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例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学结合;能力递增;教学
1 教学现状
2 重视实验,以用而教
这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注重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观察到实践,从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更深刻,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摸索与体验,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既弄清了原来模糊的概念,又突出了所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在实验的进行中模拟工厂的实际任务,让学生以一个质检员的角色投入到实验中去,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有培养了学生兴趣和知识迁移能力。

以学生为“演员”,以教师为“导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同时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知识点合理分配到相关的实践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工学结合,实现能力递增。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他们不但要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会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我们对于公差配合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专门安排一周公差实训的强化练习,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了常用计量器具、形位公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和齿轮公差项目的测量等十个实验项目,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强化了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对课时较少的专业,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时序性和层次性。

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看实物,让学生学会看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量块、角度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实物。

只有让学生先看,才能让其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看讲结合便于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优化了课堂教学秩序,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3 工学结合,教学及实施
随着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化。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中,对产品的加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对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提升,而且对产品的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要求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提升。

不仅要理解公差配合方面的知识。

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产品加工和检测方面的技能。

3.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知识点分配
根据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知识点的研究分析,结合知识点内容的特征和学习要求。

可以将本课程的知识点做如下分解。

1)“尺寸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图纸尺寸标注方式”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讲解,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零件测量和图纸表达。

在零件的测绘过程中理解间隙配合、过盈配合等配合方式及选择。

2)“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在《钳工实习》课程中讲解。

由于在钳
工实习中,学生要依照零件图纸要求进行零件的制作,如锉削简单的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的零件,最后进行零件尺寸的检测。

在此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可以掌握常用测量器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高度尺、深度尺、角度尺、水平仪、量规等的知识和使用方法。

3)“形状和位置公差及粗糙度”中的直线度、圆度、圆柱度、同心度等知识点放在《机床零件的拆装训练》课程之中;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等知识点放在《机械零件铣削磨削加工实训》课程之中;位置度、圆跳动度、全跳动、线轮廓度、面轮廓粗糙度等知识点放在《三坐标仪精密测量实训》课程之中。

3.2 实现项目化教学模式
实施项目1:在《机械零件铣削磨削加工实训》课程中的项目――按图纸要求铣削
一个凹槽。

除了凹槽宽度尺寸加工精度有要求外,对凹槽对称度也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凹槽铣削加工工艺。

而且要理解对称度的涵义,并且知道如
何进行产品检测。

从而判断自己加工的产品是否合格。

项目内容:以(80×50×25)mm长方体零件为坯料。

在(80×25)mm 一侧用直
径10mm 铣刀加工宽度为20mm、深度为20mm的凹槽。

宽度20mm不仅有尺寸精度要求(公差为 +0.033),而且要求对称于中心线、对称度公差值为0.1mm。

学生在零件加工时,要掌握加工工艺要领,先以其中一侧面为基准,控制单边
30mm尺寸,然后在公差范围内加工20mm尺寸,最后检测上下两个30mm尺寸
的实际偏差,从而可以计算出凹槽的对称度。

据此判断加工零件是否合格。

实施项目2: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零件的位置度、圆跳动度、全跳动、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粗糙度等。

此实训项目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操作三坐标测量仪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心、细致做事的态度。

由于三坐标测量仪自身安装了专用测量软件。

具有专业的分析计算能力。

因此,学生更多地在于对概念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实施中,应遵循“工学结合、能力递增”的原则,以项目为导向,以职业实
践为重点,以典型零件加工为知识的载体,将课程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交叉性、创新性。

实现教学过程的模块化、情境化。

经过一学年的课程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主动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轻松了,教学效果比以前提高了。

有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反映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知识的掌握及测量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企业的评价是教学效果最好、最有力的证明。

4 结语
总之,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
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
识和能力个人结构。

本门课程教学作为培养相关行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对提
升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意义重大,因而本课程教学必须顺应人才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地进行改进,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