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观摩情况的通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观摩情
况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周口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5.13
•【字号】周政办[2010]81号
•【施行日期】2010.05.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
正文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观摩情况的通

(周政办[2010]8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4月19日至21日,市政府组织各县市区主管林业工作的副县(市、区)长和林业局长,对全市三年来林业生态建设成果进行了观摩。

此次观摩活动,既展现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又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林业生态市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提供了基本经验。

现将观摩情况予以通报:
一、林业生态市建设成效显著
三年来,全市完成造林面积86.2万亩,是省政府下达我市70.1万亩建设任务的123%。

其中,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37.7万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20.2万亩、村镇绿化工程23.5万亩、防沙治沙工程2.1万亩、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2.7万亩。

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76.5万亩。

西华、扶沟、鹿邑、淮阳、太康、郸城、沈丘顺利通过林业生态县验收。

我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淮阳龙湖
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太康县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淮阳、沈丘两县获“河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鹿邑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已通过复查。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领导有力。

林业生态市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对林业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为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市、县两级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一是突出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补植、完善。

如淮阳县曹河乡结合万亩高效农田建设工程,高标准营造农田林网;商水县利用机械设备,对大面积农田林网实施机械化挖坑,提高农田林网营造水平;西华县红花镇规划建设了万亩高效林业观光园区,栽植了大量景观树种,提高了农田林网的综合效益;鹿邑县王皮溜镇建设了万亩水、田、林、路相配套的高标准林网;沈丘县白集镇积极调整农田林网树种结构,营造泡桐林网近万亩。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

二是抓好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建设。

在所有铁路、公路、河渠及重要堤防等各级廊道两侧,分别建设与廊道级别相匹配的绿化带,在廊道的重要地段,适当增加绿化宽度,注重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常绿树种比例,高标准绿化美化。

如淮阳、扶沟、太康、鹿邑、郸城境内高速公路和主干道绿化标准高,林相整齐,初步形成了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绿化体系。

三是抓好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搞好城区绿化,加强森林公园和城郊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在城市周围的宜林地,适当营造城郊森林或建设森林公园。

如沈丘、扶沟、西华、郸城、淮阳等县加大城市防护林带建设力度,沿环城路高标准营造环城防护林
带;沈丘县突出“大栽树、栽大树”理念,重点抓好城区沙河两岸、机关社区、企业的绿化美化,城区近两年植树达到20多万株。

四是抓好村镇绿化工程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镇周围、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为重点,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努力打造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镇生态系统。

如西华县红花镇和太康县一些村庄,利用村旁道路大力栽植桂花、女贞、玉兰等名贵绿化树种;扶沟县固城乡一些村庄,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村庄绿化树种结构,在村庄道路上栽植辛荑、玉兰、法桐等树种,既提高了林业经济效益,又绿化了村庄环境;郸城县胡集镇郝寺村统一规划宅基,统一绿化美化,使村落座落在绿色环抱之中。

五是抓好全民义务植树。

各级各部门通过宣传发动、领导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强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不断提高。

今春,全市义务植树人数达到550万人,植树2230万株,尽责率达到87%。

(三)落实政策,强化保障。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林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2007年,省政府出台81号文件,规范了各级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规模,规定省、市、县三级政府,每年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分别不低于本级财政支出的2%、1.8%和1%。

2008年和2009年省级财政投入我市林业生态建设资金达到55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超过1.3亿元,社会投入超过1.6亿元。

(四)明晰产权,增强活力。

构建管理高效、产权明确、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林权体制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

市委、市政府把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产权制度,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积极性作为推进林业建设的重要体制保障。

各地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
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多策并举,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如扶沟县实行“一林多制”,郸城县采取成立“林业合作社”,商水县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鹿邑县推行大户承包农田林网、河道树木等办法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目前,全市145万亩集体林地全部明晰了产权,其中90万亩林地已发放林权证。

三、问题和不足
林业生态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方林权制度改革不到位。

存在着林木管护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新栽幼树有倒歪和损毁现象,造林质量和苗木质量参差不齐。

二是全市目前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

全市有林地面积145万亩,人均只有0.14亩,活立木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人均只有1.68立方米,两项指标在全省均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林业用地少,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质量的需求。

三是生态保障能力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全市片林、林网、通道、围村林多以杨树为主,树种单一、管理粗放、综合效益低。

县与县、乡与乡结合部,个别县的大坡大洼仍有大面积的林网空档,同时,还有一些沙化土地急需治理。

四是林业产业发展滞后。

全市林产品加工业大都以初级加工为主,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林业产业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五是林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促进农民增收的贡献还比较小。

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1%左右,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仅为560元,低于全省人均762元的水平。

六是资金投入不足,保障能力差。

一方面我市属平原农区,上级投入林业建设资金偏少,地方财力有限,金融信贷对林业支持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兴林水平低,市、县、乡林业技术推广力量薄弱,林业技术棚架问题突出,与林业改革发展任务不相适应。

四、下阶段林业生态建设重点
一是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按照网络化、良种化、立体化、高效化的总体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经济效益和防护效能并重的原则,以公路、河渠两岸、田间生产道路为林网骨架,构筑完善的平原农区绿色生态屏障。

二是抓好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建设。

在各级廊道两侧,区别不同情况建设与廊道级别相匹配的绿化带。

以增加通道沿线林木植被、构建通道沿线森林景观为核心,建成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绿化体系。

三是抓好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加强环城防护林、森林公园建设,搞好城区绿化、通道绿化,建成以林木为主体,布局合理、物种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四是抓好村镇绿化工程建设。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村镇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好围村林、村内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美化,形成形式多样,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镇植被生态系统。

五是加速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林业集约经营和综合利用。

要突出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着力培育木材加工业、经济林产品加工业、林下种植养殖、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等一批优势集中、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名牌产品,重点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全市林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六是大力支持农民兴林致富。

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科技示范、典型引路等多种措施,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和多种经营,大力推广林菜、林药、林牧、林草、林菌等种植养殖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加强现代林业示范区和区域特色基地建设,完善林业市场功能,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林业产业体系。

七是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要把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作为林业生态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大力开展生态观光、生态休闲活动,积极推进花文化、果文化、湿地文化等生态文化产业化。

切实加强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区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建成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周口文昌生态园、川汇区林果采摘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景点。

八是抓好今春新植幼树的管护。

今春植树造林已经结束,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管护上来。

一方面要尽快明晰产权,做到产权明晰、主体明确、责权分明;另一方面要制定“三夏”和秋收期间的幼树管护措施,确保树木安全度过“三夏”和秋收关。

同时要做好自查验收工作,为省厅核查验收做好准备。

特别是商水、项城、川汇区要全力以赴,争创林业生态县(市、区)。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厌战自满情绪,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努力推进我市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