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T03:49:19.914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2期作者:谢小凤
[导读]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在充分研究市场经济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的一种经济体制概念,主要指的是相同经济体中的不同产权主体依托资产重组、产权并购、投资入股、合资、控股等开展资本化投入,进而形成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经济结构体制或产权配置模式。
文章立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针对性提出了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中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因此,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要想得到提高,我国经济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依托多元化产权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在充分研究市场经济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的一种经济体制概念,主要指的是相同经济体中的不同产权主体依托资产重组、产权并购、投资入股、合资、控股等形式开展的资本化投入,进而形成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经济结构体制或产权配置模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现阶段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的经济模式,在国外已有多年实践经验,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私有经济发展形势出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且整体发展呈现出来较好的态势。
当下公有制经济是中国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中坚力量,多种所有制经济也在逐步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宏观调控范围不断递增,使得很多国有企业的投资路径、投资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单一的经济结构正在朝着市场经济发展。
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下,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投入与经济一致的发展格局特点。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路径
(一)明晰产权关系,界定产权边界
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之下,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全面有效的资产评估和资产清算工作,确保国有企业资产家底清晰明了,尤其针对一些尚未入账的土地资源、固定资产等进行评估入账,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具备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依托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和资产清算的结果,将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界定清楚,并依托产权边界的界定结果构建一套属于国有企业多元化产权改革的保障机制。
这样,国有企业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相关部门才能在责权上做到清晰明了,相关权利人或者责权部门在参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才有依据,国有企业自身的活力才会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才能逐步成为市场中的竞争主体。
(二)引进多元投资,构建合理法人治理机构
国有企业实施企业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便是引入多元化的投资资金和投资主体,并建立健全合理的法人治理机构。
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实施了公司制改革,但是依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企业交叉持股、投资主体单一、公司制改革流于形式的问题,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尚未实现,合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尚未构建,进而造成“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的现象依然少量存在。
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必须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依托国资委、国务院等相关部门,有步骤、有策略、有方法地开展改革,按照国内民间资本优先引入、国外优势资本合理引入的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革。
(三)资本优势互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如何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互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具体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首要方向就是实现地方国企、央企出资一类子企业的多元化改革。
其次,对于二类子企业而言,应当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规范有序开展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
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企业多元化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开展产权交易,促进产权流动
究其本质而言,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经营状况不佳主要的原因就是产权尚未实现自由流动,且竞争机制没有引入,导致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企业和企业员工也缺乏资源配置优化的动力和想法。
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在效益提升和经营增长
上,往往依托于上级单位或者国资委上传下达任务来完成。
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之下,实施国有企业多元化产权改革,还需要各大国有企业的上级单位、母公司“身先士卒”,不再无偿将资产划拨给各个省级单位或者子公司。
同时,省级单位和各个子公司之间涉及到的闲置资产流动和划转必须实施有偿交易和有偿流转。
具体来说,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在流动和交易过程中,应当尊重不同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实施市场化经营模式和交易模式,自负盈亏,进而提高各个国有企业子公司的投入产出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
其次,依托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开展国有企业国有产权的对外流动。
依托中介机构、资产盘转机构将国有企业的股权、资产进行评估之后开展公开交易与公开买卖,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价值以及交易规范操作流程,进而在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中凭借战略投资者引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实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还应当积极引入“淘汰机制”,对于因为经营不善而造成公司严重亏损入不敷出的国有企业而言,应当根据公司法实施破产,且负责企业管理的人员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在担任相同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有效避免企业经营者“旱涝保收”“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心态,增加了企业负责人的工作压力,让参与投资企业主体的投资得到保障。
结束语: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过程当中,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极其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多元化改革是具有充分条件的,且对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着重要价值。
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实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资源,为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保障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性改革和创新性突破。
所以,地方国企、央企等企业在开展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中,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改革重头戏,并结合企业具体发展形势进行战略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充分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自身优势特点,有效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毕明,邢丹.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七十年:发展轨迹与路径指向[J].财会月刊,2019(13):140-145.
[2]杨安宇.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J].时代金融,2019(09):185-187.
[3]宋方敏.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风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10(01):126-150.
[4]杨瑞龙.国有企业改革逻辑与实践的演变及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32(0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