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呈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
度变化及其成因。
(重难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1.公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
A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
B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方法技巧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时间判断
(1)看日地距离:参照近日点和远日点来判断时间。
如图中C在近日点附近。
(2)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如C位置;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左倾相反。
(3)看直射点位置:将AC两处地心与太阳连线示意直射光线,若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则为夏至,如图A;若在赤道以南则为冬至,如图C。
考向一结合二十四节气考查公转特征
1.(2015·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B.105°C.195°D.285°
『答案』 C
『解析』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地球绕行约15°。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春分日至寒露日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考向二以新情境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D
『解析』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1.读下图,回忆下列问题。
(1)冬至(图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2)二分日(图2)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是全球昼夜平分。
(3)夏至(图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4)图1—图2—图3,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由最短变为最长,黑夜逐渐变短,由最长变为最短;南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
(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数=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所跨弧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所跨弧度进行计算
正午12时把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
考向一结合昼长及季节的时空变化判断位置
(2017·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
C.9月2日D.11月2日
『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黑夜漫长且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
而甲即将进入夏天,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其位置应为最南。
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
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较低纬度地区,纬度较乙低。
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结合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D。
考向二结合社会活动和区域定位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2016·天津文综)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
据材料回答下题。
3.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D.90天左右
『答案』 B
『解析』根据南极地区极夜开始、结束日期关于6月22日对称可知,中山站出现极夜的时间应该为5月27日→6月22日→7月17日,故为50天左右。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据此回答第4题。
4.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可知,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出发时昼长为11小时,时间是2月21日,到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长是12小时,即一个月昼长增加了一个小时,由此推断,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符合北半球昼长于夜的特点)。
考向三结合日期推断日出日落时间
5.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A.1/2 B.1/3C.1/6 D.1/9
『答案』 D
『解析』首先计算该日该时白昼的经度范围:地方时6:00所在经线向东到地方时18:00所在经线,即120°E向东到60°W,其中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60°E,跨经度40°,占全球的比例:40°/360°=1/9。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
(1)基本规律: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补充点拨 基本规律变式
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2.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
⎧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有规律地减少。
(2)五带划分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 =90°-两地纬度差。
注:“两地”指直射点和所求点。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分析 (1)确定地方时
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任何一天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
(3)推断正午日影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4)确定地理纬度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当地地理纬度。
(5)推算楼间距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
如下图所示我国某地,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①热水器的倾角: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等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纬度差,如右图中α=纬度差。
例如,北纬40°在夏至日时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26′,在冬至日时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26′。
②一年内调整的幅度:等于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考向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2015·天津文综)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
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
读下图,回答第1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上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A
『解析』结合四幅图可知,发生日食时,晨昏线经过极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规律,距赤道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与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第2题。
2.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答案』 D
『解析』设高塔正午影长为X,塔高为Y,则P=X÷Y。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X大于0,因此P不可能为0;夏至日,正午北回归线上的X等于0,因此P等于0;冬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X大于Y,因此P大于1。
故选D。
考向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017·天津文综)我国A市某中学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回答第3题。
3.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答案』 C
『解析』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地方时12:00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可得当地的经度为:120°-(14:08-12:00)×15°/h=88°E,由题干可知,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A市位于天津市以西。
当地在北京时间10时,即当地时间7时52分看到日出,日出时间晚于天津,说明其位置偏北。
因此,A市位于天津市西北。
故本题选C。
4.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
『解析』冬至日该地(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26′)=26°3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应与当地的太阳高度互余,约为63°26′,④图最接近该角度。
考点四太阳周日视运动
1.读“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地位于北(填“南”或“北”)半球,依据是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
(2)该地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①,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3)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②,该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4)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③,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方法技巧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技巧
太阳视运动的判断,关键在三个点:日出点、正午点、日落点,要找准三个时间点的太阳方位及对应的地方时。
2.全球日出日落方位的判读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同一日期日出日落方位相近,如下表所示:
日期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东北方西北方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正东方正西方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东南方西南方
综合思维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反之,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
3.影子变化的判读
(1)影长变化
根据太阳高度的大小判断影长,例如,日出、日落时影长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2)影子方位的变化
影子位于太阳相反方位,根据太阳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
考向一结合影子的方位和长短判断时间
(2018·天津文综)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根据地面建筑物方位关系判断“天塔”影子指向西北方向,故当地地方时未过12时(天津经度接近东经120°,可以采用北京时间);“天塔”影子较短,故接近正午时刻,B选项正确。
北京时间5:00~7:00,“天塔”影子较长,而图中影子较短,A错误。
北京时间12:00~14:00,“天塔”影子应指向东北方向,而图中影子指向西北方向,C错误。
北京时间15:00~17:00,“天塔”影子较长,指向东北方向,而图中影子较短且指向西北方向,D错误。
第2题,由上题可知,拍摄照片的时间在8:00~10:00,结合图中“天塔”与影子长度的比例关系可推断出,在日期上应该是接近夏至日的影子状况,故C选项正确。
3.(2017·天津文综)我国A市某中学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答案』 A
『解析』日落时杆影指向排球场,说明太阳从西南面照射过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落时杆影指向篮球场,说明太阳从西北面照射过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
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东北;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正东;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东南。
因此从惊蛰到立夏这段时间,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东北方向的排球场逐渐移向东南方向的篮球场,故本题选A。
考向二太阳视运动原理的实践应用
(2018·全国文综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4.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示线路里程和平均限速推算可知,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整体向南行驶,全程约需5小时。
7月太阳日出东北,正午正南,日落西北。
因此,8:00出发,8:00~13: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东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左侧窗口,右侧靠窗可避免长时间暴晒。
B正确。
6:00出发,6:00~11: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东北和东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左侧窗口,因此左侧靠窗易长时间暴晒。
A错误。
10:00出发,10:00~15: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东南和西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左侧和右侧窗口,因此左侧靠窗也易暴晒。
C错误。
12:00出发,12:00~17: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西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右侧窗口,因此右侧靠窗易长时间暴晒。
D错误。
考点五光照图与晨昏线
1.地球侧视图
以上四图昼夜半球对称,以下三图不具有对称性特点。
2.极地俯视图
3.变式图
光照图的变式图类型多样,如斜侧(俯)视图、矩形图和局部图等。
(1)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
(2)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3)局部图
(4)投影图转绘
任何变式图,都可以根据其特征转化为基本图。
例如下面展示的局部图向矩形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转化。
注降低局部图判读难度的方法是补画缺失部分。
4.光照图中的晨昏线
(1)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
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3)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5)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为0°~23°26′。
考向一结合光照图判断时刻和季节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 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2.图示时刻()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极点位于大陆上且周围分布着澳大利亚和非洲,故该极点为南极点。
M点位于赤道上且在N点的东侧,故M位于N的东北方,故A项错误;由于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说明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悉尼在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故B项错误;由于南半球是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去南极考察,故C项正确;南半球是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越早,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故甲地日出时刻晚于乙地,故D项错误。
第2题,图示时刻,所有经线都经过南极附近的极昼区域,故同一条经线上不可能所有地区都为夜,故A项错误。
根据题意,N点是晨昏线与出现极昼现象最外围纬线的
切点,过该切点的经线地方时是0时;图中所示范围为东半球,根据已知条件推知过该切点的经线为40°E,因此从40°E向东到180°为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可见澳大利亚位于新的一天,而巴西则明显属于旧的一天,故B项正确。
任何时刻,全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总是相等的,故C项错误。
北半球冬季时,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故D项错误。
考向二结合光照图判断直射点位置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第3题。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D.23°26′S,180°
『答案』 B
『解析』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知,EF为晨线。
推断出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太阳直射点接近15°S。
又因为穿越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侧的经线分别为120°E、150°E,故晨线EF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35°E(其地方时为6时),由此可计算太阳直射点经度(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3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