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多选题)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多选题)
1、下列关于中医养生学保健思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医体系范围内
B.继承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
C.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
D.实现防治疾病
E.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
2、“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强调“防患于未然”,其包括()
A.未病先防
B.已病防变
C.微恙防重
D.重症防绝
E.瘥后防复
3、奠定中医养生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以及发病与病因和辩证论治等。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藏象学说
D.骨骼学说
E.气血津液
4、阴阳之间存在的各种交互作用主要包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
D.转化
E.以上都是
5、下列关于中医学叙述正确的是()
A.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B.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C.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
D.进而以辩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
E.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6、五行即指()等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古人时常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和阐释自然万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7、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等。
A.相生
B.相克
C.制化
D.相乘
E.母子相及
8、下列关于藏象学说叙述正确的是()
A.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B.藏,是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
C.象,是指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
D.象,是指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E.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整合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9、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其中五脏是指()
A.心
B.肺
C.脾
D.胆
E.肾
10、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其中六腑就有()
A.胆
B.胃
C.大肠
D.膀胱
E.三焦
11、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从功能上看,五脏(),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
A.管腔性器官
B.实体性器官
C.主传化物
D.主藏精气
E.形多中空
12、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从形象上看,六腑属于();从功能上看指,六腑(),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柏,主要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
A.管腔性器官
B.实体性器官
C.主传化物
D.主藏精气
E.形多中空
13、下列中医藏象学说与现代解剖学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中医学对于人体有其独特的理解
B.心、肺、脾、肝、肾,这些看似熟悉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中医学中,它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基于解剖又非解剖,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功能
C.如在中医学的概念中,“三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脾以及胰腺、胃肠,甚至于整个消化系统。
D.如在中医学的概念中,包括人体的肌肉、口唇、脾经,以及自然界的中央、土、长夏季节和“化”等各方面的内涵
E.对于心脏,现代医学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认为它就是一个泵血器官,而中医学却认为“心”是君主之管,主持人体神明
14、下列关于经脉说法正确的有()
A.人体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
B.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
C.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D.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
E.经络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15、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其中奇恒就有()
A.脑
B.髓
C.骨
D.三焦
E.女子胞
16、下列关于络脉说法正确的有()
A.人体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
B.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
C.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D.络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
E.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17、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三大类,其中()等都属十二经脉。
A.手太阴肺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阴维脉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18、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三大类,其中()等都属奇经八脉。
A.阴蹻脉
B.阳维脉
C.冲脉
D.带脉
E.手三阴经
19、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网络全身,无处不至,有()之分。
A.经络
B.别络
C.脉络
D.浮络
E.孙络
20、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包括()
A.联系作用
B.感应作用
C.濡养作用
D.扶正作用
E.调节作用
1.参考答案:CE
【解析】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2.参考答案:ABE
【解析】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不谋而合。
“未病先防”即一级预防,“已病防变”即二级预防,“瘥后防复”同于三级预防。
这三方面内容贯穿于中医防病保健的整个过程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原则。
【解析】奠定中医养生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以下七项:
3.参考答案:ABCE
①阴阳学说;②五行学说;③藏象学说;④经络学说;⑤气血津液;⑥发病与病因;⑦辩证论治。
【解析】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存在各种交互作用,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
5.参考答案:ABCDE
【解析】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6参考答案:ABCDE
【解析】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古人时常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和阐释自然万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7参考答案:ABCDE
【解析】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子相及。
8.参考答案:ABCD
【解析】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是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
象,其义有二:一指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9.参考答案:ABCE
【解析】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其中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
10.参考答案:ABCDE
【解析】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其中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11参考答案:BD
【解析】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从功能上看,五脏主“藏精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
12.参考答案:AC
【解析】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从形象上看,六腑属于管腔性器官;从功能上看指,六腑主“传化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柏,主要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
13.参考答案:ABDE
【解析】中医学对于人体有其独特的理解。
心、肺、脾、肝、肾,这些看似熟悉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中医学中,它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基于解剖又非解剖,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功能。
如在中医学的概念中,“脾”,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脾以及膜腺、胃肠,甚至于整个消化系统。
此外,还包括人体的肌肉、口唇、脾经,以及自然界的中央、土、长夏季节和“化”等各方面的内涵。
另外,对于心脏,现代医学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认为它就是一个泵血器官,而中医学却认为“心”是君主之管,主持人体神明。
【解析】人体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
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
15参考答案:ABCE
【解析】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其中奇恒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6.参考答案:ABCE
【解析】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17参考答案:ABDE
【解析】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有确定的循行路径,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于少阳三焦经、于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18参考答案:ABCD
【解析】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19.参考答案:BDE
【解析】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别络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且常浮现的络脉,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
20.参考答案:ABCE
【解析】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包括:
①联系作用:将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表里、上下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协调共济地统一体;
②感应作用:经络是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地信息传导网,当肌表受到某种刺激时,刺激量就沿着经脉传于体内有关脏腑,使该脏腑的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疏通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③濡养作用:气血通过经络循环贯注而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脏腑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④调节作用: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胜偏衰的证侯,可运用针灸等治法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