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情感的魅力》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选修人教版)
第七单元话题:情感
《情感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情感的魅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的《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七单元的话题﹒情感的第一部分。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山羊拉兹特》,体会和感悟小说的“情感的魅力”这个主题。
二、学生分析:
了解和体会“情感的魅力”,结合外国“情感小说”《山羊拉兹特》,引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
(2)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3)考察小说的情感与作品的主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和魅力。
(2)感受《山羊拉兹特》的情感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现状;
(2)考察小说的情感要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2)体味《山羊拉兹特》一文的情感魅力。
五、教学准备:
1.PPT;
2.资料链接;
3.导学案
六、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时数: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是小说的线索。
情感如神秘的面纱,笼罩在小说里,营造着小说的氛围,奠定着小说的基调。
现代小说回避情感的暴露,作者“离场”,情感“退席”,小说中的人物,也缺少感情色彩,多写“人性”,没了“人情”,缺少情感的魅力,少了情感的交融。
而只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才是感动人、打动人。
今天,我们就带着欣赏、体会的目的来感悟“情感的魅力”。
[设计意图:提出教学的重点:情感的魅力,引发学生的重视,激发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欲望,产生迫不及待阅读的效果。
]
(二)阅读“情感的魅力”一节,展示主要理论内容。
教师:PPT呈现
1.感动文章—开启读者的心灵之旅
“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的情感有丰富与简单、细腻与粗犷之别。
感情丰富的人总能体味到更多的喜悦和更大的悲哀。
①从秋景的丰硕联想到生命的精彩。
②从易逝的流水中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人生的暮年。
②从月的阴晴圆缺中联想到有情人的聚散离合。
情感是小说的基石,是小说的中流砥柱。
2.感情的投入—作者倾其所有
写作源于一种想“说”的冲动,这种冲动往往是一种情感的激发。
①厨川白村(日)说:“文学艺术就是人生苦闷的象征。
”
②沃尔夫(美)说:“我所以写作,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般的力量流过了我,将我挟带而去,我没有办法不写……那书是它自己写出来的。
”
③巴尔扎克(法)写作时,常常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他时而大笑,时而悲哭,还常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有时和作品中的人物大吵大闹。
他的朋友在的稿纸上,看见上面撒满了他的泪痕。
④普鲁斯特(法)的作品以“细腻”而自成一格,人们用“把一根头发劈成四根”来形容他的写作风格。
3.感情的记录——作者心灵告白
“文学是人学”,以人为本,写人性、写人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现在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悲悯情怀--最高尚的情感
情感使文学艺术得以升华。
①情感像明快昂扬的乐曲,响彻了我们的人生,感染了我们的心灵。
②情感像黑暗中的火炬,点亮了我们的航程,温暖了我们的心扉。
③情感如和煦春风,吹散内心雾霾,送来阵阵凉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文学作品和情感的关系,为理解和感悟小说的情感的魅力埋下伏笔。
课堂给学生展示先学的时间,重点放在阅读和理解的层面,并且以体会“情感”为核心目标而设计,紧扣教学主题。
] (三)引导阅读《山羊兹拉特》一文,体会情感的魅力,并进行拓展升华:《山羊兹拉特》情感分析
1、拯救兹拉特的因素
在这大雪飘飞的日子里,是什么把山羊兹拉特带向了温暖的远方?拯救兹拉特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生:应该是山羊兹拉特与阿隆主人原先积累的深厚感情。
师:小说里是怎么写的呢?(本文讲述一只老山羊和一个贫穷家庭亲情故事。
主人情感的分析:“不舍”
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是因为“不舍”;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是因为“不舍”;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是因为“不舍”;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是因为“不舍”;“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更是这种“不舍”的集合。
山羊情感的分析:“信任”
“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
“舔着阿隆的手”,
“对主人充满信任”,
“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
)
生:是山羊兹拉特自己拯救了自己,自己有实力,一只会产奶的山羊是多么重要!
生:这场暴风雪很重要,是暴风雪创造了一个条件。
因为患难见真情啊!要是没有这场暴风雪,阿隆和山羊也不会产生那么深的情感。
所以暴风雪是拯救山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生:是人与动物之间一种最原始、最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拯救了山羊兹拉特,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最真实、最纯真的感情。
生:我觉得是人的感恩之心。
阿隆如果没有感恩之心的话,在暴风雪结束之后,他还是可以决定将山羊卖掉的。
有感恩之心,这个世界才会鲜艳。
师:其实就是两类:内在情感类,比如信任、纯真、感恩等等;外界因素类,包括暴风雪,草堆,包括诸如“天气又寒冷了”“他的爸爸又可以自己做东西卖了”等。
那么大家再想想,讨论一下,情感、草堆、暴风雪、产奶的山羊等等,最重要的因素究竟是哪一个呢?
2、拯救兹拉特最重要的因素--情感
生:这只山羊现在已经是阿隆家的一位成员了,人和山羊有了情感。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生:两个人如果没有情感的话,任何物质因素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他们有情感,共经磨难,任何事情都会好起来,很多东西都会被情感召来。
生:选择情感,选择爱。
因为爱,成全了一切;因为爱,感动了上天,送来了暴风雪,也让他们找到了一座温暖的草堆。
因此说,拯救山羊兹拉特,最重要的内核是情感,是爱。
PPT显示: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其情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说中情感的存在,可以使小说跨越许多,作用于每一个读者的神经,感受到情感的魅力。
3、合理想象,如果山羊会说话,会说些什么?抒发山羊所有的情感。
师:这只山羊给我们很多的感受,它温和,很纯净。
看似单一的“咩”字里面,所体现的,也应该是山羊的温和、纯净与它的善良和爱等等。
想一想山羊在这个时候应该说的是怎样的话,两位一组,一问一答,自己交流一下,开始。
(学生自由讨论)
师:好,真进入情境,对话甚至是不需要酝酿的,它依着我们的心。
来两位同学,你们俩一问一答,给大家展示一下草堆里的温暖。
生1: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生2:虽然在这里很危险,但是和你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生1: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
生2:是呀,幸亏有这个草垛在这儿呢!
生1: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
生2:不管待几天都没有关系,因为你会永远跟我在一起。
生1:“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
生2:哦,我是多么想让你明白,我想要说的是什么呀!
生1: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
是吗?
生2:是的。
(或兹拉特:真的很糟糕,但是一切困苦都会过去的。
兹拉特:是啊,我们还真的要感谢这个草垛。
兹拉特:嗯,阿隆,不用担心,这里有足够的草够我吃。
你可以喝我的奶,还可以抱着我取暖。
兹拉特:我说了,你能听到吗?
兹拉特:是的,你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
因为我们彼此需要,永不分离。
)师:也正是如此,情感使得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变得那么的温暖,甚至包括那场暴风雪,还有暴风雪夜那美丽的夜空。
让我们一起怀着温暖的情感来读一读暴风雪后的那一段“美丽的夜空”,82页,看有了情感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呀!
(四)悲悯情怀--最高尚的情感
一场患难之后,勒文全家和山羊间的情感终于获得了新的升华,彼此间再
也不会有“犹豫”和“疑问”了。
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作者不露痕迹的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永存的亲情,它超越了人畜之界,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这也是最高尚的情感。
[设计意图:从导读、到体会、到主题的提炼,以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体会和感悟“情感的魅力”。
]
五、课文总结:
一场患难之后,勒文全家和山羊的情感终于获得了新的升华,彼此间再也不会有“犹豫”和“疑问”了。
人与动物的情感是如此深厚真挚,如此真切动人。
他们相互依存,不离不弃。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美好,幸福,和谐。
美的真谛应该就是这般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的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的身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花有感,草有性,物有情,万物皆有爱。
伸出友爱之手,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课外作业:
1、结合小说《山羊拉兹特》,写一篇《情感的魅力》或者“爱”为主题的读后感。
2、试着将《山羊拉特》一文改编成校园心理剧。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注重读写结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以读带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