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特征
姜广争;宫渊波;陈林武;左琴;刘金鑫;岳艳杰;张兴华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2011(25)5
【摘要】灌丛在岷江上游分布广泛,是干旱河谷区重要的物种,砍伐、开垦和过度放牧是导致其退化的根本驱动力。
通过选取灌丛植被下土壤剖面,并以其被开垦后的农地(50a)及退耕荒坡(10a)为参照,对其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及易氧化碳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灌丛植被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及重组有机碳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的,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在0-100cm土壤剖面,对照1退耕荒坡及对照2农地土壤有机碳较灌丛植被的最高降幅分别达60.42%,70.92%,重组有机碳最高降幅则分别达76.54%,68.92%,并且灌丛及对照2农地土壤重组碳在0-100cm土层剖面上表现出先升高,然后再降低的分布特征,对照1退耕荒坡则在整个土壤剖面呈递减趋势;灌丛植被土壤易氧化碳均值高于对照的,与退耕荒坡的差异显著,但与农地的差异不显著,在0-100cm土层中,灌丛及对照土壤易氧化碳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总有机碳与重组有机碳和易氧化碳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
综上表明灌丛植被保护土壤有机碳稳定能力极显著高于退耕荒坡和农地的,并且农地退耕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提高。
【总页数】6页(P209-214)
【关键词】干旱河谷;灌丛植被;重组碳;易氧化碳
【作者】姜广争;宫渊波;陈林武;左琴;刘金鑫;岳艳杰;张兴华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3.62;S714.5
【相关文献】
1.放牧干扰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刘珊珊;张兴华;宫渊波;王芬;王燕;尹艳杰;李渊;马金松;郭挺
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特征分析 [J], 昌维贵;赵晓燕;杨代强;吴登高
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J], 黎燕琼;陈泓;郑绍伟;杨素香;刘大虎;龚良春
4.岷江上游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特征[J], 王晓君;王宪帅;黄从德;王勇军
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特征 [J], 刘正刚;裴柏洋;王宪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