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宜兴青瓷的创新与文化传承--兼说作品“窑变包容”的艺术审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宜兴青瓷的创新与文化传承
一一兼说作品“
窑变包容”的艺术审美
谈珂
(宜兴青变艺术研究院,宜兴214221)
摘要宜兴青瓷是陶都艺苑中“五朵金花”之一,历史悠久,传承有序。

当代宜兴青 瓷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造型丰富多变、釉色青中 泛蓝、装饰美轮美奐的艺术特色。

这其中尤以谈青窑艺为代表。

谈青窑艺以传承、创新、再现当代宜兴青瓷辉煌、弘扬青瓷文化为己任,其创新作品“窑变包容”曾荣获全 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金奖。

关键词宜兴青瓷;谈青窑艺;窑变包容;传承创新
宜兴青瓷是陶都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 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其千姿百态的造型,青如玉的 釉色,“窑变”飞红叠彩的装饰,为作品赋予梦幻般的 美丽,传承着中华古老的陶瓷文化。

半个多世纪来,当代宜兴青瓷续写着陶都的辉煌,青韵绵延,碧玉留 芳。

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1当代宜兴青瓷的发展轨迹
宜兴青瓷是一种青釉瓷器,早至商、周,宜兴地 区就已经开始生产原始青瓷。

魏晋南北朝时已大量 烧造青瓷,产品胎质细密,烧成后器质坚硬,釉色带 有一点灰色或浅红色。

唐五代宜兴青瓷与毗邻的越 窑青瓷相互影响,制作工艺与产品特色皆十分接近。

因此,宜兴青瓷当属越窑系,产品从种类、数量、造 型、工艺装饰上都在越窑青瓷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后世有“阳羡青瓷驾越州”之说。

当代宜兴青瓷的恢复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这 一古老瓷种得以重焕青春,宜兴青瓷厂当时成为了 唯一的专业生产厂家。

宜兴青瓷以“青中泛蓝、赏用 皆优”的特色,备受世人赞美。

90年代后期,因企业体 制改革的原因,青瓷生产又一度中断。

2007年,宜兴 青瓷梅开二度,重续辉煌。

现今,宜兴青瓷既有着传 统技艺的继承,更在成型、釉色、装饰、烧成、审美等 方面有了创新和突破,新品迭出,屡获陶艺展评大 奖。

当代宜兴青瓷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2作品“窑变包容”的艺术审美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传统文化重现光辉,青瓷艺术也焕发出了靓丽的色彩。

正确理解和把 握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当代宜兴青瓷 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

换言之,创新正是宜兴青瓷历 久弥新的基石。

“窑变包容”(见图1)是笔者的代表作之一。

“窑 变”是指作品在高温烧制中技与艺的融合,为作品披
上了唯美的“衣裳”,通过釉面复合装饰工艺获得特 殊的视觉效果。

“包容”则是因作品形制而得名,折射 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开 阔胸襟。

作品曾于2010年荣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 创新设计评比金奖。

“窑变包容”为大、小两件作品的组合,造型扁形 瓶状,原型为草原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上角有短小 圆形瓶口矗立,瓶身隐约有凹凸状浅痕,象征“皮 囊”。

“窑变”红紫出彩,自然流泻,与冰清玉洁青釉的 融合中,又似信手拈来的写意画,作品的整体形象如 跋涉于茫茫沙漠中的骆驼,坚軔不拔,勇往直前,寻
图1窖变包容
收稿日期:2016-10-30(下转第14
页)
4结语
原始彩陶艺术的图案,简单而有创造力,往往能 够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笔者创作彩 陶作品“透悟”的原因。

彩陶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老而弥坚,历久弥新。

通过对原始彩陶艺术的装 饰、纹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将这种古老的艺术与现代思维相融合、碰撞,必对创 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何光伟.试论中国的彩陶艺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8): 407-412
[2] 冯鹰,伍景华.论古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J].工艺美术大观. 2012(12)
(上接第11页)
4跨出业界,吸纳书画艺术家参与装 饰,营造青瓷作品的意境
艺术彼此相通,并兼容互补。

上世纪七八十年 代,曾有一批艺术名家参与宜兴青瓷的造型设计与 装饰工艺,如韩美林、王则坚、陈若菊、张守智、黄若 舟等教授学者,他们留下的一批经典力作,至今深受 广大爱好者的推崇。

近两年,为欢迎和吸纳广大书画 名家参与青瓷装饰,我们研制出使彩釉与瓷坯相融 合的工艺,能经得起1300丈的窑温,从而使艺术家可 以用画笔在瓷坯上直接创作。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教 授尹安石令人震撼的“八骏马图”,无锡工艺职业技 术学院陶艺家史国富气势非凡的“长江三峡”,安徽著名画家阿之神形兼备的写意花鸟,上海书画名家 庄曰建颇具特色的人物肖象,深圳书法篆刻名家徐 子屏劲逸清隽的书法作品,青瓷陶刻家周顺元首创 的青瓷结合紫砂陶刻装饰工艺,这些都提升了青瓷 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青瓷装饰艺术增添 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瓷装饰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近几年我们在这 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宜兴青瓷适 应时代潮流、开拓广阔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当前 宜兴青瓷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把宜兴青瓷 做大、做强,任重道远。

我们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拓 宽发展思路、提升制作技艺,努力再造宜兴青瓷新的 辉煌。

(上接第12页)
觅着沙漠中的绿洲。

作品首先从主题定位到设计理 念,采用了具象和抽象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 青瓷的艺术特质和美感,赋予了作品特有的艺术审 美和韵致;其二从当今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高 度,“包容”正是凝聚人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桥梁和纽 带,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这一伟大的中国梦、弘扬正 能量的必然选择。

3文化传承的文明之先
当代宜兴青瓷以清新的艺术形式,传承着青瓷 文化的文明之光,犹如蜿蜒悠长的文明之河兀自流 淌,自有其清丽的色彩。

青瓷艺术的发展,厚重的文 化元素被不断注入;反之,文化的多元又为引领青瓷 艺术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当代宜兴青瓷的发展和文化传承,从更高层面上,也升华了古代文明。

丰富多彩的青瓷艺术,美轮 美奂的斑斓色彩,既有庙堂的清音雅乐,又有民间的 山歌野曲;既有厚重的历史积累,又有清新的时代气 息;既有沉淀的下层文化,又有高深的精英文化。

多 姿多彩的当代宜兴青瓷,包容着中国哲学、社会学、文学、佛学、画学;包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 生、民俗。

林林总总的青瓷新品中,“窑变包容”是艺 海朵朵浪花中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源流就是中国 文明的管窥豹斑。

当今宜兴青瓷发展已初显蝴蝶效应,从事青瓷 生产的企业以及研究所、展示馆已有10多家,都为 了振兴宜兴青瓷、传承青瓷文化而不遗余力,共同致 力于开创宜兴青瓷的新天地。

未来,宜兴青瓷这朵 “金花”在陶都园地中一定会出落得更加靓丽多彩,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