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编制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预案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预案适用于企业生产厂区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事件,以及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坚持以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为中心,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为此,需要加强对环境危险源的监测和监控,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预防、控制和消除隐患。
同时,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事故
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实现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有效管理,需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和分级响应。
公司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合作,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为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公司应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准备工作,加强培训演练,使应急系统常备不懈,能够为本公司和其他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为有效组织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工作,公司应建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部),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主管环保副总及本地环保局专业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经理及本地环保局相关专业人员担任成员。
应急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由主管环保副总(重大级以上由总经理兼任)担任主任,企管部经理、分管安全经理担任副主任,各部门环保专业人员及本地环保局相关专业人员担任成员。
为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公司应设立重大环境危险源控制组、人员抢救组、灭火救援组、安全疏散组和安全警戒组,明确各组的职责和任务。
重大环境危险源控制组负责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人员抢救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安全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安全警戒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安全人员进行警戒和指导工作。
各组由相应部门负责,确保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有效组织和实施。
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并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的任务由总务部保卫科负责。
环境监测组的职责是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及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
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该组由环保部化验组及当地环保部门负责。
下图是该公司的组织机构图:
公司总经理
灭火救援组
3预防和预警
3.1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本信息
公司主管环保副总
安全经理环保经理企管部经理
安全警戒组
环境危险控制组
环境监测组
人员抢救组
安全疏散组
该项目位于南方和西方,用地面积为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平方米,其中1#车间建筑面积为平方米,2#车间(尚未
建设)建筑面积为平方米,3#4#综合楼建筑面积各为4382.56平方米,容积率为1.21,建筑密度为42.5%,绿地率为14%,停车位数量为67个。
目前该项目有98名员工,其中住宿人员为56人。
自然环境方面,建设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1.70-12.5米,年变化幅度为1.50-2.50米。
根据近十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温度为12.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9.2℃,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7.7℃,极端最高气温为40.2℃,极端最低气温为-
21.4℃。
年平均降雨量为596.8mm,年最大降雨量为
1215.7mm,年最小降雨量为372.3mm,年平均空气湿度为67.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8.7小时,最大积雪深度为
20cm,最大冻土深度为500mm。
全年南风盛行频率为15%,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7m/s,春、夏、秋、冬四季盛行风向为偏南风。
该项目的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从国内采购,主要原材料如下:
序号原辅材料来源名称单位年用量型号
1 钢材钢材吨 50 45#
2 钢材钢材吨
3 NAK80
3 钢材钢材吨 2 S136
4 定位标准件导柱、导套、顶针等吨
5 导柱、导套、顶针等
5 铜材、铜带包装吨 25 原料客供、辅料自购
6 PE内衬袋原料客供、辅料自购个 -
7 ABS 包装吨 50 -
8 PC+ABS 包装吨 30 -
9 PC 包装吨 40 -
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量可达10亿件电子配件。
产品名称:电子配件模具
本公司主要生产栅环类产品、注塑电子件、耳壳、前壳、顶部底盖、前盖等电子配件模具,共计10个型号,年产量达1.5亿件。
原料采用钢板(45#、NAK80、S316)、标准件、铜材、铜带、ABS/PC+ABS/PC/PE袋等。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如下: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台套)。
单机功率(KW)。
合计功率(KW)
1.注塑机。
MA900/150.1.10.
2.10.2
2.注塑机。
MA1200/260.12.7.6.91.2
3.注塑机。
HTF120W1/J5.1.10.55.10.55
4.注塑机。
HTF120X1.3.12.6.37.8
5.注塑机。
DYW1680X。
2.12.65.25.3
6.注塑机。
HTF160X1.1.16.
7.16.7
7.注塑机。
MA2000/370.3.17.51
8.注塑机。
MA600/150.1.13.3.13.3
9.注塑机。
MA1600/370.1.33.1.33.1
10.注塑机。
LGH130MPII-GC。
15.7.5.112.5
11.注塑机。
LGH100MPII-GC。
16.8.128
12.注塑机。
S-2000i100B。
2.10.20
13.注塑机。
TL-150T。
2.17.75.35.5
14.注塑机。
TLG200A。
1.35.5.35.5
15.注塑机。
1308.1.15.15
16.注塑机。
1408.1.22.35.22.35
17.注塑机。
1508.1.16.16
18.注塑机。
1608.1.17.17
19.激光焊。
OSP-37V5AⅡ。
1.18.18
20.氩弧焊。
EM.1.30.30
21.精密自动车床。
Lxxxxxxxx6.1.3.3
22.精密自动车床。
OSP-22 5AⅠ。
1.5.5
23.精密自动车床。
HXxxxxxxx。
1.10.10
24.精密自动车床。
HEM.1.3.3
25.激光焊。
OSP-37VSAII。
1.18.18
26.注塑机。
1525.1.15.15
27.注塑机。
1208.1.22.35.22.35
28.注塑机。
QB108-A型。
1.16.16
29.注塑机。
OCP-35N。
1.17.17
30.精密自动车床。
YTE-1010B。
1.5.5
31.精密自动车床。
SEV4-S-55FM。
1.4.4
32.精密自动车床。
SEV4-S-35FM。
1.3.3
33.精密自动车床。
P10HSF-2.1.3.3
以上设备均为本公司自有,总合计功率为710.8KW。
Hitachi Air Compressor。
Jaguar Air Compressor。
Hitachi Variable Frequency Screw Air Compressor。
n automatic lathe。
horizontal centrifugal grinding machine。
single-axis automatic lathe。
punch press。
feeder。
vertical n molding machine。
hydraulic molding machine。
CD lathe。
CD lathe。
CM6125 n lathe。
GZ4230 horizontal sawing machine。
S-500 vertical band sawing machine。
grinder。
grinder。
grinder。
grinder。
JYD processing center。
JYD processing center。
EDM machining center。
EDM machining center。
slow wire。
slow wire。
perforating machine。
milling machine。
milling machine。
milling machine。
drilling machine。
drilling machine。
milling machine。
milling machine。
milling machine。
total: 229.
生产工艺流程图1632.25
栅环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生产计划表
调刀领料
调试产品
首件确认OK
余料、铜屑批量生产
研磨产品自检OK
品管检验OK
半成品入库
自检不良品挑选OK
固废
品管检验OK
申请报废废固
成品包装
合格PASS
入成品库
入废料库
模具生产流程:接开模订单
按客户图档进行设计评审NG 出评审报告
设计出图NG
物料采购NG
进料检
图面检查
客户确认
TVR承试产量OK 外观TVR尺寸检测零件生产加工OK 检验
模具组立
试模
送样OK
专审检讨
客户检讨
设变
维修NG
少量焊接废气
移模
注塑件(耳壳、前壳、顶部底盖、前盖等)生产工艺流程图
生产计划表
准备模具NG
密封烘干(电)
领料
上模
测试OK
调试产品
首件检验OK
固废
成型作业
自检不良品OK
注塑废气
产品自检
固废
下脚料
返工NG
品管检验OK
申请报废不良品
包装
粉碎处理
合格PASS
入成品库
入废料库
工艺过程简单介绍:
1)栅环类产品生产工艺简介
使用铜材和铜带作为原料,通过自动车床加工后,在经过研磨机研磨即成成品;另一种铜带经过冲床加工后通过送料机送至研磨机研磨后得到栅环类产品。
2)配件模具产品生产工艺简介
原料为钢板(45#、NAK80、S136),经过铣床、NC加工中心、线切割、火花机、磨床、车床、卧式锯床等设备加工
成模架等零部件,再插入模芯,最后用标准件(导柱、导套、顶针)定位,即成产品。
3)注塑件(耳壳、前壳、顶部底盖、前盖等)生产工艺简介
将注塑件的磨具安装到注塑机中,将原料
ABS/PC+ABS/PC放入注塑机中进行注塑成型,最后用PE内衬袋进行包装。
生产期污染工序及采取措施:未提及。
本项目的注塑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是由于塑料在高温下熔化和注射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
根据《塑料加工行业废气排放标准》(GB-2015),VOCs排放浓度应该控制在150mg/m3以下。
根据项目的生产情况和设备参数,建议在车间设置VOCs处理设备,如活性炭吸附装置或催化氧化装置,以达到VOCs排放浓度的控制要求。
4)粉碎机产生的粉尘
项目中的粉碎机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主要是由于塑料颗粒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机械碰撞和摩擦。
根据《塑料加工行业
废气排放标准》(GB-2015),粉尘排放浓度应该控制在
15mg/m3以下。
建议在车间设置粉尘处理设备,如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以达到粉尘排放浓度的控制要求。
同时,加强车间通风措施和清洁生产管理,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排放。
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使用注塑机进行生产,注塑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非甲烷总烃废气,但由于注塑温度不是很高,因此产生的废气量较少且成分不复杂。
根据相关资料,每年的排放量约为120kg/a,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建议项目安装通风排气扇,加强车间通风,以进一步降低废气排放。
本项目对成型后的边角料、次品等进行破碎回用,破碎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根据同类项目类比,年产生固废量约为
5.0t/a,粉尘排放量约为破碎量的1%,即50kg/a。
建议项目设置专门的破碎间,采用密闭式工作,并设置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以降低粉尘排放量。
经过处理后,粉尘排放浓度能够满足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在项目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该项目建成后,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年产生量为
6375m3/a,主要污染因子是COD、SS、氨氮。
经过处理后,
废水能够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对周围地表水水质的影响较小。
化粪池墙壁采用防渗设计,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在声环境方面,本项目未提供相关资料,无法进行分析。
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来自注塑机、成型机、模具加工设备、摇臂钻、离子切割机等设备的运转,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
95dB。
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选用
低噪声设备,并在安装时加装防震垫,将设备布置于厂房内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们能够达到厂界噪声达标排放的目标,减小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职工生活垃圾、残次品及边角料、废包装垃圾、废切削液及含切削液铁屑、沾油手套、抹布和化粪池污泥。
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产生量为12.75t/a。
拟建项目生产产生的残次品及边角
料约为10t/a,该部分残次品及边角料回收后外售综合利用。
废纸箱等包装废物产生量为3.0t/a,外售综合利用不外排。
废
切削液年产生量为0.05t/a,含切削液铁屑、沾油手套、抹布等为0.02t/a,应按照《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2001)要求设置暂存区,由厂家收集后暂存,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项目建成后,我们将对各项固废进行妥善处置,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环境风险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
根据《塑料厂卫生防护距离》的相关规定,我们建议项目设置1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项目周围100米内不宜建设机关、学校、办公、医院等项目。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采取以下环保措施:(1)项目产生
的废机油、沾油手套、抹布等危废应设置危废暂存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2)通过厂房密闭、选用低噪声设备、增加减震垫、小室隔离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排放;(3)职工生活废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我们已经对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贮存、运输、废弃物等事故源进行了调查,掌握了本公司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
根据污染物的特点,我们已经提
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对于废气,我们将停止排放;对于废水,我们将封闭排放;对于噪声,我们将停止运转;对于固废,我们将及时收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前,所在部门、车间应向环保部和有关领导预警。
当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环保部应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向主管环保领导报告。
当超过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尚未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所在环保部向主管环保领导预警。
当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环保部立即启动公司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当超过较重(Ⅲ级)以上预警标准时,环保部立即启动和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向本地环保部门报告。
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联系方式为119,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为各车间紧急报警器。
当收集到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发布预警公告,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同时,针
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环保部应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公司环保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还应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为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需要立即上报,而续报则需要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
处理结果报告则需要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以通过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以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方面,公司需要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需要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在应急状态时,专家组需要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
同时,他们还需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专家组还需要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
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需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在指挥和协调方面,环境应急指挥部需要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以及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4.4 应急监测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公司环保部第一时间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与地方环境监测机构配合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应急决策的依据。
4.5 信息发布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6 安全防护
4.6.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4.6.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事故性质和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并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此外,还应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4.7 应急终止
4.7.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必要;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7.2 应急终止的程序
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并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后,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4.7.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并及时进行整改。
同时,还应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删除了原文中的重复段落,对部分段落进行了简单改写,以使文章更加流畅易懂。
)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和保养应急仪器设备,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
应急保障方面,公司需要配置专项资金用于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的各种花费,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同时,应急救援人员需要配备专门的装备,以保证救援过程的顺利进行。
公司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并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此外,公司需要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并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以保证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为了保障环境应急体系的良好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公司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提高职工的防范意识和公众的防范能力。
同时,公司还需要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此外,公司还需要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在后期处置方面,公司需要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以尽快恢复环境的正常状态。
最后,对于名词术语的定义,环境事故指的是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本文介绍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
环境应急是指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
泄漏处理是指对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应急监测是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应急演是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预案管理与更新、地方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追究等方面也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