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佛教医学研究丰富传统医药内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医药 咨讯
Ju n l f iaT a i o a hn s dcn nomain o r a n rdt n lC ie eMe iieI fr t o Ch i o
21 0 0年 1 上 第 2 O月 卷 第2 8期
0co e 2 0 Vo' No2 t b r 01 l 2 .8
重视佛教 医学研 究丰富传统 医药 内涵
李福鼎 ,5 2 0 350 )
【 摘要】 传统 医学是世界传 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 , 曾经有过灿烂辉煌 的经 历 , 为国家 、 民族赢得荣光 , 为 佛教 医药学在传统
医学 当中, 以其本身的丰富内涵和厚重 的积淀, 也对中国医药学产生重大 的影响 。 【 关键词 】 佛教医学 ; 统医药 传
3 丰 富 中药 宝 库 完善 治 法 和 剂 型
佛 典 中载草类 、 类 、 木 动物类等生 药达数千种 , 中常 其 用的药物约 3 0种。有些 原产 于印度 、 2 东南亚和西域等地, 如丁香 、 木香 、 龙脑 、 豆蔻 、 黎勒 、 诃 乳香 、 没药 、 郁金 、 阿魏 、 返魂香等, 随佛教传人我 国, 在伴 并成为 中药 的重要组成部 分 。同时, 佛香的来源广泛, 用途有浴香 、 涂香 、 焚香, 除了在 佛家活动中起到环境 消毒 和醒 神怡 神的作用外 , 还用 于医 疗。 在药物的治疗方法和剂型上也有丰富的内容 。 另外从敦 煌 医方卷 中还 可看到 : 除常用 的内服方法, 还有外洗 法 、 淋 浴法、 烫法 、 炙合汗 出法 、 烟熏 吸入药末 法 、 敷法 、 叶导尿 葱 法 、 口灌鼻法 、 灌 酒熏法 、 涂酥法 、 洗眼法 、 药膏摩五心法 、 灌 肠 导泻法 、 气熏法 、 塞药法 、 含药法 以及温浸法等 。 在药 物剂 型上有汤剂 、 膏剂 、 丸剂 、 淋洗剂 、 含咽剂 、 栓剂 、 粉剂 、 散剂 、 滴剂、 酒剂 、 烫剂 、 饼剂 、 熏剂等。在 丰富中药 宝库 , 完善治 法 和剂型方面留下不 可磨灭 的功绩。
重视 。
响形 成 “ 大 学 说 ”认 为 世 间 一 切 物 质 皆 由 四 种 元 素 : 、 四 , 地 水、 、 火 风组成 , 所谓 地大 以坚为性 , 载万物; 能 水大 以湿为 性, 能使物摄聚不散; 火大以热为性, 能使物成熟; 风大 以动为 性, 能使物成长。 为“ 认 四大” 是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元素, 同 时又是伤害人体 的四种致病 因素,每一种致 病因素又会导
致一类疾病 的产生 。 佛 医经》 即《 阐述 的基本理论 , 这种佛医
的基本理论在传入 中国的过程 中为之接受者确有人在 , ・ 唐 孙思邈是 代表之一 , 他是 中印医药学会通 的大师 , 在其《 千 金要方》 卷一 中载: 、 、 、 和合成人。凡 人火 气不调, “ 水 火 风 地 举身蒸热; 风气不调, 全身强直 , 诸毛孔 闭塞; 气不调, 水 身体 浮肿, 气满喘粗 ; 土气不 调, 四肢不举, 言无声音 。 火去则身冷, 风止则气绝 , 水竭则无血, 土散则身裂。”由于当时我 国的中 医理论体 系已成熟完备 ,四大”佛 医理论远不如中医学的 “ 阴阳五行学说更具说服力 、 辩证性, 乃至宋代 就很 鲜见。佛 经治疗技术 中的金针拨障术和按摩技术 ,两千年前是随着 佛经的传播而在我 国发展壮大 ,形成今天的眼科 的 白内障 针拨术 和中医按摩技术。 少林伤科可谓 中华骨伤精华 , 虽然 辨证辨病是 以中国传统的经络气血 为基础 ,其用药也 应用 乳香 、 没药 、 郁金 、 阿魏木香 、 龙脑等西域诸 药 , 这些药亦佛 教僧侣所引进 。佛教 的因果理论 十分重要篇幅地阐述 如何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 、 家庭和环境的人 , 并且在行为学和心理 学方面强化 了心理效应的作用 ,促使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 自 觉的约束 自己, 为净化和造就祥 和社 会 , 为影 响中医理论 , 丰富诊疗技术做 出了贡献。
1 佛教 与 医学 的 密 切 关 系
佛教典籍 中包含 有大量 医药学方 面的知识和 内容 , 佛 经中更有许多 “ 以医为喻 ” 的经典事例 。许多中外僧 人是精 通医术的专家, 们翻译和著述 了大量 的医学专 著, 他 还利用 自身的医术治 病救 人。就涉及 医药养生 内容 的, 佛教典籍 , 据统计 , 佛教典籍 总汇 的《 大藏经 》 专 论医理或涉及 医学 中, 养生的经书约有 4 0多部 , 中有关医药卫生 、 0 佛经 修心养性 的术语更 多达 4 0 0 0多条。随着佛 教在我国的传播 , 作为佛 教传播工具而来的还有古代 印度 、西域各 国的医药知识 和 技术 , 那些 当时印度 以及西域各 国的医学知识 、 医学典籍大 量的跟着佛教经典输人我 国, 东汉开始逐步译成汉文 , 从 并 且不断 向全国传播 。 良松先生的《 李 佛教医籍总 目》 记载 : 论 医佛 经有 8 、 医佛经 30部 , 5部 涉 7 可谓 阵营宏大 , 内容丰 富。人身 四百病经》 《 《 、人病医不能治经》 等为其代表 。羌籍 《 药方》 《 、耆婆脉决》 《 明论》 《 、五 、吞字贴肿方》 等则代表南北 朝 时期作 品。 至唐朝 以前, 随着佛教传人我 国的医学著作 已 经更多 , 隋书》卷 3)经籍志》记载着从西域传入我 国的 《 ( 4《 医学著作主要有:疗痈经》 《 一卷 、疗 三十六瘘 方》 《 一卷 、三 《 六仪针要经》 一卷 、龙树菩 萨药方》 《 四卷 、西域诸仙所说药 《 方》二十三卷 、西 域波罗仙人方》三卷、西域名 医所集要 《 《 方》 四卷 、耆婆所述仙人命论 方》 《 二卷 、干陀利治鬼方 》 《 十 卷, 。 通志》卷 6) 等等 据《 f 9上记载, 从西域传人 的医学书籍, 主 要有 : 龙树菩 萨药方》 《 四卷 、西 域诸仙所 说药方 》 十三 《 二 卷 、西域波罗仙人方》 《 三卷 、西域名 医所集要 方》 《 四卷 、婆 《 罗 门诸仙药方 》 二十卷 、婆罗门药方》 《 五卷 、新 干陀利治 《 鬼方 》 四卷 、摩诃 出蕃国方》 《 十卷 、耆 婆八 十 四问》 《 一卷 、 《 问答疾状》 一卷 、龙树眼论》 《 一卷等 。 我国的高僧在那一时 期, 不仅翻译 了许 多佛教 医学 典籍, 而且还翻译 和介绍 中 、 印及西域各国的医学著述了不少医学著作 。 中, 其 既有结合 佛教教义 的著作 , 也有纯粹 的医学论 著, 中国古 代医学的 为 发展做出了重 大贡献 。据《 隋书》 《 、旧唐书》 《 、新唐 书》 《 、通 志》 等文献记载, 中国僧侣所著述 的医学著作主要有 : 释道洪 撰《 寒食散 对疗 》 卷 、 一 释智斌 撰《 解寒食散方 》 二卷 、解寒 《 食散论》 卷, 二 释慧义撰 《 寒食解杂论 》 七卷, 门行矩撰《 沙 诸 药异名》 十卷, 姚僧坦撰 《 集验方》 十卷, 满撰《 释莫 单复要验 方》 二卷, 释昙鸾撰 《 小儿经》 卷 、散方》 一 《 二卷 、杂散方》 《 八 卷 、疗百病杂丸方》 《 三卷 、论气 治疗 方》 《 一卷 、调气方》 《 一 卷, 姚僧垣撰《 验方 》 集 十卷, 匡撰 《 僧 针灸经》 一卷 , 僧普济集 《 口齿论》 一卷等 。 必须肯定 : 佛教僧侣对传统医药学的贡献 是非常大的。无论是通过佛经f 里面包含有 医学 的内容) 的 宣教, 是佛 教僧侣 自己的医药学方 面的撰述, 还 都有相 当的 规模和影 响力 。 因此 , 陀常被喻为“ 佛 大医王”, 教义 也被 喻为能解脱众生苦痛的“ 阿揭陀药” 。 2 影 响 中 医理 论 丰 富诊 疗 技 术
4 尾 语
印度医学原来提倡 三原 质说 , 认为人体 由“ ” 于脚 气 ( 位 与脐之间)“ f ,胆”位于脐 与心之 问)“ ”位于 心与头之间) , ( 痰 等三种原质组成 。后来三原质说受古希腊 四体液学说 的影
佛教 医药学 以其本身 的丰 富内涵和厚重 的积淀,对 中 国医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尤其在隋唐 以前 , 中医学早期 的 对 理论和实践, 承担着丰富和补充作用。在充分体现 自身价值 的同时, 也为中国人 民的健康事业 做出不可估量 的贡献 , 我 们在研究传统医学过程 中 ,应 当就佛教医药学予 以足够 的
Ju n l f iaT a i o a hn s dcn nomain o r a n rdt n lC ie eMe iieI fr t o Ch i o
21 0 0年 1 上 第 2 O月 卷 第2 8期
0co e 2 0 Vo' No2 t b r 01 l 2 .8
重视佛教 医学研 究丰富传统 医药 内涵
李福鼎 ,5 2 0 350 )
【 摘要】 传统 医学是世界传 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 , 曾经有过灿烂辉煌 的经 历 , 为国家 、 民族赢得荣光 , 为 佛教 医药学在传统
医学 当中, 以其本身的丰富内涵和厚重 的积淀, 也对中国医药学产生重大 的影响 。 【 关键词 】 佛教医学 ; 统医药 传
3 丰 富 中药 宝 库 完善 治 法 和 剂 型
佛 典 中载草类 、 类 、 木 动物类等生 药达数千种 , 中常 其 用的药物约 3 0种。有些 原产 于印度 、 2 东南亚和西域等地, 如丁香 、 木香 、 龙脑 、 豆蔻 、 黎勒 、 诃 乳香 、 没药 、 郁金 、 阿魏 、 返魂香等, 随佛教传人我 国, 在伴 并成为 中药 的重要组成部 分 。同时, 佛香的来源广泛, 用途有浴香 、 涂香 、 焚香, 除了在 佛家活动中起到环境 消毒 和醒 神怡 神的作用外 , 还用 于医 疗。 在药物的治疗方法和剂型上也有丰富的内容 。 另外从敦 煌 医方卷 中还 可看到 : 除常用 的内服方法, 还有外洗 法 、 淋 浴法、 烫法 、 炙合汗 出法 、 烟熏 吸入药末 法 、 敷法 、 叶导尿 葱 法 、 口灌鼻法 、 灌 酒熏法 、 涂酥法 、 洗眼法 、 药膏摩五心法 、 灌 肠 导泻法 、 气熏法 、 塞药法 、 含药法 以及温浸法等 。 在药 物剂 型上有汤剂 、 膏剂 、 丸剂 、 淋洗剂 、 含咽剂 、 栓剂 、 粉剂 、 散剂 、 滴剂、 酒剂 、 烫剂 、 饼剂 、 熏剂等。在 丰富中药 宝库 , 完善治 法 和剂型方面留下不 可磨灭 的功绩。
重视 。
响形 成 “ 大 学 说 ”认 为 世 间 一 切 物 质 皆 由 四 种 元 素 : 、 四 , 地 水、 、 火 风组成 , 所谓 地大 以坚为性 , 载万物; 能 水大 以湿为 性, 能使物摄聚不散; 火大以热为性, 能使物成熟; 风大 以动为 性, 能使物成长。 为“ 认 四大” 是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元素, 同 时又是伤害人体 的四种致病 因素,每一种致 病因素又会导
致一类疾病 的产生 。 佛 医经》 即《 阐述 的基本理论 , 这种佛医
的基本理论在传入 中国的过程 中为之接受者确有人在 , ・ 唐 孙思邈是 代表之一 , 他是 中印医药学会通 的大师 , 在其《 千 金要方》 卷一 中载: 、 、 、 和合成人。凡 人火 气不调, “ 水 火 风 地 举身蒸热; 风气不调, 全身强直 , 诸毛孔 闭塞; 气不调, 水 身体 浮肿, 气满喘粗 ; 土气不 调, 四肢不举, 言无声音 。 火去则身冷, 风止则气绝 , 水竭则无血, 土散则身裂。”由于当时我 国的中 医理论体 系已成熟完备 ,四大”佛 医理论远不如中医学的 “ 阴阳五行学说更具说服力 、 辩证性, 乃至宋代 就很 鲜见。佛 经治疗技术 中的金针拨障术和按摩技术 ,两千年前是随着 佛经的传播而在我 国发展壮大 ,形成今天的眼科 的 白内障 针拨术 和中医按摩技术。 少林伤科可谓 中华骨伤精华 , 虽然 辨证辨病是 以中国传统的经络气血 为基础 ,其用药也 应用 乳香 、 没药 、 郁金 、 阿魏木香 、 龙脑等西域诸 药 , 这些药亦佛 教僧侣所引进 。佛教 的因果理论 十分重要篇幅地阐述 如何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 、 家庭和环境的人 , 并且在行为学和心理 学方面强化 了心理效应的作用 ,促使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 自 觉的约束 自己, 为净化和造就祥 和社 会 , 为影 响中医理论 , 丰富诊疗技术做 出了贡献。
1 佛教 与 医学 的 密 切 关 系
佛教典籍 中包含 有大量 医药学方 面的知识和 内容 , 佛 经中更有许多 “ 以医为喻 ” 的经典事例 。许多中外僧 人是精 通医术的专家, 们翻译和著述 了大量 的医学专 著, 他 还利用 自身的医术治 病救 人。就涉及 医药养生 内容 的, 佛教典籍 , 据统计 , 佛教典籍 总汇 的《 大藏经 》 专 论医理或涉及 医学 中, 养生的经书约有 4 0多部 , 中有关医药卫生 、 0 佛经 修心养性 的术语更 多达 4 0 0 0多条。随着佛 教在我国的传播 , 作为佛 教传播工具而来的还有古代 印度 、西域各 国的医药知识 和 技术 , 那些 当时印度 以及西域各 国的医学知识 、 医学典籍大 量的跟着佛教经典输人我 国, 东汉开始逐步译成汉文 , 从 并 且不断 向全国传播 。 良松先生的《 李 佛教医籍总 目》 记载 : 论 医佛 经有 8 、 医佛经 30部 , 5部 涉 7 可谓 阵营宏大 , 内容丰 富。人身 四百病经》 《 《 、人病医不能治经》 等为其代表 。羌籍 《 药方》 《 、耆婆脉决》 《 明论》 《 、五 、吞字贴肿方》 等则代表南北 朝 时期作 品。 至唐朝 以前, 随着佛教传人我 国的医学著作 已 经更多 , 隋书》卷 3)经籍志》记载着从西域传入我 国的 《 ( 4《 医学著作主要有:疗痈经》 《 一卷 、疗 三十六瘘 方》 《 一卷 、三 《 六仪针要经》 一卷 、龙树菩 萨药方》 《 四卷 、西域诸仙所说药 《 方》二十三卷 、西 域波罗仙人方》三卷、西域名 医所集要 《 《 方》 四卷 、耆婆所述仙人命论 方》 《 二卷 、干陀利治鬼方 》 《 十 卷, 。 通志》卷 6) 等等 据《 f 9上记载, 从西域传人 的医学书籍, 主 要有 : 龙树菩 萨药方》 《 四卷 、西 域诸仙所 说药方 》 十三 《 二 卷 、西域波罗仙人方》 《 三卷 、西域名 医所集要 方》 《 四卷 、婆 《 罗 门诸仙药方 》 二十卷 、婆罗门药方》 《 五卷 、新 干陀利治 《 鬼方 》 四卷 、摩诃 出蕃国方》 《 十卷 、耆 婆八 十 四问》 《 一卷 、 《 问答疾状》 一卷 、龙树眼论》 《 一卷等 。 我国的高僧在那一时 期, 不仅翻译 了许 多佛教 医学 典籍, 而且还翻译 和介绍 中 、 印及西域各国的医学著述了不少医学著作 。 中, 其 既有结合 佛教教义 的著作 , 也有纯粹 的医学论 著, 中国古 代医学的 为 发展做出了重 大贡献 。据《 隋书》 《 、旧唐书》 《 、新唐 书》 《 、通 志》 等文献记载, 中国僧侣所著述 的医学著作主要有 : 释道洪 撰《 寒食散 对疗 》 卷 、 一 释智斌 撰《 解寒食散方 》 二卷 、解寒 《 食散论》 卷, 二 释慧义撰 《 寒食解杂论 》 七卷, 门行矩撰《 沙 诸 药异名》 十卷, 姚僧坦撰 《 集验方》 十卷, 满撰《 释莫 单复要验 方》 二卷, 释昙鸾撰 《 小儿经》 卷 、散方》 一 《 二卷 、杂散方》 《 八 卷 、疗百病杂丸方》 《 三卷 、论气 治疗 方》 《 一卷 、调气方》 《 一 卷, 姚僧垣撰《 验方 》 集 十卷, 匡撰 《 僧 针灸经》 一卷 , 僧普济集 《 口齿论》 一卷等 。 必须肯定 : 佛教僧侣对传统医药学的贡献 是非常大的。无论是通过佛经f 里面包含有 医学 的内容) 的 宣教, 是佛 教僧侣 自己的医药学方 面的撰述, 还 都有相 当的 规模和影 响力 。 因此 , 陀常被喻为“ 佛 大医王”, 教义 也被 喻为能解脱众生苦痛的“ 阿揭陀药” 。 2 影 响 中 医理 论 丰 富诊 疗 技 术
4 尾 语
印度医学原来提倡 三原 质说 , 认为人体 由“ ” 于脚 气 ( 位 与脐之间)“ f ,胆”位于脐 与心之 问)“ ”位于 心与头之间) , ( 痰 等三种原质组成 。后来三原质说受古希腊 四体液学说 的影
佛教 医药学 以其本身 的丰 富内涵和厚重 的积淀,对 中 国医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尤其在隋唐 以前 , 中医学早期 的 对 理论和实践, 承担着丰富和补充作用。在充分体现 自身价值 的同时, 也为中国人 民的健康事业 做出不可估量 的贡献 , 我 们在研究传统医学过程 中 ,应 当就佛教医药学予 以足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