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由他律自律辩辞及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由他律辩词或者论文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

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

"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

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

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

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

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

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

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

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

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

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

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贵自律重他律
公民道德建设贵自律重他律。

“自律”就是德治,“他律”就是法治。

在强调“自律”,提高每个公民道德素质的同时,还必须严格“他律”,采取法治手段。

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杂物,是中国人几千年的陋习。

为何诸如此类的小事总是禁而不止呢?与国外有些地方相比,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自律”与“他律”失衡了。

据说,新加坡法治多用重典,政府规定,凡在大街上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大小便不冲等,只要被巡警发现,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罚款1000新元(约合人民币6500元);第二次加倍;第三次除处以罚款外,还要穿上号衣上街扫马路。

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百姓,所有人都是如此。

所以,在76%的国民是华裔的新加坡,街道清洁干净,没有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杂物等现象。

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首先要在“自律”方面下功夫,力求全市人民人人认真学习,个个从我做起,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其次,要加强“他律”,重视法治,以铁的手腕为创建活动保驾。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则公民的道德面貌也必将焕然一新。

诚信是通过他律来实现的,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叫自律, 自律的意思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而自律以外的他人约束你,管教你通称他律. 我们想一下所有的人都自律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还要监狱做什么?还要合同做什么?还要法律做什么?
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自律的愿望是美好而又单纯的,然而当今社会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罪.犯罪是什么?犯罪就是不自律,由此说来没有他律就没有自律. 在他律的基础上诞生了自律, 人类自古就是先有立法后有规矩的,也就是说先有他律后有自律的.
现在当人类进行长久交易时,就要签合同来约束对方,如果每个人都自律的话还要合同做什么?
现在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过自律,但每个人也都有过不自律, 自律的时候社会可以和谐, 而不自律的时候怎么办? 答案是他律.
提高诚信的方法只能是他律,每个人也必须接受他律(法律)来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怎么样有思路了吗? 自律是他律的根本目的,他律制定规范,自律执行规范,没有自律,他律的一切都是空谈。

有些人的自律能力不强,只能通过他律.2.现在,很多问题都是通过法律和他律来解决的,这样的做法果断,并且十分公平\公正\公开.3.有些人在通过他律后自觉地让诚信成为了习惯,这样更好.
自律,指的是思想道德上的宣传和规范.
他律,不仅指法律,还有道德方面的舆论等手段的规范. 个人思想道德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相当不公开的过程.
而人的私欲总是存在的. 就好比没有放任市场发展而毫不干涉的国家.市场具有它的盲目性. 当今社会人的素质显然不适合单纯的自律.
自信诚信的人丝毫不用惧怕他律.显然,他律反而是保护这些人的利益的.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

人在没有外界的干扰之下,很容易走向自闭,因为我们知道生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与外界接触,那么他这方面的功能(与外界交流,应对外界的信息处理)就会退化。

打个比方好理解,就像植物人,一二十年都在床上,之后有一天醒来,就会发现自己根本不会走路,因为大腿的肌肉都退化了,双腿散失了走路的功能,同理可证
也可以这么说,自律与他律都是加强自身应对社会种种复杂信息的能力,如果只自律的话,岂不是与之背道而驰。

他律,如上所说,他律就像正常人每天走路那样,加强腿部肌肉,加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应对世界。

他律,不仅仅指他人的约束,更多的是现实世界种种规则,大自然存在的种种法则,以及人类社会的社会规范,只有以此为基石,自律为辅导,才能更加顺应世界,增加自身对世界的索要
他律治表,自律治本。

唯有自律了,他律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只有他律没有自律,结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人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不愿意或者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

他律是攻击性的,会引发被律者自然的抵触。

而自律是自发的,所以不会被自己抵触。

但正因为人类不愿正视缺点,自律往往不充分,需要他律补充。

律的威慑,靠他律所产生的对人的压力。

他律才是诚信人格构建更有力的手段。

没有他律的严格保证和主导作用,自律的过程将寸步难行。

•我方认为,诚信社会,他律为主,理由有三:
第一,从诚信社会的内在本质来看,一个社会诚信与否,判断标准来自他律。

自律基于个人道德存在,而道德标准因人而异,执行依靠自觉,只能约束天使,却对魔鬼的违规苍白无力。

换言之,正是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自律不力导致了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我们又如何能指望它能从根源上截下这条漏网之鱼呢?对整个社会,只有以他律为主划定统一的行为底线,制定可衡量的行为标准,才能做到对天使和魔鬼一视同仁,在监督层面未雨绸第二,从建设诚信社会的现实需求来看,打击和清除社会现存的不诚信行为必须以他律为主。

面对现实中不可回避的诚信危机,自律强制力不足,难以起到制止的作用;而他律却可以有力控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消息,仅1994年上半年,假冒伪劣的投诉案就达3334起;而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相继出台,近年来同类案件的发生率已经大大下降。

第三,从维系诚信社会的必须条件来看,确立提倡诚信、保障诚信的整体社会氛围,要以他律为主。

通过他律建立起完善的诚信体制,一方面要求人们为其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保障诚信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舆论教化使人们从被动到自觉的遵从他律的要求,形成“人无诚信不可立于市”的整体氛围,达到诚信社会的内在要求。

正视现实,不诚信行为的泛滥已经让我们的社会危机四伏,“诚信社会”不能只是一个美好愿望中的可能,它应该而且必须行之有效。

鉴于他律在规范、制止、惩戒、教化各个环节的有力作用,我方认为,诚信社会,他律为主。

驳辩:首先,对方两位辩手的发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完美的画卷,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从心底里严格要求自己才是诚信,只有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从心底里严格要求自己才是诚信社会。

自律的确是一种无上的美德,可是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的圣人能有几个呢?诚信社会,到底是维持一种乌托邦的想像、苛求所有的人都成为圣人,还是切实的完善的他律机制,强化他律规范呢?答案不言自明。

在真正的诚信社会,也许还有人不能做到诚信,但是会有法律,道德和舆论去规范和引导,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诚信状态。

其次,对方一直一种假设的前提下进行论证,认为如果有诚信,就不会有不诚信行为发生。

可是人在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自律和他律威慑力双重规范的约束,当他的行为突破了诚信底线,这到底是自律的错,他律威慑力的错,还是两者都错了呢?面对不诚信行为,当他律的另一重强制力作用进行了有效制止,保障了被侵害的诚信的利益的时候,您方已经被突破的自律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事前无法及时阻止,事后不能立即叫停,仅仅是一个想像中的加强,怎么能解决建设诚信社会迫在眉睫的诚信危机呢?
第三,对方退而求其次,说他律再怎么有效的消除了不诚信的行为这都没有用,因为不能内化于心就不是真诚信。

可是当不诚信行为泛滥的时候您跟我们妄谈内化,是不是没有学会走的孩子就想跑呢?再来看内化,一个人内化了就能自律,内化在前自律在后,内化可不等于自律啊。

再退一步讲,就算是内化,是谁让不诚信者去接受教育的呢?是谁对他进行教化的呢?为什么他律的作用一加重,自律就跟着冒出来了呢?
一个人的独善其身的确可以保证自我的诚信,可是对于整个社会,只有完善的他律体制,才能有效的打击不诚信,维护诚信的利益不受侵犯。

只有这样,诚信的净土才不会被侵染,不诚信的恶魔也不得不放下屠刀。

现实中,是什么给明了诚信的标准?是他律;是什么保证了诚信的教化?是他律;是什么打击了不诚信的泛滥?是他律;是什么维护了社会的诚信氛围?还是他律。

既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他律,您怎么还能告诉我,诚信社会,反而应该以自律为主呢?
自由战场:
1,99年,重庆某高校助学贷款还贷率不足70%,请教您,自律如何解决大学生还贷难的问题?
(如果有自律,这样的问题根本不会发生)
您是不是又给了我一个假设的前提哦。

现在问题已经发生了,————
(当然是加强自律了)
难道自律是颗万灵丹,给谁吃谁就有了吗
可是这些学生都已毕业,贷款时填写的通讯方式多有变更,您上哪儿给他们加强自律去呢?
(因为这些大学生的不诚信,)银行不得不紧急叫停助学贷款,面对更多家庭贫困,希望贷款读书的大学生,请您给我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吧!
还是请解决我方失学大学生的例子吧
可是到了2001年,这所大学的还贷率却达到了100%,贷款金额增长超过150%。

您知道这又是为什么么?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体制,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防止恶意逃债。

不正是他律的完善解决了还贷难的问题么?
(如果不从他的思想上解决他的思想问题,他还会在其他方面不诚信)
所以诚信社会才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完善诚信体制这样的他律啊!
2,某个国家人们的纳税意识非常强,每到纳税日就自觉到税收窗口排起长龙,请教您,在纳税方面,这样的社会是不是一个诚信社会呢?
(是啊,正是因为人们都自律啊)
可是为什么美国的公民一旦离开了这个诚信社会,却在墨西哥偷税漏税呢?您告诉我他是自律的,为什么他的自律又因地制宜了呢?
(是否诚信社会不确定)
原来您的诚信社会好就好在到了没有永远不知道啊?您在这里跟我妄谈一个根本无从判断的诚信社会,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我知道啊,就是看看能不能自觉自愿啊)
可是怎么看出他是不是自觉自愿呢?是不是还是从人人诚信纳税的行为上判断呢
3,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整容手术每年要毁掉30万张脸,可是虚假美容广告依然铺天盖地。

我们是等着不法广告商忽然自律翻然悔悟,还是他律重拳出击呢
翻然悔悟前我们还要搭上多少无辜的脸啊。

像我这样的脸毁了就毁了,像您方如此花容月貌,我们可舍不得啊非典期间,号称根治非典的虚假广告满天飞,面对这些昧着良心大发国难财的不法商贩,来得及等他们良心发现翻然悔悟么?
(自称当代华陀的胡万林到处招摇撞骗,治死上百人。

请问对方:这样的人,等着自律对他们进行感化有可能么?)
在他们翻然悔悟之前,我们还要付出多少血淋淋的代价呢?
现实问题,刻不容缓。

面对这些不诚信行为,是应该马上用他律斩草除根,还是等着自律让他们重新做人呢?
4,据粗略统计,2004年全年,我国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共334亿元。

请教您,自律如何解决这些黑心老板的不诚信问题?
您能够加强那些黑心老板的自律,面对众多终年辛苦却衣食无着的农民工,我们等的及那些黑心民工头良心发现么?
今年上半年,实行单独的工资支付制度之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马上减少了98.4%呢?这到底是他律机制完善的作用,还是您所谓的自律忽然如梦初醒了呢?
盘问:
请教一辩,04年诈骗犯刘某犯案70余起,诈骗金额六百多万,按您的观点,是不是要等着他,慢慢悟,悟出一个诚信观呢?
(是):原来悟就能悟出个自律来啊,那我们也不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大家都去悟不就得了,是这样吗由请三辩。

(不是,要靠自律起作用):那您是不是想要对那些受他欺受他骗的人说,你们就等着把,等着他有一天突然自律了,他就会还您钱了,是这样吗继续请教。

(不是自律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您还是想等着他自律啊,那些受欺骗的无辜人们情何以堪,如何维护他们的利益,请您方三辩切实的给我解决下问题把。

(有了自律就不会犯错了):您可真执着,令可等着一个遥不可期的自律出现也不肯直面现实,是不是您也无法否认是他律让他停止作恶,从而保障诚信的利益,让诚信社会的机制正常运行呢?
(他律只有靠自律起作用):反反复复一句话,如果有自律皆大欢喜,请教一辩,您的自律到底如何挽救这名诈骗犯呢?
(对他教化,内化于心):您自律的作用还真是说来就来,没进监狱时他说什么都不自律,进了监狱,他律一加强,自律作用怎么就立竿见影了呢由请三辩。

(。

)其实您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维护社会上众多诚信者的权益,还是本着挽救迷途者的责任去教化罪犯,他律的作用更加切实有效,也功不可没!
肯德基的一条虚假广告,在美国禁播,在中国却大行其到,是两国的他律规范有差别呢?还是肯德基的行业自律因地制宜了呢?
那为什么在美国它就不播出呢?您方所谓的不自律的企业在他律下怎么就诚信了呢?这不正是他律的作用吗?
那为什么我国的《广告法》一出台,这条广告就在中国销声匿迹了呢?是它的自律忽然苏醒了吗?
可在这以后,肯德基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您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对方辩友,当一个企业恪守职业操守,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您非要告诉我,他是迫于法律才这样的,这不叫诚信,恐怕是您方不太诚信吧
还是要请教您,《广告法》颁布后,中国虚假广告案发率下降了56%呢?
您的自律怎么早不起作用,晚不起作用,他律的作用一加强,自律就立竿见影了呢?
防守战场:
内化于心
是一个标准就要为主么?
如果一个东西只是标准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他既能提供标准又打击不诚信,同时还起到引导和保障作用,我们怎么能不以他为主呢?
能借解决现实问题就要为主么?
我们不以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为主,难道要拿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东西为主么?
急功近利:
面对这个社会不诚信行为严重泛滥的现实,您告诉我用一个有效的方法解决它就是急功近利,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方坚决认为应该急功近利。

如果不改变内心,就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改变内心当然很重要,可是您现在连他的行为都不能改变,何谈改变内心呢?
他律治标不治本:
他律在行为上打击不诚信,保障诚信利益,在思想上以舆论教育引导人,这样还叫治标不治本,您的自律又治了什么呢?
被动的还是自律么?威慑力是他律给的。

自律从长远、根本上保障诚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不诚信泛滥的时候谈如果自律,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同样有他律,有的人诚信有的人不诚信:
我们今天建设诚信社会,不就是要先解决这些不诚信的问题吗?就请您用自律给我解决一下吧。

有他律怎么还有不诚信行为产生:
一个人的行为可是同时受到他律威慑力和自律的双重作用的啊,如果他失控(犯罪了,不诚信了)了,到底是自律的错,他律威慑力的错,还是两者都错了呢?
营养固然重要,不吸收没有用:
可是如果没有营养物,吸收功能再强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今天要选择的不是哪个要哪个不要的问题,而是两者都需要,哪个更重要啊。

重犯率,为什么某国家法律很完善,但是重犯率却很高?
如果他律没有把他抓起来,重犯率倒是为零了,社会的犯罪率恐怕要大大上升了哦。

不是不要他律,他律是辅助,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律。

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的作用。

对于那些不再重犯的人,真的是自律决定的么?那怎么没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就不自律,一到了监狱他的自律就忽然起作用了呢?为什么他律一加强,自律的作用马上就立竿见影了呢?还是他律的作用啊。

那些重犯的人呢?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人,您的自律既不能使他一直诚信,又不能使他从不诚信变得诚信,他律却可以马上对他进行制止,至少保障了诚信的利益啊。

你都说了,他的自律没有起到作用啊,您还要靠它么?
在法制完善的社会法律能打击但还是有人犯罪,他律很脆弱。

脆弱的到底是谁呢?一旦不诚信行为出现,他律马上对他进行制止,保障了诚信的利益;而您的自律既不能使他一直诚信,又不能使他从不诚信变得诚信,这样的自律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现在太急功近利,太依靠他律,忽视了对内心的改造。

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我们的法律在发挥作用的时候,不是也伴随着道德舆论的教化么?
自律一出问题,社会就都出了问题,是不是自律一旦出问题,诚信社会就无法保障?
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能依靠那个软弱无力的自律呢?还是我们稳定健全的他律机制才是最可靠的啊。

好人自律(曾子曰:一日三省吾身,这样才是诚信社会)
方辩友错误何在,请允许我一一指出,正好送给对方辩友两把“他律宝剑”。

第一剑,对方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自律是如何可靠的。

如何说自律可靠,那么靠了几千年,为什么还会出现诚信危机呢?到底是自律的失效,还是他律的无能呢?如果说是自律,那当然证明了自律的不可靠性;如果说是他律,那就要请教对方辩友,您的可靠的自律怎么不灵了呢
第二剑,对方辩友一直没有告诉我们自律的标准是什么。

没有统一的标准,谈何自律?正如我方一辩所说,自律是依据自身对社会道德的认可来约束指导自身的行为,而外在的社会道德正是他律的表现!归根结底,自律是对他律的一种趋同。

对方辩友不识他律真面目,是不是只缘身在他律中呢?接下来,我将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诚信,它既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还是一项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原则。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诚信的礼仪之邦,然而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失去了很多精神文明的财富,更导致了诚信危机的来临。

解决诚信危机、建立诚信社会的根本之策在于他律。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客观决定主观。

诚信缺失的现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是生活在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中,主观已经不能再起到完全的自律作用,再加之自律本身具有局限性、不可靠性、不可知性。

因而我方强调,面对诚信问题,必须坚持客观的他律为主、主观的自律为辅。

他律具有制度性、可靠性、公正性、统一性、全面性。

正是他律,如社会舆论、社会道德规范等,从小告诉我们什么是诚信、为何诚信、怎么诚信,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大后更是时刻约束着我们走向诚信。

如我方一辩所论证,自律的基础来自他律的规范,自律实质上就是对他律的一种趋同。

下面我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宏观社会角度来看,社会的诚信构建主要靠他律。

众所周知,诚信不仅是一种社会道德,更是一种社会财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说过:“诚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是一笔财富。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付出,但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诚信缺失的局面,拯救社会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