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A.皇帝专权B.宦官专权C.外戚专权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3.电影《石器时代之百万大侦探》讲述了一个人类模拟新石器时代在原始森林中挣扎生存经受饥饿和苦难的故事,那么电影主角有可能遇到以下那些居民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史记》记载的“勤沟洫,手足肼胝……妻有日,过门不私”(经常治理水渠,辛勤劳动,手脚上都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去)的人物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
5.在秦朝的都城咸阳,有一位从事粮食经营的商人,他购进了一批小米和高粱,在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粮钱
A.B.
C.D.
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7.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
8.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9.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D.炎帝教人通商交换
10.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1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国君的暴政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12.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13.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佳方式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C.考古发掘D.学者推断
14.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15.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这一年处于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16.假如让你担任影片《商之重器》的编剧,你将选取下列哪副图片来突显主题
A.B.
C.D.
17.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8.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尧D.尧、舜
19.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
20.促使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了建造房屋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
21.促使原始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木构建筑的发明
C.饲养家畜家禽
D.原始艺术的发展
22.如图为轩辕故里,传说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这些传说有可能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蚩尤
B.黄帝
C.尧
D.舜
23.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2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5.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6.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栏目展示并演绎了一件与计量有关的藏品“商鞅方升”(见下图)的前世今生。
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实施的哪一举措?
A.奖励军功 B.奖励农耕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
27.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西汉统治者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以农为本
28.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刘邦、项羽
29.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0.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先秦诸子思想”课题研究活动,下列四则材料学派归属说法有误的是( )
A.材料一:儒家B.材料二:道家C.材料三:墨家D.材料四:兵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东汉时期的政治特点;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有较高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知道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3.D
解析:D
【解析】
根据题文信息“新石器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由此分析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
但是容易和旧石器时代记混,记忆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得出答案。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禹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三过家门而不入”,专心治水,采用疏导方法,用13年时间成功治理黄河水泛滥。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D。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题目,秦朝而不是秦国,说明此时秦始皇已经统一六国。
结合所学,秦始皇统一后,在经济上实行统一货币,将各国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以加强经济的交流。
故选B项。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A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B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D项。
故选A。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耒耜,农作”,这是农业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
原始社会中,陶器是手工业;原始社会还没有商业;牛羊是畜牧业,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耒耜是农业生产工具。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等,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故A符合题意;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诲人不惓、温故知新与题干无关,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符合题意。
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A不符合题意。
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炎帝教人通商交换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
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C不符合题意。
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夏桀和商纣、周幽王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最终导致王朝灭亡,故C符合题意;ABD不属于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共同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归纳能力。
夏商周末代国君的暴政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咋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舜又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制”,所以D符合题意;选举制是指关于选区划分以及相应的代表方式与投票方式的制度,又称为代表制,所以A不符合题意;投票制度规定了选民表达民意的方式,以及把这些民意转化成结果的方法,所以B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依据考古发掘,C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历史记载和学者推断都不属于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ABD排除。
故选择C。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汉初年,民生凋敝,人民生活困难,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成为当时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故B符合题意;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之后,项羽的力量基本被消灭,所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并不是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故A不符合题意;西汉初年,统治者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发展生产,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西汉初年并没有出现朝中大将威胁皇权统治的问题,所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并不是解除朝中大将兵权,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B。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一百年是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就是百位上的数加一,公元前771年属于公元前8世纪前期,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商之重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B符合题意。
二里头铜鼎、二里头铜牌是夏朝时期的,利簋是西周时期的,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故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涿鹿之战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因此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相关。
选项C符合题意;牧野之战与武王伐纣相关;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之战;选项ABD与题干内容内容不符,故选C。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
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可以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在一个地区长期生活成为可能,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是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2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出现即原始农耕出现,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因素,排除,故选A。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额创造文字,伶伦剩作音律,求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螺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B符合题意;打制石器不如磨制石器锋利,A不符合题意;青铜剑当时没有出现,C不符合题意;铁斧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有关知识的认识。
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中爷爷的话“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可知,这是朴素的辩证法,体现于道家著作中,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关于百家争鸣,学生要重点掌握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及其观点。
如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施行仁政”;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道家庄子提出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2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商鞅变法中统一了度量衡,题干图片“商鞅方升”属于容器,故D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奖励军功、奖励农耕、推行县制,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
意,故选B。
2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最后,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因此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
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北京人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②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儒家学派的观点,材料二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材料三是墨家的主张,材料四是庄子的观点,由此可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诸子百家的相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四个材料的内容属于哪一学派,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