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型(ABO型)检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实验步骤
取干净载玻片
滴加定型剂
取血
消毒
取血
观察
记录结果
消毒 消毒
-
22

② 抗- A
抗B 23
③用70-75%的酒精消毒取血部位
消毒取血部位
-
24
④ 用针扎一下消毒部位,使血冒出, 立即滴一滴血液在抗A或B上。
抗A
-
抗B
25
⑤ 再用70-75%的酒精擦洗消毒刚用针扎的
部位,然后再取一滴血液于抗B或A上。
-
4
血型 A B AB O
可能基因型 IAIA或IAIO
IBIB或IBIO
IAIB
IOIO
-
5
材料
采集管、载玻片、脱脂棉、针、冰箱、 受检者血液 。
-
6
试剂
-
7
实验说明
1.人体的血液是怎样产生的 2.血液有哪些功能 3.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4.造血需要哪些原料 5.血型 6.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关系 7.输血 8.血型与性格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 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 被致敏后产生抗Rh的抗体。
献血前应注意休息,使身体和情绪逐步稳定;不要饱 食或空腹献血;不要吸烟饮酒;不要大量进食油腻食 物;禁服任何药物;否则会破坏血液质量造成不良后 果。
-
19
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吗?
-
9
血液有哪些功能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人工制造血 液来代替人类自身血液的生理功能。人们之所以把血 液看作为生命的象征,就是在于血液对于维持人体生 命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运输功能。 ◆调节功能。 ◆防御功能。 ◆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功能。
-
10
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通常所说的ABO血型系统,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 胞表面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的特异性来确定的。
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抗原)和凝集素(抗体)是不同名的。 根据所含抗原和抗体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凡 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 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 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有A、B 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Rh血型在我国99%以上是Rh阳性,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血型阴性的仅占
0.3%左右。白种人Rh阴性约占15%- ,黑种人约占4%。
14
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 B。 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 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A)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 血反应)。
2-8min
试管法(室温)
4-12min
总蛋白
60-80g/L
白蛋白
40-55g/L
球蛋白
-
20-25g/L
12
胆固醇总量
2.83-6.0mmol/L
造血需要哪些原料
蛋白质: 成人每天需要蛋白质约75克。 碳水化合物 铁: 成年人每天需要铁量为12毫克。 铜 叶酸:成人每天需要量为200微克。 维生素C 维生素B12 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物质。
-
17
输血概况
谁是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人的?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布伦德尔 )。他在 1817—1818年作了大量实验,并于 1818年12月22日在伦 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作了输血报告,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 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 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00年左右。
-
28
-
15
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 取决于遗传因素。 ▲双亲都是O型,子代也是O型; ▲亲代是O型或AB型,则子代为A型或B型。 子代与母亲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
16
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关系
父母血型 O+O A+O A+A B+O B+B A+B AB+O AB+B AB+A
目前临床输血的进展情况
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目前世界上医疗水平先进的国
家,成份输血占输血治疗中的95%以上,成份输血比例已
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
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
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
18
输血注意事项
输血、献血前要进行严格的血型检验和配型,保证输 用同一血型的血液,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 生命。输血原则要求血型相同,但在找不到相同血型 的紧急情况下可用O型血代替。
从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理论看,O型血是不可以输给A型、B型、 和AB型人的。但是,由于O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没有A抗原又没有B抗 原,输给A、B、AB型人后,O型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中的相对的 抗A或抗B抗体结合,因而输入的O型红细胞不受破坏,而发挥其良 好的携带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称O型血的人为“万能输血 者”只是从这一点来说的。 在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输入其他血型的人的 体内后,它可以与受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继而产生溶血。 由于输入的血量少,受血者体内的血液量大,通过血液循环的稀 释,和受血者血浆中存在的一些A型或B型的血型物质对O型血清中 的部分抗A和抗B抗体的中和,可以把结合的红细胞的溶血机会降 低。但是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而且血清中所含抗A抗B抗体浓 度很高,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所以“万能输血者”并 非万能,它同样潜伏着严重的危险性。 除非特殊情况下(当受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抢救生命的紧 急关头、同型血不足或缺乏时,才可输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 胞,亦可输少量O型血以解燃眉之急。 ),O型血是不可以输给 其他血型的人。应坚持同型血相输的原则。
抗A
-
抗B
26
观察有无凝集,并按下表判定结果。
血型
A B O AB
抗A试剂
+ +
抗B试剂
+ +
呈现均匀的淡红色时,表明不凝集,用“一”号表示。 在试剂里凝结成絮团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凝实验要求
1.记录结果。 2.假如一父母的血型为A+B,那么其后代的 血型可能是什么?并按示例写出其过程。
人体血型(ABO型)检 验
-
1
实验内容
目的意义 实验原理 材料 试剂 相关实验说明 实验步骤 实验要求
-
2
目的意义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类血型的遗传特性及其遗 传方式;掌握人体血型(ABO型)的检验方法。 同时了解自己的血型。
-
3
实验原理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很多時间,一个基因 只包含两个等位基因。但是,控制血型的基因I则有三个不 同等位基因。即同一时间内,一个位点可以有其中任何两 个等位基因出现。
-
11
红细胞数
男: 4.29-5.38×10¹²/L 女: 3.5-5.0×10¹²/L
血红蛋白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血比重
男: 1.054-1.062 女: 1.048-1.059
液 中
血细胞压积
男: 41.0-52.0% 女: 38.0-46.0%

红细胞沉降率(cluter法)
1902年,狄卡斯德罗(Decastell )医生研究发现第四种血型D型(即现在的AB 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把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正式向全世界统一命名为A、B、 O、AB四种血型。
我国汉族人口总的血型比例顺序为: O(34.11%)﹥ B(28.98%)﹥A(28.29%)﹥AB(8.69%)。
等位基因A使红血球产生抗原A;
等位基因B使红血球产生抗原B;
等位基因O使红血球不产生抗原;
等位基因A和B为等显性,O对A和B均为隐性。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和B抗 原或A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 本实验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 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或AB抗原来确定 ABO血型。
AB+AB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O A、O A、O B、O B、O A、B、AB、O A、B A、B、AB A、B、AB A、B、AB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A、B、AB B、AB B、AB A、AB A、AB --O、AB O O O
人类血型有数十亿种之多。人类除同卵双生子女外, 再也找不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男: 0-8mm/lh 女: 0-10mm/lh

白细胞数
0.4-1.0×1010/L

嗜中性粒细胞
50-70%
的 正 常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4% 0-1% 25-40 4-8%

血小板数
10-30×1010/L

出血时间
1-3min

凝血时间
玻片法(室温)
-
8
人体的血液是怎样产生的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中,在 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都是自己体内产生的,不是由母体血液流入胎儿 血管先天带来的。骨髓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 在正常情况下它不仅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 板,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体血 液中所有不同的血细胞,都是来自于肝脏、骨髓 和胸腺里的始祖细胞——多能干细胞及由此移行 的定向干细胞。 这就是人体血液产生的基本道理。
血液的组成成分,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部分为无形成分,称为血浆,也就是血液中
呈黄色液体的部分,约占血液总量55-60%。
◆另一部分为有形成分,称为血细胞,这部分约 占血液总容积40-45%。
人体内血液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 计。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 小板寿命为8-9天。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40毫升的红 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
-
20
血型是由特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就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因此血型一经 确定就不会自行改变。
人的性格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性格属于 精神范畴而不属于物质范畴。由于性格不 是遗传基因物质,因此不存在遗传性。人 的性格只是在人出生以后,受环境等诸多 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同时 它又随人的年龄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并非“本性难移”,而是具有可塑性的。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事实上,都说明血 型与性格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性的联系。
-
13
血型
血型是人类血液型别的一种标志。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兰德斯坦纳(Landsteiner)于1901年正式宣布:人类有 三种血型(A、B、C(O))。兰德斯坦纳以他划时代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诺 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兰德斯坦纳1868年6月14日出生于维也纳,1943年6月25日 在纽约去世。在他的一生中,发现了ABO、MN、P、Rh等许多血型,对人类血 型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