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塔城地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1. (9分)(2011·抚顺)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宽容是善良者对人对事的接纳,宽容是高尚者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天空容留每一片云采,不论其美丑,故广阔无边;大海容留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浩瀚无际。

请相信,宽容具有永恒的魅力。

(1)
请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2)
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丰盈清浊
(3)
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2. (11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爱不矮小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场联欢会。

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

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了一阵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

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都已长成亭亭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

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

”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

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

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

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

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

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

下课后,老师夸:“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

”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

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⑤忍不住去问母亲:“父亲那么矮,你为什么要嫁他?”母亲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说父亲!你父亲就是个子矮了点,可他是咱镇上有名的文化人,随和善良,大伙儿都敬重他。

”父亲并不恼,笑着说:“我又买肉了,
咱多给丫头吃肉,就能长高。

”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⑥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

她亦花一样地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

她考进城里的大学,除却离家的新鲜,她还有个小小的快乐,耳边不再有人说她像父亲。

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临走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

”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⑦假期回家。

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两袋子一样的饼干。

“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 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

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

”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

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⑧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

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⑨黄昏,她送男孩出门。

男孩很认真地望着她说:“你爸真好。

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⑩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

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1)
文中她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完成这一过程的归纳。

①小学时,→②中学时期,③大学时期,→④送别男友,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

(2)
第③段中画线句写道“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这一细节,请用恰当的语言概括父亲此刻的心理。

(3)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语句中两个“似乎”的特定含义。

①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②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4)
文中多次出现蔷薇花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5)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父爱不矮小”为题,有什么好处?
3. (12分)(2019·北部湾模拟) 现代文阅读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

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

爆发了一场大战。

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

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

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

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

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

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

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

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

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

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

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

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

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
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

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感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

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⑥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疯狂
(2)请按照要求,说说文中加点的词或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①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4)文章以“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4. (1分)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已而________
②被甲________
③持满________
④先驱________
⑤开壁门________
⑥介胄________
⑦为动________
⑧称谢________
⑨曩者________
⑩固可袭而虏________
5. (21分) (2017八上·麻城期中)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划线的实词。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属引凄异________
③二人对酌________ ④越钱塘,绝长江________
(2)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 . 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C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
D . 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6. (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
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 .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 . 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 .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2)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五、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6九上·西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问大师:“您说过,生活如同一棵成长满果实的大树,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果实。

但是我为何至今两手空空?”“那是因为你没有勇气去摇动那棵树。

”大师回答。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等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4-1、
5-1、
5-2、
5-3、
5-4、
5-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6-1、
6-2、
五、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