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
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工环地质技术现阶段被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当中。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到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实质,施工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优化应用。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技术;地质灾害防治
1 水工环地质技术概述
1.1 水工环地质技术
水工环地质技术主要包含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三个方面,其中水文地质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到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石稳定性和地震等内容,其目的是对建筑工程实际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和综合评价,并分析地质条件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影响,为工程建筑选择最优场地。
环境地质则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影响。
1.2 水工环地质技术类型
在水工环地质技术当中,其主要包括了卫星定位技术、地质雷达技术、瞬变电磁法以及遥感技术。
以瞬变电磁法为例,其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基本工作方法:于地面或空中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连后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
衰减。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其施工效率较高,纯二次场观测以及对低阻体敏感,因此能够广泛的运用到没填水文地质勘探当中。
2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要性
2.1 水工环地质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提
由于地质结构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出现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水工环地质技术
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提。
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之间存在着紧
密的联系,因此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对现场进行地质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和
研究。
这样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并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且
在后续的治理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紧急预案的制定,做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2 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实时反馈地勘信息
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
部分信息由于信号接收效果较差等原因,并不能够实现及时的共享,因此会影响
到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效率。
但水工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了卫星定位技术、雷达
技术以及遥感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信号的及时反馈,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
地质灾害治理。
2.3 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分析地质灾害类型
水工环地质技术是分析地质灾害的条件,能够帮助技术人员进行地质灾害类
型的分析。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水工环地
质了解到当地的地质构造,并通过分析其地貌地形,推断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到地质结构的因素等。
充分了解到地质灾害的类型,能够在后续的防治过程
当中提高工作的效率,通过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类型准确的判断,为后续的治理
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有利于制定及时的治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的质量。
2.4 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分配以及对当
地设备资源的管理等。
以人力资源为例,受到地形、地质安全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不能够到达地质灾害的实际地点进行地质灾害的勘察
和分析。
但水工环地质技术通过卫星技术能够将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的反馈,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到现场的实际情况,并进行专业的分析,真正做到了有效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3.1 地质雷达技术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地质雷达技术能够更好的提升地质灾害治理效果。
地质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中心频率为12.5M至1200M、脉冲宽度为0.1 ns的脉冲电磁波讯号。
当这一讯号在岩层中遇到探测目
标时,会产生一个反射讯号;直达讯号和反射讯号通过接收天线输入到接收机,
放大后由示波器显示出来;根据示波器有无反射讯号,可以判断有无被测目标;
根据反射讯号到达滞后时间及目标物体平均反射波速,可以大致计算出探测目标
的距离。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由于地质雷达技术能够探测短距离的物体,因此可以确保探测的准确性,对于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3.2 RTK技术
实时动态差分法。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
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
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RTK技术可以进行基
站信号的接收,通过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对地质灾害位置进行
精准定位,提高地质灾害分析和防治的工作效率。
3.3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定律。
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
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
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
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
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运用瞬变电磁法能够进行工程勘探,寻找地下空洞,能够有效的对地下空洞进行
分析,能够有效的为地质灾害防治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3.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理的电磁波信息,
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
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合理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对地质状况进行详细的勘探,并根据反馈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
够有效的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灾害类型的确定,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合理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时的反馈出
该地的地勘信息。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当中能够有效的实现人力资源、物力资
源等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防灾的工作效率,为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环境治理,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厚,刘鑫.浅析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2,29(08):139-141.
[2] 李莹.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1,44(04):59-60.
[3] 王韶霞.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1,(12):190-191.
[4] 曾嵘,宾楒源,曾慧敏.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11):233-234.
[5] 张欢.新时代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04):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