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试题及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42 小题,共 38.0 分 )
读苏伊士运河和新苏伊士运河表示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示地域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沙漠带
B.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甲、乙两海域分别是 2. A.黑海和地中海 B.地中海和红海
D.黑海和红海 C.地中海和波斯湾
读某地域图,完成以下问题。

3.①海峡
A.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咽喉要道
B.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咽喉要道
C.是印度洋和红海之间的咽喉要道
D.是印度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咽喉要道
4.②海域及周边地域在全球拥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是
A.磷矿资源
B.油气资源
C.铁矿资源
D.煤炭资源
5.②海域及周边地域在全球拥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输往到日本,必经的通道是
A.苏伊士运河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土耳其海峡读第二亚欧大陆桥图
回答以下问题:
页 14 页,共 1 高中地理试卷第
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连通的大洋是 6. 大西洋和太平洋 B.A.印度洋和太平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D. C.大西洋和印度洋7.该图反响出中亚 B.交通地址重要
A.铁路线路密集
D.客货运以铁路为主 C.海洋运输便利
以下列图为世界某地域略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以甲地优势农产品作为原料,适合发展8. D.食品工业棉纺工业 C.制糖工业 A.麻纺工业 B.
9.甲地发展优势农产品种植的主要限制要素是地形 D.光照 C. B. A.土壤水源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

读斯里兰卡图,完成下列问题。

页 14 页,共 2 高中地理试卷第
10.以下相关斯里兰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乙两地降水差别的主要要素是③造成甲、②地势中部高周围低①河流短小,流速缓慢
④为热带季风气候洋流
②④ D. B.①③ C.③④ A.①②
影响该国茶叶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11.④沙尘暴②飓风③旱涝①寒潮
①④ D. C.③④ A.①② B.②③
完成以下问题。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某国部分地域表示图和左图中甲地天气统计图。

读图,
12. 左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D.甜菜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亲密相关的是
C.黄麻
东北信风南移
B. A.水稻小麦13. 季风为甲
B. A.东南信风北移
D.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C.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纤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
而降低产胶量,以下列图为马来西亚部分地域表示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页 14 页,共 3 高中地理
试卷第
P 城的是城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以下工业部门不适合布局在制糖工业 D.C.冶金工业A.轮胎制造工业 B.煤化工业
海域的说法,正确的选
项是
15. 以下相关该国M 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B.A.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D.经济落后,航运船只少 C.风波较小,适于航行
读日本工业分布略图,完成以下问题。

16. 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在 B.日本海沿岸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D.九州岛南部A.北海道
C.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该地域的主要
原因是 17.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花销地
②环境污染较轻
③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能够停靠④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D.①③④①②④ B. ①②③ A.②③④ C.
页 14 页,共 4 高中地理试卷第
18.日本工业发展的限制性要素是
A.劳动力
B.矿产资源
C.交通
D.科技
读甲地天气资料及所在地域图,完成以下各题。

19.该地域海岸特别曲折破碎,最主要原因是
A.流水损害
B.板块挤压
C.冰川损害
D.地壳下陷
20.甲地天气要素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差别明显,主要影响要素有
①洋流②植被③大气环流④太阳高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该地域分布的地带性植被为
A.热带雨林
B.热带沙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图中I、Ⅱ、Ⅲ、Ⅳ表示自然带种类),回答以下小题。

22.图中 I 、Ⅱ、Ⅲ、Ⅳ自然带更替的规律表现出
A.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3.以致图中①②两地自然带种类相同的共同原因是
A.人类活动以下列图表示的
B.海陆地址
M 岛面积仅为
C.洋流要素
D.大气环流
443 平方千米,早在1956年就成为了自由贸易区,现在岛上最大城
市已经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据此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页 14 页,共 5 高中地理试卷第
岛成为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原因为25. 该岛最具竞争力的工业部门是该岛的货物向西南经过运河运往他国,
D.水源充足 B.天气宜人 C.地址优越 A.木材丰富
D.电子工业 C.汽车制造 A.石油加工 B.食品加工26.从最短航程考虑,输入国可能是 D.日本 B.南非 C.
西班牙 A.巴西
27.
( )
对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判读是
A.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由于冬季大陆冷却快
B.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若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 7 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D.该图是南美洲美国是墨西哥

农产品出口主有“玉米的故乡”之称。

贸易区后,不但高附加值农业没有获取相应墨西哥曾是拉丁美洲农业大国,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1994 要目的地。

自觉展,甚至一些原来占有优势的
传统农作物也碰到冲击,进而坠入危机。

读以下列图,回答各题。

28.与美国对照,墨西哥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页 14 页,共 6 高中地理试卷第A.耕地面积大 B.农业科技水平高
C.积温高
D.交通便利
29.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墨西哥最拥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是
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剑麻
30.为适应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应该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B.大力发展农业机械
C.加大劳动力投入
D.降低农产品价格
图为世界某地域洋流图。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1.图示地域的主要植被种类为
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B.热带沙漠、热带季雨林
C.热带沙漠、热带草原
D.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
32.此时甲处周边海域洋流的性质及成因,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寒流,冬半年海水温度较低
B.暖流,从低纬向高纬流动
C.暖流,赤道周边水温较高
D.寒流,离岸流造成冷水上泛
海洋是人类生计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以下列图,回答以下小题。

33. 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的最正确路线的先后序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34. 以下关于上图地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海峡①和②是大洲间分界线
B.世界上锡矿出口最多的国家在②图中
C.有明显密度流的海峡是①和③读“中、美两国部分地域略图”
D.在经过④海峡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完成8— 9 题。

页 14 页,共 7 高中地理试卷第
35.比较甲、乙两地域,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两地地形均以平原为主,黑土层深邃
B.寒潮是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C.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两地的主要植被种类
D.冰川损害是两地湖泊的主要成因
36.比较城市①和城市②,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要素是地形和自然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要素
C.钢铁和畜产品加工是两市的传统工业部门
D.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两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37.
读以下四个半岛,回答下题。

(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天气均拥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由于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损害的结果
以下列图为世界某地域,K 城海拔1048 米。

这里的印第安人发现夏天通宵天其实不完好黑下来的“白夜”现象。

冬季常出现一种奇异的气流,能使厚达10 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
之为“吃雪者”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B.反气旋控制,流行下沉气流
C.暖锋过境,气温高升
D.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
39.该地夏天能够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
A.海拔高
B.晴天多,光照充足
C.大气散射作用
D.纬度高,有极昼现象
40. 当流经 K 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 城周边的人们最可能睁开的活动是
A.东去种麦
B.南下踏青
C.西山牧羊
D.北山滑雪
读某地域图,回答以下各题。

页 14 页,共 8 高中地理试卷第
图示地域陆地天气的特点有41. 夏天温度高,昼夜温差大 B.A.阴雨天气多,降水丰富
四时分明,降水年际变化小 D.C.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
a 国的支柱产业;此后采珠业迅速衰落,其主60 年代初期以前,采珠业是42.20 世纪要原因是 B.养殖技术迅速发展 A.国际市需求量锐减
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D. C.海水温度迅速上升
分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43.
读世界沙漠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人为原, A 地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⑴ A
等。

、、因
(风带)的影响,干旱少雨。

(气压带)或⑵ B地沙漠形成是受
环流影是由于 C 地受地纬度地址大体相当,⑶ C 地与 B 但 C 地没有形成沙漠,
带来丰富的降水。

响,
地沙漠形成是因 F _的影响,(气压带)和E⑷地沙漠形成是受。

为。

_五地沙漠化共同的自然原因E、 F、、、⑸ ABD
页 14 页,共 9 高中地理试卷第
答案和解析
【答案】
43 . ( 1)深居内陆过分放牧、过分开垦、过分砍伐、人口过分增加等
(2)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 ( 东北信风带 )
(3)季风夏天风 (东南风 )
(4)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地形阻截( 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5)天气干旱降水少
【解析】
1~2.
本题观察地域的陆地自然带的判读。

依照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可知图示地域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域,
该地域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流行下沉气流,形成的天气种类属于ABCDA 。

正确,错误。

应选热带沙漠天气,形成的自然带主若是热带沙漠带,本题观察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海域。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的海域是地中海和红海,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
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故甲为地中海,乙为红海, B 正确, ACD 错误。

应选 B 。

3~5.
本题观察地域地理特点解析。

依照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地域是波斯湾地域,①处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是西方石油航线的必经之地之一。

读图可知,②为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是印度
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咽喉要道, D 对, ABC 错。

应选 D。

本题观察石油资源的分布。

依照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地域是波斯湾地域,①处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是西方石油航线的必经之地之一;②为波斯湾,海域及周边地域在全球拥有战略意
义的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B 正确, ACD 错误。

应选 B。

本题观察世界重要海峡的分布。

依照所学知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日本,沿近来的航线第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再由印度洋进入太平洋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C 对;不经过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ABD 错。

应选 C。

6~7.
本题观察读图解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连通的大洋。

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西起大
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东至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故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连通的大洋是大西洋和太
平洋, B 正确, ACD 错误。

应选 B。

本题观察地域交通运输方式。

读图可知,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经过中亚,说明中亚的交通地址重要, B 正确;该图其实不能够反响出中亚的铁路线路密集也许客运以铁路为主,AD 错误;中亚地处内陆,无海洋运输, C 错误。

应选 B。

8~9.
本题观察地域农业和工业生产。

依照经纬度地址可知甲地位于阿姆河沿岸,是中亚主要的棉花产区,以棉花为原料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 B 正确;以棉花为原料不适合发展麻纺工业、制糖工业、
食品工业, ACD 错误。

应选B。

本题观察农业区位的限制性要素。

甲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为温带大陆性天气,天气干旱,降
水少,灌溉水源是棉花种植的限制性要素, B 正确;土壤、光照、地形均不是主要的限制要素,
ACD 错误。

应选 B 。

10~11 .
页 14 页,共 10 高中地理试卷第
本题观察地域地理环境解析。

依照图可知,斯里兰卡河流发源与中部山地,呈放射状注入海洋,
说明地势中部高周围低,②正确。

依照图可知,斯里兰卡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大,①错误。

1月受东北季风和山地抬升作用的影响,乙地降水量多于科甲地,7 月受西南季风影响,乙地降水
量少于甲地,因此造成两地降水差别的主要要素是地形,③错误。

斯里兰卡为热带季风气候,④正确。

D 正确, ABC 错误。

应选 D。

本题观察农业的区位要素。

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如夏,无寒潮现象,①错误;斯里兰
卡是个热带岛国,位于印度洋海上,为飓风发生地域,②正确;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
如夏,无四时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别,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 11 月至次年 2月,旱涝灾害多,③正确;全年降雨量西南部为2540毫米至 5080毫米,西北部和东南部则少于1250毫米,降水多,无沙尘暴现象,④错误。

B 正确, ACD 错误。

应选 B 。

12~13 .
本题主要观察印度农作物的分布。

读图可知左图中阴影部分别布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读右图可知该地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非雨季时相对而言降水较少,凑近河流灌溉便利,适合种植的农
作物为小麦, B 对。

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域, A 错。

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地域, C 错。

印度没有甜菜种植,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域, D 错。

应选 B。

本题主要观察南亚季风的成因。

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能给该地域带来降水的是西南季风,
该季风的成因主若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高出赤道后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A 正确,BCD 错误。

应选 A。

14~15 .
本题观察工业的布局。

东南亚绝大部分地域位于热带,光照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火山灰形
成的土壤肥力高,因此这里盛产稻米和多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的物产有稻米、橡胶、油棕、金
鸡纳、蕉麻、椰子、甘蔗等,故适合发展橡胶加工、甘蔗制糖, AD 不吻合题意;矿产资源丰富,
锡和石油的地位突出,故适合发展冶金工业, C 不吻合题意;该地煤炭资源其实不丰富,故不适合
发展煤炭化工业, B 吻合题意。

应选B。

本题观察东南亚的地理大要。

M 海域为安达曼海,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A 错误;位于中南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 错误;经济发达,由于凑近马六甲海峡,航运船只多, D 错误;该海域在赤道周边,因此风波较小,适于航行, C 正确。

应选 C。

16~18 .
本题观察日本工业的分布大要,属识记内容较简单。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
海沿岸,该地域多优异港湾,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D 正确, ABC 错误。

应选 D。

本题观察日本工业的分布大要及其原因。

读图,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
岸,该地域多优异港湾,巨型船舶能够停靠,日本境内自然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经济发达,日
本工业主要分布于该地域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该地域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花销地,①③④正确;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该地域,因此该地域工业污染较重,②错误。

应选 D。

本题观察日本工业发展的限制性要素。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缺乏,进而限制了工业
的发展,使其工业区主要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该地多良港,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B 正确;日本为发达国家科技发达,交通便利,CD 错误;日自己多地狭,劳动力不是限制性因
素, A 错误。

应选B。

19~21 .
本题观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岸曲折破碎的主要原因。

依照经纬网平和候统计图可知,该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较高,冰期时有冰川覆盖,因此冰川对海岸的损害以致海岸线曲折。

故C 正确,ABD错误。

应选C。

本题观察影响甲地天气要素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差别的主要影响要素。

该地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
于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天气,碰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和流行西风的影响,页 14 页,共11高中地理试卷第
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流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暖湿气流,使得该地的温度和降水要比同纬度的
大陆东岸要高。

故 B 正确, ACD 错误。

应选 B。

本题观察分布在温带海洋性天气区的地带性植被。

依照该地域的纬度地址和海陆地址,是温带海洋性天气,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 D 正确;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天气区的植被,热带荒
漠位于热带沙漠天气区,亚寒带针叶林为亚寒带针叶林天气区的植被,故ABC 错误。

应选 D。

22~23 .
本题观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以及读图解析能力。

据图可知,图中I、Ⅱ、Ⅲ、Ⅳ自然带更替是因纬度不相同而以致的热量差别,由此形成的分异规律,应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正确,ACD 均错误。

应选 B 。

本题观察自然带地区分异规律和成因以及读图解析能力。

据图可知,①②均为热带雨林带,其中①地处赤道周边,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流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天气;②地处来自于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形成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天气,所以致使图中①②两地自然带种类相同的共同原因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即均受大气环流影响, D 正确,ABC 均错误。

应选 D。

24~26 .
本题观察地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从经纬度地址和海陆轮廓看,M 岛位于拉丁美洲地域,由
图可知,世界主要的航海线都经过该岛屿,因此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理地址优越,
是世界主要航线的交汇点,故 C 对。

应选 C。

本题观察地域工业的生产特点。

从图上信息看,该岛周围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且该岛位于世界重要航线上,则石油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该岛最具竞争力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加工,故A 对。

应选 A。

本题观察交通线路的选择。

该岛的货物向西南经过巴拿马运河运往他国,从最短航程考虑,输入国最可能是日本,货轮经过巴拿马运河后,进入太平洋,而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且凑近大圆航线,航线的距离较短, D 正确。

该岛向巴西运输货物,若是先经过巴拿马运河,只能绕南美洲最
南端的海峡,再向北到巴西,经过的行程比到日本远, A 错误。

该岛向南非和西班牙运输货物,
若是先经过巴拿马运河,则要穿越太平洋和印度洋,再到这两个国家,行程则远得多, BC 错误。

应选 D。

27. 略
28~30 .
本题主要观察农业区位要素。

与美国对照,墨西哥国土面积小,耕地面积小于美国, A 错。

美国科技发达, B 错。

墨西哥位于美国南部,纬度更低,积温高, C 对。

美国交通更发达, D 错。

故选 C。

本题主要观察天气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墨西哥纬度较低,位于热带,适合剑麻种植;美国的领土主要在亚热带和温带,只有夏威夷位于热带且岛屿面积小,剑麻种植面积小。

因此,墨西哥相对美国在剑麻出口方面拥有优势,而在小麦、玉米、大豆等温带作物方面不具备优势。

ABC 错,D 对。

应选 D。

本题主要观察地域农业发展方向。

为适应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应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剑麻等热带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不具备优势的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A 对。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只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B 错。

加大劳动力投入会增加成本,不
利于发展, C 错。

降低农产品价格,会降低经济效益,甚至损失, D 错。

应选 A。

31~32 .
本题观察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读图解析,该地为北印度洋沿岸地域,主要以热带沙漠天气、热带草原天气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因此该地的植被种类是以热带沙漠和热
带草原为主,热带季雨林只分布在印度半岛的西侧沿岸地域和恒河下游地带。

故 C 对,ABD 错。

应选 C。

本题观察洋流的性质与成因。

据图解析:该地位于北印度洋,洋流此时是顺时针方向流页14页,共 12 高中地理试卷第
动,能够判断是北半球夏天。

夏天甲地周边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表层的海水受离岸风(西南风)的影响向东流,深层海水上泛补偿流走的海水,由于水温较低形成寒流。

故ABC 错, D 对。

故选 D。

33~34 .


35~36 .
本题观察世界地理大要。

据图中经纬度也许特别地理事物能够判断,甲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
地域,湖泊是洞庭湖;乙图是美国五大湖沿岸,湖泊是密歇根湖。

两地均为平原地形,但是长江
中下游平原土壤不是黑土, A 错误;我国冬季简单碰到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严冷气流影响,美
国五大湖沿岸简单碰到来自北冰洋的严冷气流影响,两地都可能发生寒潮,因此 B 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错误;五大湖是冰川损害作用形成的,洞庭湖不是, D 错误。

综合解析 B 正确。

应选 B。

本题观察城市的形成以及城市化、地域的工业等相关知识点。

据经纬度或图中特别地理事物可知,
城市①是我国的武汉市,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与干流交汇处,水运便利,同时据图可知有南北铁路干线经过,陆路交通便利;而城市②是美国的芝加哥,拥有便利的五大湖的水运,同时据图可知
有东西向的铁路交通,因此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要素,故B正确。

应选 B。

37 . 本题观察世界上的半岛。

依照图示的经纬度地址和海陆轮廓判断,①表示亚平宁半岛;②表
示朝鲜半岛;③表示我国雷州半岛;④表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我国雷州半岛和欧洲西部的斯堪
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牢固, A 项错误;半岛①为地中海天气,不具海洋性,B 项错误;半岛②③降水量很多,主若是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 C 项错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的峡湾属于冰川损害作用而形成的典型地貌, D 项正确。

应选D。

38~40 .
本题观察北美西部天气异常的原因。

依照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域位于北美的西部地域,k 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而且处于西风带的纬度范围,结合北美地形的分布可知,西风的背风坡,
天气下沉,越凑近地面,温度越高, D 正确, ABC 错误。

应选 D。

本题观察“白夜”产生的原因。

所谓白夜,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在高纬度地
区,有时出现的夜晚还没有过去就表现破晓的现象,即题中“夜晚的余晖与破晓的曙光相接的现象”。

出现白夜的地域从纬度 48 ° 34 ′起,纬度越高白夜出现的时期越长,天空也越亮。

到了北
极圈( 66 ° 34 ′)今后,就称为极昼。

而这种天还没黑就出现破晓的现象正是由于大气的散射
作用,使得空中隐有光明, C 正确。

ABD 错误。

应选C。

k城的河流位于山地背风坡,河流的本题观察河流的水文特点和北美地域的生物活动。

主要补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