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正式)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b1f81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d.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一、引言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制定本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用于指导和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配套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范本适用于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场所、工厂、学校、医院、商场等。
三、基本设施配套要求1. 疏散通道(1)应急避难场所应设有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和安全。
(2)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最大人员疏散量的要求,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2米。
(3)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存放杂物和障碍物。
(4)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应明确、清晰可见。
2. 防火设施(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相应的防火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2)防火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作。
(3)防火设施的位置应明确标识,方便人员使用。
3. 紧急照明设备(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紧急照明设备,确保在停电等情况下仍能提供照明。
(2)紧急照明设备应保持正常运作,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4. 通信设备(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通信设备,包括手机、对讲机、无线电等。
(2)通信设备应保持正常运作,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5. 应急供水设施(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应急供水设施,确保在停水等情况下仍能提供饮用水。
(2)应急供水设施应保持正常运作,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6. 应急药品和医疗设备(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药品和医疗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伤病情况。
(2)应急药品和医疗设备应保持正常运作,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7. 应急食品和物资储备(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食品和物资,以满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基本需求。
(2)应急食品和物资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保持其质量和有效性。
8. 应急电源设备(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应急电源设备,以供应电力。
(2)应急电源设备应保持正常运作,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9. 安全警示设备(1)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警示设备,包括报警器、摄像头等。
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
![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ab63ad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f.png)
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为民众提供短期避难和生活保障的场所。
合理配置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设备和物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提高应对灾害能力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的相关内容。
一、基本要求1.灾害防范要求:应急避难场所应建立在地势较高、地质构造稳定、防洪、防涝能力较强的地方,尽量远离山洪、滑坡、地震等灾害风险区域。
2.安全的电力供应:应急避难场所要有可靠的电力供应设备,包括常规电力供应和备用发电机组,以保证正常使用电器设备、照明等。
3.安全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应急避难场所应有安全可靠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包括水源保障、水质检测、消毒设施、给排水管网等,以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要。
5.卫生保健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有完善的卫生保健设施,包括厕所、洗手间、照明、通风、垃圾处理、病患隔离等,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物资配置1.食品和饮用水:应急避难场所要储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以满足民众在避难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
食品应有足够的营养,易于储存和制作,且应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老人、孕妇、儿童等。
2.医疗物资:应急避难场所要配备常用的医疗物资,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急救设备等,以满足民众在避难期间的基本医疗需求,并建立医疗队伍,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3.防寒物资:应急避难场所要储备充足的防寒物资,包括毛毯、棉被、棉衣等,以应对寒冷天气,保障居民的温暖和舒适。
4.灭火器材:应急避难场所要配备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水枪、消防水箱等,以应对突发火灾,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5.应急照明设备:应急避难场所要配备备用的应急照明设备,如应急灯、应急手电筒等,以应对断电或夜间停电情况,保障居民的夜间照明需求。
6.其他物资:应急避难场所还应配备其他必要的物资,如睡袋、毛巾、肥皂、牙膏、牙刷等,以提供基本的个人卫生用品。
三、设施设备1.床位:应急避难场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床位,以提供给民众休息和睡眠。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de1c336cf84b9d529ea7a73.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为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内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在紧急状态下及时启用和安全运转,对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明确如下:一、物资储备设施I类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消防、交通、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II类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食品、饮用水、帐篷、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III类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饮用水、帐篷、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
各类应急避难场所长期性预储物资所需仓库,应尽可能利用应急避难场所区域内或附近的公用民防物资库工程。
二、供水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独立的供水管网,供水水源主要为城市供水管网、地下水井、蓄水池、河流等水体,并配备移动供水车辆,结合厕所设置洗浴设施。
三、环卫设施各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并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医疗卫生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才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
各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根据避难人员容量,按相关卫生要求设置应急厕所,并附设或单独设置化粪池。
各应急避难场所内还应设置专门的垃圾集中存放点。
四、供电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采用两路及以上电源供电,并应设置太阳能供电系统,I、II类应急避难场所还应设置独立的汽(柴)油发电机组,以满足应急避难场所内照明用电及必要设施的供电需求。
五、通信设施各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固定电话,并应使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应急场所。
在I、II类应急避难场所内应设置广播系统,可与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广播系统结合建设和使用。
六、疏散通道各应急避难场所应结合分类等级,建设相应数量的应急疏散通道。
应急疏散通道根据使用功能和作用,区分为疏散主通道和疏散次通道两个等级。
疏散主通道,主要连接对外交通枢纽、对外公路以及各I类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承担受灾人群集体撤离和转运,同时也作为主要的救援通道使用;疏散次通道,主要连接商住集中区域、居民集结点与各类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承担居民的就近疏散功能,作为通向应急场所的安全通道。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d9696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6.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配套要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疏散。
2.紧急报警装置:应安装紧急报警装置,使人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发出警报。
3.灭火设备和消防器材:应安装灭火器、灭火栓、消防水池等灭火设备和消防器材,以便在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进行扑救。
4.补给储备:应准备足够的食品、水源和其他必要的生活物资,以满足人员的生活需求。
5.通讯设备:应配备可靠的通讯设备,以便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6.医疗设施:应设置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药品,以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7.卫生设施:应配备足够数量和良好状态的卫生设施,包括洗手间、洗浴设施等,确保人员的卫生和生活质量。
8.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应配备相应的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以保证人员的舒适和健康。
9.电力设备和备用电源:应配备可靠的电力设备和备用电源,以保证基本设施的正常运行。
10.安全防护设备: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护网、防护栏等,确保人员的安全。
以上是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场所性质和用途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2d2545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f.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用于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暂时性场所。
其基本设施配套要求十分重要, 能够直接影响到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应急效果。
本文将介绍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一、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的意义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是为了能够提供给避难民众一个相对安全、舒适和有序的生活环境,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和身体健康, 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救助和保护。
二、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的内容1.进出通道: 应急避难场所应有明确的进出通道, 并且通道宽度应满足人员密度和疏散要求。
通道应设置在避难场所的各个区域之间, 以保证人员的流动性。
2.宿舍区: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宿舍区, 供避难民众居住。
宿舍区应设置适当的床位数量, 供人员休息。
每个床位应提供足够的私密性和储物空间, 方便人员存放个人物品。
3.卫生间: 应急避难场所应有足够的卫生间数量。
卫生间应设在方便人员使用的位置, 并保持干净、卫生。
卫生间应具备基本的洗手设施、马桶和蓄水等设备。
4.洗漱区: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洗漱区, 供人员进行个人卫生和洗漱。
洗漱区应提供足够的面盆和洗漱用具, 并且保持清洁和卫生。
5.饮用水和食品供应: 应急避难场所应提供清洁饮用水和足够的食品供应。
饮用水应经过处理消毒, 以防止水源污染造成的传染病。
食品应能够满足人员的基本能量和营养需求。
6.医疗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有简单的医疗设施, 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救助。
医疗设施应设有急救箱、简单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并配备合格的医务人员。
7.照明设备: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适当的照明设备, 以保证夜间的基本照明需求。
照明设备应稳定可靠, 并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照明要求。
8.综合服务区:应急避难场所应设有综合服务区, 供人员进行休闲娱乐和交流。
综合服务区可以设置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区、电视和电脑等设施, 满足人员的精神需求。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三篇)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fe02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2.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包括建筑物的设计、功能、设施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对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的详细阐述:一、场所选择选择应急避难场所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位置:选择在安全的区域,远离危险源和易受影响的地理位置,如地震、洪水等的高风险区域。
2.交通状况:场所应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并有稳定可靠的交通工具,保证被困人员的疏散安全。
3.供水和供电条件:场所应有充足的供水和供电条件,以满足人员基本生活和应急需求。
4.建筑结构:选择防震、防火、防污染等特殊结构设计的建筑物,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5.容量要求:场所应尽可能满足应急人员的需求,包括人员容量、居住条件以及基本设施的数量。
二、基本设施要求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通道:建筑物内应设置多个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时的安全和顺畅。
2.避难居住区: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区域,应配备单人床位、床垫、毛毯、衣物柜等基本生活用品。
3.餐厅和厨房:应有足够的餐厅空间和厨房设施,提供基本的饮食服务,满足人员的营养需求。
4.卫生间和洗浴设施: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卫生间和洗浴设施,以保证人员的卫生和身体健康。
5.医疗室和急救设备:应设置医疗室,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疾病和受伤情况。
6.供水和供电设备:应有稳定可靠的供水和供电设备,以满足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7.通讯设备:应有通讯设备,保证与外界的联系,及时传递和接收应急信息。
8.消防设备:应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灭火器具、消防栓等,确保人员的安全。
9.安全标志和疏散指示标志:应在场所的合适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疏散指示标志,提供紧急疏散的指引。
10.儿童和老年人设施:应有特殊的设施和工具,满足儿童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三、应急管理要求为了确保应急场所的有效运行和管理,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避难场所环境技术标准
![应急避难场所环境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4cd96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1.png)
应急避难场所环境技术标准
1. 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要求
- 距离常见灾害源(如河流、山体等)远,以防洪、滑坡等风险;
- 地势相对平坦,便于设置临时建筑和运输设施;
- 具备隐蔽性,避免成为恐怖袭击等安全威胁目标;
- 去除地下高压电缆、管道等危险设施。
2. 建筑物和设施要求
- 建筑物结构安全牢固,具备抗震、防风等能力;
- 室内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确保供氧、通风等条件;
- 水源供应可靠,避免污染和漏水;
- 提供适宜的卫生间和洗浴设施;
- 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和床铺等;
- 配备紧急照明和消防设备,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3. 环境卫生要求
- 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卫生;
- 垃圾分类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 控制噪音污染,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
- 提供足够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4. 安全管理要求
- 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
- 配置监控设备,确保场所安全;
- 保持消防设备有效和充分可用;
- 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指导。
5. 持续改进和评估
应急避难场所的环境技术标准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始终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法律要求。
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以上是应急避难场所环境技术标准的内容,希望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c47733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f.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临时安全避难场所的公共设施。
为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至关重要。
具体要求如下:一、建筑物布局与设计1.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布局应合理,充分考虑安全和便利性。
建筑物应符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进行合理的防灾设计。
2. 应急避难场所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容纳避难人数。
根据应急预案和当地人口规模,建筑物的容量应明确规定,确保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人员。
3. 建筑物内部应设有明确的疏散通道和指示标志,以便人员迅速有序地疏散。
通道的宽度和数量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
4. 建筑物外部应设有防护设施,如护栏、消防设备等,以保障避难人员的安全。
二、基础设施设备1.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足够的供水设施,包括饮用水和卫生用水。
供水设施应符合卫生标准,确保避难人员的饮水和卫生需求。
2.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足够的卫生间和卫生设备。
卫生间应具备足够的数量和合理的布局,保障避难人员的卫生需求。
3.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适当的垃圾处理设施,保持环境卫生。
垃圾处理设施应符合环境卫生和安全要求。
4.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常见的急救和医疗需求。
医疗设备和药品应经常检查和更新,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供电和通信设备1.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可靠的供电设备,保证基本照明和电力需求。
供电设备应具备备用电源,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可靠的通信设备,以便与外界进行联系和信息传递。
通信设备应包括固定电话、无线电和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以确保紧急情况下的沟通能力。
四、食品和供应品储备1.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足够的食品储备,以满足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食品应符合卫生标准,储备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人员规模和预计避难时间进行合理规划。
2. 应急避难场所还应储备足够的生活用品和日用品,如被褥、毛巾、洗漱用品等,以提供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a5d727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2.png)
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要求
1. 地理位置:应急避难场所应位于地势较高且不易受灾的地方,如山坡、高地、公园、操场等地。
2. 环境条件:应急避难场所周围环境要卫生整洁,无污染。
建筑物应保证隔音、通风、防雨、防晒等基本环境条件。
3. 食品贮存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食品贮存设施,储备足够的食品,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4. 水源设施:应配备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水源应保证充足、清洁、安全。
5. 卫生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洗手间、厕所、淋浴间等设施,保证卫生条件良好。
6. 医疗救护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施和物资,以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和疾病。
7. 通信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通信手段,保证信息的传递、协调和救援等工作。
8. 安全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例如灭火器、应急照明、
防盗等措施。
9. 心理疏导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心理疏导人员,及时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缓解避难人员的心理压力。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配置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配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604397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b.png)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配置要求为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内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在紧急状态下及时启用和安全运转,对应急避难场所配置要求明确如下:一、应急避难场所分类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共分为Ⅰ、Ⅱ、Ⅲ类。
Ⅰ类安置时限大于30天;场所有效避难面积≧50000㎡;避难容量≦9.0万人;人均有效面积≧3.5㎡。
Ⅱ类安置时限10-30天;场所有效避难面积≧10000㎡;避难容量≦2.3万人;人均有效面积≧2.0㎡。
Ⅲ类安置时限<10天;场所有效避难面积≧2000㎡;避难容量≦0.5万人;人均有效面积≧1.5㎡。
二、场址选择应优先选择地形平坦、地势较高、有利排水、交通便利,且具备一定市政基础设施的场址。
可选作应急避难场所的有: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厂、大型体育馆、展览馆、会展中心、校舍等室内公共场所。
场址选择应避开金属矿区、河流(河道)、湖泊、等易受雷击区域。
三、设施设置为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内人员生活需求,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在紧急状态下及时启用和安全运转,对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配置如下:(一)Ⅲ类应急避场所设配置具备基本设施设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1.应急篷宿区设施应设置满足应急生活需要的帐蓬、活动简易房等临时用房。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设有临时或固定的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
3.应急供水设施可选择设置供水管网,供水池、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供水设施,并根据所选设施和当地水质配置用于净化自然水成为直接饮用水的净化设备。
每100人应至少设一个水龙头,每250人应至少设一处饮水处。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达到GB5749-2006规定的要求。
4.应急供电设施应设置保障照明、医疗、通讯用电的具有多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或配置可移动发电机应急供电设施。
供、电设施应具备防触电、防雷击保护措施。
5.应急排污系统应设置满足应急生活需要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管线、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应急排污系统应与市政管道相连或设立独立排污系统。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085e8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8.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结构应符合抗震、防火等基本要求,能够承受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的影响。
2. 应急避难场所应有充足的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3.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备有紧急通讯设备,如电话、对讲机等,以便实时联系外界获取帮助。
4.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有应急供水设施,如储水设备、净化设备等,确保提供安全饮用水。
5.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有应急医疗设施,如急救箱、简易医疗设备等,以便处理轻微伤势或紧急医疗情况。
6.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有应急食品和生活用品,如储备食品、毛毯、卫生用品等,以便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7.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有紧急逃生设备,如应急出口、疏散通道等,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8.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备有适当的应急安防设施,如监控摄像头、安全门锁等,确保场所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一些基本的配套要求,具体要求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考虑和制定。
第 1 页共 1 页。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规范整理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规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4de9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e.png)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规范整理一、场地选择与设计规范1、选择安全稳定的地势高、土壤良好的场地,尽量远离易发生灾害的地段,如河流附近、山脚下等。
2、场地周边应通畅,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并且具备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
3、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和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如疏散通道的设置、消防器材的配置等。
4、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灾害类型,应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抗灾能力。
二、建筑与设备要求1、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材料应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并配置灭火器材。
2、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应急广播设备、应急通信设备等,以便及时向群众发布信息和指示。
3、提供应急避难场所的饮用水应符合卫生标准,并配置高效净水设备。
4、应配备简易的卫生设施,如移动式厕所、简易洗手设备等,并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5、应设有合适的生活设施,如床铺、蚊帐、毛巾等,以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管理与维护规范1、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
2、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水平。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应急设备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4、制定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提前规划好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工作。
5、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四、宣传与指导规范1、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2、制作宣传海报、标识牌等,标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和相关信息。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其规范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
通过以上规范整理,可以保障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应急避难场所的规范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be6a3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b.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一、人员容纳能力:应急避难场所的人员容纳能力是指场所能够提供安全、防护的空间给避难人员。
人员容纳能力需要根据场所的规模、建筑结构等因素进行评估和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急避难场所的人员容纳能力应能够满足场所周边居民的人数。
二、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通道是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迅速从场所内疏散的通道。
疏散通道的要求包括通道宽度、通道数量、通道材质等。
通道宽度应满足避难人员的疏散需要,通道数量应能保证人员流动的顺畅,通道材质应具备防滑、防火等功能。
三、照明设备:应急避难场所的照明设备是保证人员在避难场所内能够正常活动的基础设施。
照明设备要求提供足够的光线,以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生活需求。
常见的照明设备包括应急照明灯、应急手电筒等。
四、食品水源:应急避难场所的食品水源是保障避难人员的生活需求的基本设施。
食品水源要求提供干粮、饮用水等必要的食物和饮水,以满足人员在避难期间的基本需求。
食品水源的储备量和种类应根据人员容纳能力和避难时间进行评估和确定。
五、卫生设施:应急避难场所的卫生设施是保障人员生活环境卫生的基本设施。
卫生设施要求包括足够的洗手间和厕所数量,清洁卫生的状况,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等。
卫生设施的合理配置可以保障人员健康和安全。
六、医疗设施:应急避难场所的医疗设施是应对突发事件中人员可能发生伤病的基本设施。
医疗设施要求提供基本的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配备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以满足避难人员在避难期间的医疗救治需求。
八、安全设施: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设施是保障避难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设施。
安全设施要求包括防火、防盗、防护等功能,以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给避难人员。
九、其他设施:应急避难场所的其他设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如供暖、供电设备、停车场等。
总之,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是为了保障避难人员的安全和生活需求。
各种基本设施要求的合理配置和实施将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46355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1.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人员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人民援助法》、《应急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本。
第二条本范本适用于人口密集区、易受灾地区、公共场所等需要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的单位和场所。
第三条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主要包括应急照明系统、通信设备、食水和食品储备、卫生设施等。
第四条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第二章应急照明系统第五条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能正常工作12小时的照明设备。
第六条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照明灯具,能有效照明场所。
第七条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备用的电源设备,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应急照明设备标识。
第三章通信设备第九条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与外界通信的设备,确保及时传递信息。
第十条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有电话、对讲机等通信设备。
第十一条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明显的通信设备标识和使用说明。
第四章食水和食品储备第十二条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食品储备。
第十三条饮用水储备应保证每人每日正常需求量。
第十四条食品储备应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并定期更换更新。
第十五条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饮用水和食品储备设备明显的标识。
第五章卫生设施第十六条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包括洗手设备、厕所等。
第十七条应急避难场所的卫生设施应符合卫生标准,并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第十八条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卫生设施使用说明和标识。
第六章建设和管理要求第十九条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二十条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应与场所的功能和规模相匹配。
第二十一条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的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和更新。
第二十二条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应记录相关信息,确保设施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七章监督和检查第二十三条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模版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97da7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0.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模版一、紧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概述紧急避难场所是在突发灾害事件中为人员提供暂时安全避难和生活保障的场所。
基本设施是紧急避难场所正常运行的基础,具体包括场所的硬件设施、设备、器具、工具和软件设施等。
二、场所选择标准(说明: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为示例)1. 场所应位于灾害发生地区人口密集的地区,方便人员前往;2. 场所周边环境安全,不存在土质松散、容易滑坡、暴露于洪水和火灾等危险状况;3. 场所建筑结构稳固,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如抗震、抗台风等);4. 场所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说明: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为示例)1. 场所建筑及周边设施(1)场所建筑物坚固耐用,无明显结构缺陷和质量问题;(2)场所周边道路畅通,防止突发事件导致交通堵塞;(3)场所周边防范设施完善,包括围栏、门禁等;(4)场所周边绿化、疏散标识和照明设施正常运转;(5)场所内外消防设施齐全,包括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6)场所内外排水系统畅通,能及时排除雨水和污水。
2. 供水设施(1)场所内水源供应稳定,包括自来水和备用水源;(2)供水设施合理布置,便于人员使用;(3)供水设备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包括水龙头、水槽等;(4)供水系统能够应对紧急情况,如火灾等。
3. 供电设施(1)场所内供电设施安全可靠,符合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标准;(2)供电线路设置合理,便于使用;(3)供电设备具备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4)供电设备具备备用电源或应急发电设备。
4. 供气设施(1)场所内气体供应安全可靠,符合气体供应安全标准;(2)供气设施设置合理,便于使用;(3)供气设备具备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功能;(4)供气设备具备备用气源或应急气源设备。
5. 通讯设施(1)场所内通讯设施齐全,包括有线电话、移动电话信号等;(2)通讯设备操作简单易用,可以满足人员紧急通讯需求;(3)通讯设备应具备备用电源或应急通讯设备。
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5bd3e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5.png)
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公共安全风险增加,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愈发重要,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应具备以下要求:1. 归档管理系统: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应采用先进的归档管理系统,对应急避难所的注册人员、物资储备、安全设备等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
2. 健全的应急通信系统:应急避难场所内应设有可靠的电话通信设备、无线网络和电视广播系统,以确保与外界的联系畅通,并及时传递应急信息和指导。
3. 安全供电系统: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备用发电机和蓄电池等设施,以应对突发停电等情况,保证基本生活设施、通信设备和照明系统等的正常运行。
4. 饮用水和食物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应储备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以满足短期内大量被避难人员的基本需求。
储备的食物应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5. 医疗卫生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设有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包括简易的医疗诊断设备、药品储备和急救用品等,以应对突发疾病和伤害的处理需求。
6. 安全消防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灭火器、泡沫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火灾风险的及早发现和处理。
7. 适宜的床位和卫生间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适宜的床位和卫生间设施,以保障被避难人员的基本休息和卫生需求。
床位数量应按照一定比例设定,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并配备足够的洗浴和厕所用品。
8. 保安设施和人员: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保安设施,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和安保人员等,以确保场所的安全,并对避难人员进行管理和保护。
9. 心理疏导和文体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心理疏导员和相应的心理疏导设施,以帮助避难人员应对紧急情况带来的精神压力。
此外,也应配备文体设施,如电视、电脑和娱乐器材等,以提供娱乐和缓解压力的场所。
10. 残障人士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适应残障人士需求的设施,包括无障碍设施、轮椅、导盲犬和手语翻译等,以确保残障人士的顺利避难和生活。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文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9204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1.png)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范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应急避难场所作为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其基本设施的配套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的配套要求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二、基本设施配套要求(一)建筑设施1.建筑安全: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应具备一定的抗震、抗风、抗火等能力,以保障人员在灾害发生时的生命安全。
建筑材料应选用质量可靠、耐久性好的材料,建筑结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并保证通道畅通无阻。
疏散通道应设有紧急照明设备,并标明疏散方向和标识。
3.有限空间设施: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应急避难场所,如地下避难所、密闭舱室等,必须确保空气流通、灯光明亮,并具备相应的排烟、排水等设备。
(二)供水设施1.饮用水:应急避难场所应提供足够的饮用水,保证人员在避难期间的基本饮水需求。
饮用水应保证水质安全,经过相关净化处理。
2.生活用水: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生活用水设施,包括淋浴设备、洗手池、马桶等,满足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
3.排水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导致卫生环境恶化。
(三)能源设施1.电力:应急避难场所应接入电力供应,确保照明、远程通讯、医疗设备等正常运行。
同时,应备有应急发电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2.天然气:应急避难场所应接入天然气供应,以提供烹饪和取暖等方面的需求。
3.其他能源:根据场所所在地特点,可酌情配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以增加能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通信设施1.固定电话: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固定电话,保障通信畅通,方便人员与外界联系。
2.移动通信: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确保人员能够通过手机等设备与外界进行通讯。
3.无线通信:应急避难场所可配备无线通信设备,保证人员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信息传递。
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
![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5cc41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b.png)
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保护能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部门的要求,2023年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配套要求如下:一、硬件设施要求:1. 场所选择原则: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地势较高、易于通行的地方,远离河流、山洪等水患地带,远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储存或生产场所以及其他危险场所。
2. 建筑和设施要求:(1)建筑结构安全: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结构要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设计和建造标准,具备抗震、防火、抗洪等能力。
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使用有害物质。
(2)应急照明和通风: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保证在停电等情况下仍能提供充足的照明。
场所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
(3)供水和电力:应急避难场所应有稳定可靠的供水和电力设施,确保日常生活所需。
(4)排水系统: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污水处理等,保持场所内干净整洁。
(5)医疗设备: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基本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及合适的医疗器械和设备。
二、人员配备要求:1. 应急管理人员: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人员,负责场所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管理人员应具备应急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
2. 安保人员: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专门的安保人员,确保场所内的秩序和安全。
3. 医护人员:应急避难场所应有医护人员常驻,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救护服务。
三、配套设施要求:1. 应急通信设备: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应急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台、电话、网络等,确保信息沟通畅通。
2. 食品储备和烹饪设备:应急避难场所应有足够的食品储备,能够供应场所内人员一定时间的食物。
场所内应配备合适的烹饪设备,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3. 应急供气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应急供气设施,确保在停电等情况下,提供炊事、取暖等生活所需的燃气。
4. 应急救援设备: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适量的应急救援设备,包括灭火器、救生器材、急救箱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df466c10066f5335b81211f.png)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三级应急避难场所为街道、社区或大单位级。
一般规模不少于2千平方米可用面积,可容纳1千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内,服务半径500米左右。
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在短期内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灾难预警后,5-15分钟内应可到达。
配置要求: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满足应急状况下生活所需帐篷、活动简易房等临时用房,临时或固定的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的供水设施,保障照明、医疗、通讯用电的多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满足生活需要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污管线、简易污水处理设施,满足生活需要的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满足生活需要的可移动的垃圾、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棚宿区周边和场所内按照防火、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并在场所周边设置避难场所标志、人员疏导标志和应急避难功能区标志。
二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区级(含新区)。
一般规模不少于1。
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最少可容纳1万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上至30天以内,服务半径1000米左右。
主要为重大灾难来临时的区域性应急避难场所,灾难预警后,在半小时内应可到达。
配置要求:二级应急避难场所在三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基础上,在棚宿区配置灭火工具或器材设施,根据避难场所容纳的人数和生活时间,在场所内或周边设置储备应急生活物资的设施,设置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应急管理设施。
一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市级。
规模一般在1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以上,可容纳10万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不少于30天,服务半径5000米以内。
为特别重大灾难来临时,灾前防灾、灾中应急避难、灾后重建家园和恢复城市生活秩序等减轻灾害的战略性应急避难场所,灾难预警后,通过半小时到2小时的摩托化输送应可到达.配置要求: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在二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在场所附近设置应急停车场,设置可供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机坪,设置洗浴场所,设置图板、触摸屏、电子屏幕等场所功能介绍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033-75 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内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在紧急状态下及时启用和安全运转,对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套要求明确如下:
一、物资储备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消防、交通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长期性预储物资所需仓库,应尽可能利用应急避难场所区域内或附近的公用民防物资库工程。
二、供水设施
应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周边的供水管网现状,设置独立的供水管网系统。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置独立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的供水设施,根据所选设施和当地水质,合理配置用于净
化自然水体为直接饮用水的净化设备,同时结合厕所设置洗浴设施。
建议每100人至少设置一个水龙头,每250人应至少设一处饮水处。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环卫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并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医疗卫生污水应处理达标后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
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内避难人员容量,按相关卫生要求设置应急厕所,并附设或单独设置化粪池,还应设置专门的垃圾集中存放点。
四、供电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应采用两路及以上电源供电,还应设置独立的汽(柴)油发电机组,以满足应急避难场所内照明用电及必要设施的供电需求,有条件的场所还可设置太阳能供电系统。
五、通信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固定电话,并应使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应急场所。
同时,应设置广播系统,可与公
园、学校、体育场等广播系统结合建设和使用。
六、疏散通道
应急避难场所应结合分类等级,建设相应数量的应急疏散通道。
根据使用功能和作用,应急疏散通道区分为疏散主通道和疏散次通道两个等级。
疏散主通道,主要连接对外交通枢纽、对外公路以及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承担受灾人群集体撤离和转运,同时作为主要的救援通道使用;疏散次通道,主要连接商住集中区域、居民集结点与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承担居民的就近疏散功能,作为通向应急场所的安全通道。
通道设置数量,连接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疏散通道应在不同的方向至少设置4条,包括2条疏散主通道。
各类应急避难场所除建设地面疏散通道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以满足紧急救援所需。
七、指引标示
在应急避难场所周边、入口处和各功能区应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并在入口处悬挂1:1000的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
主要标志有:
应急避难场所方向、距离道路指示标志、应急供电标志、应急棚宿区标志、应急水井标志、应急物资供应标志、应急停机坪标志、应急指挥中心标志等。
标志设置应与周围环境、景观和相关标志牌相协调。
八、指挥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内不再建设专门的指挥场所,要充分利用原有管理用房兼作应急指挥场所,实行平灾结合,资源整合,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主要的生活设施建设上。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