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摘要】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

【关键词】初中体育转变观念
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

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

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的教育目的。

2 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应有“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本观。

教师应有“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本观。

新课程体育教学倡导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新课程体育教学倡导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不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等是在一定情况中产生的,认知的进行;技能的形成、创造性的开发,都是在体育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的。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理清师生之间的关系,准确地定位。

教学中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中应该理清师生之间的关系,准确地定位,关注他们的知识形成与发展需要。

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应该体现人文主义色彩,不能强令执教,而是通过教师素质的感召力、渗透力和教学情景的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成为教学的主体。

3 初中教材建设要由静态封闭转向动态开放
现代课程理论不但深刻地影响着教材内容和功能的变革,而且也影响着教材的存在形态和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在现代课程理念影响下,初中教材建设必须摆脱封闭式和序列化的线性思维,走向更加丰富、开放、充溢着灵性和活力的开放系统;初中教材的功能和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内在的发展力量和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确定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又要注意
给学生提供遭遇、问题、干扰、裂缝的机会,使学生个体经历不同遭遇,获得不同体验,反思学习过程。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材可在有限的容量内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例如通过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探索学习的网站,学生可以在课后自由地探索未知的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教材逐步摆脱了单纯纸质媒介的状态,将触角延伸到多媒体和网络,促使电子教材的出现。

动感、交互的电子教材,可为学生提供包含多种刺激的学习环境,动员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培养自学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初中教材呈现方式突破一维的线性结构,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更富于动态开放性,也更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

4 体育课程观的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创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

著名学者里德认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教师是在学校实施课程的人,每个教师都带着自己特有的经验背景、知识和观念来实施课程方案,换言之,教师不仅仅是作为传授者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更是与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以及对课程材料的不同理解,通过师生对话、互动,从中获得对学习和生活意义的理解,进而共同探究、创生知识。

这与那种在封闭的指令性课程模式中进行的,体育教师只是按部就班、消极被动地执行教育行政主体制订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课程是不一样的。

对于课程实施者的教师而言,最大的障碍来自教师自己的“惰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突破和超越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而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使课程实施不仅是一种过程,而且是一种意识。

5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

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

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

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初中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

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