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定位与任务
1. 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 以C语言和MCS-51单片机为基础, 全面系统地介绍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的基本问题, 是一门重在应用、兼顾理论的实用教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 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系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 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机型, 掌握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为今后从事电子、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分配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1)项目化教学。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要求, 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学习内容按项目分解与工作过程相匹配的项目, 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安排小组合作,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 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互交流。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培养学生的沟通、团结协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条件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是具备“双师素质”的电子专业教师, 具备初级或以上教师职称, 或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
教师。
本课程的实施分为理论和实训两部分, 理论、实训学习均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必备教学资源为:单片机实验电路板,
KeilC编程软件, Proteus仿真软件, STP-IP下载调试软件、调试下载线。
六、教学资源
建议选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李志京主编的《单片机应用技能实训C语言》作为教材。
计划编写与实验电路板硬件配置相符合的校本教材, 并建立教学资源库, 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行业资料、芯片资料等可供学生自学使用。
七、教学评价
总体评价思路: 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训”的过程性评价形式, 成绩组成为: 平时成绩占10%, 实操成绩占50%, 期末成绩占40%, 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平时表现、作业完成、阶段性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考核, 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1)平时成绩考核方式: 由上课出勤情况、课上表现、实训室操作规范等项目组成。
(2)期末成绩考核方式: 上机实训考核。
(3)实操成绩考核方式: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每节课评分, 评价模式分为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堂实训任务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