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潘毓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潘毓阳
发布时间:2023-06-17T10:05:13.60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7期作者:潘毓阳
[导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为林业栽培工作提供了新方向,但在实际栽培的过程中,存在栽培技术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栽培质量不高,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因此,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要科学应用栽培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和预防病虫害,为林木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长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青龙乡人民政府广西省桂林市 542408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为林业栽培工作提供了新方向,但在实际栽培的过程中,存在栽培技术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栽培质量不高,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因此,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要科学应用栽培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和预防病虫害,为林木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长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林业栽培是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环节。
林业建设与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管理,优质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同时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林业不仅可以保证森林资源有效生长,同时还可以确保当地的动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对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林业栽培技术要点
1.1科学选苗,做好规划
林业栽培技术的应用重点就是要科学选苗,林业人员要详细了解当地林业区域的生长环境和地势情况,然后挑选出适合在此区域种植的林木树苗。
在树苗栽种之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土壤以及含水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合理规划,将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栽培优势体现出来。
由于不同树木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所以林业人员要结合树苗的生长习惯来进行科学分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才能够确保树苗茁壮健康的生长,提高林木栽培的存活率。
1.2加强水量管理工作,保证栽培效果
在林业栽培阶段中,应该严格重视水量的控制工作,以此保证栽培树木后期的效果。
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养护管理可以提高林业栽培的整体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的变化也会给林业技术带来一些影响,比如在春天的时候,土壤会变得异常干燥,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栽培的过程中,给予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栽培树木的成活率。
还有一点就是在树木移栽的工作中,也要注意给予适量的水,在保障树木成活率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树木根部的情况,防止发生腐烂。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给树木浇水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水量,同时做好根部与土壤平衡的检查,以此来确保树干和土壤能够紧密相连。
1.3完善施肥管理,满足林木生长需求
林木的健康生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只有确保土壤内的养分充足才能够提高林木的抵抗力,加强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为其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对此,林木栽培人员要根据树苗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科学施肥管理,确保土壤内的营养元素平衡,满足林木的一切生长需求。
此外,还要严格控施肥的时间。
要想林木能够良好的发展生长,必须要确保施肥的科学性,这是在林木栽培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指定的土壤范围内,土壤的养分含量越多,越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对于林木栽培来讲,最佳的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地。
如果土壤中缺少有利生长的营养元素,那么就要在合适的时机来对土地进行施肥,利用肥料来促使林木的健康生长。
2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营林防治技术措施
在营林防治病虫害过程中,首先要在林木的育苗阶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所以,在此过程中,一是要要选择良好的栽培地点,避开地势低湿或者土壤粘重严重的区域。
如果没有选择好合适的种植苗圃,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苗枯病和猝倒病的发生。
二是要在林木树种播种之前,及时消除种子中或土壤内部存在的病虫害威胁,达到铲除病源的目的。
三是要在栽培过程中进行轮作种植,将病原物与病虫的繁衍几率降到最低。
四是要在土壤中施加有机肥料作为底肥,要保持适当的施加量。
五是要确保林木种植地点的卫生情况,就是清除林间杂草以及枯落物,进而阻断病虫侵染的渠道。
六是要将一些病虫喜欢的食物撒在苗圃周围,进而对病害虫进行诱惑,集中利用药物进行捕杀,使
病虫害能够得到最大的控制。
其次,是要落实造林防治工作。
在此过程中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营造混交林,选择适合抵抗病虫害的树种。
然后对这些树种进行抚育管理,来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同时,要将受到病虫害威胁的树木枝叶进行及时清除,将其集中进行烧毁,防治病虫害进一步滋生。
最后,要在林木种植比较稀疏的地段进行封山育林,保护林下植被不受侵害。
禁止在该林业区域进行砍伐和开荒,为林地提供宝贵的时间来进行恢复。
同时还可以利用补植的方式来恢复森林资源。
此外,培育大量的阔叶树种能够不断改变林分结构,进而使林区环境生物的多样性有所增加。
2.2物理防治措施
林区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具体步骤为:首先,可以用蛹茧或人工捕杀的方法来对病虫的成虫和幼虫进行捕杀。
其次,可以用上胶环和捆毒绳等方法来防治病虫上树。
再次,可以利用高温方法来消灭害虫的虫卵或病原菌。
例如,可以将林木种子置于阳光下暴晒。
最后,可以在秋冬季节将配置剂涂抹在树干部位,有效防治害虫产卵。
做到有害虫的时候消灭害虫,没有害虫的时候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另外,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强化植被检疫工作也十分重要。
对此林业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增加需要检疫的对象,对林木种子繁衍材料进行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将重点落实病虫害检查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
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时间和检测范围,与森林预防整治技术相配合,进而加强提高林业病虫害监管水平。
2.3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过程中非常普遍,是通过对已经感染或者尚未感染病虫害的树木进行喷施药物的方式来达到防治目的。
化学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作用时间短、操作方便,但是该方法不能长期使用。
化学药物在喷施后,难免会存留在土壤中,继而对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产生破坏,树木的生长环境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虽然在树干表面涂抹化学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药物残留量,降低不良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由此可见,化学防治措施只能应用于一些范围较大、数量较多及形势相对严峻的病虫害防治中,不能作为日常的基础防治手段。
2.4化学防治措施
当前,化学防治手段仍然是林业病虫害防治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随着人工造林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林木病虫害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结合林间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现状,可以通过喷洒相应的化学药剂,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减轻林业病虫害的危害。
但在应用化学手段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时,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要选择对林木危害较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低的化学农药,积极推广应用微生态农药和生物性农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并且在药物选择和药物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最佳的药物使用时间和使用周期,一般在病虫害进入发病高峰期之前提前进行药物防控,这样能够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结语
我国林业要想在后续发展中能够实现更好的改进,就必须加强其种植技术。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确保林木资源能够得到稳定发展。
工作人员更要提高自身思想,抓好疫苗消毒任务,全面保护并利用害虫天敌自然资源,加强其植物检疫以及测报工作。
通过多样性的工作方案,能够实现病虫害方面的科学创新。
结合科学管理办法以及培育技术,选择病虫害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其防治工作能够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发展,落实基本的防治理念。
参考文献:
[1]黄万萍.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4):78-80.
[2]王腊梅.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花卉,2021(6):253.
[3]董吉庭.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析[J].绿色科技,2021(13):101-102.
作者简介:潘毓阳(1989.08--),男,壮族,广西平乐县人,本科,初级职称。
研究方向为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