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肇源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d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大庆肇源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试题(wd无答案)
一、字词书写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容不得束缚. _____ ,容不得jī ( ) 绊,容不得闭塞. _____ 。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mò ( ) 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二、选择题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矗.立(chù)苍劲.(jìn)颠簸.(bǒ)接踵.而至(zhǒng)
B.拙劣.(lüè)瞭.望(liào)龟.裂(jūn)强.词夺理(qiǎng)
C.雾霭.(ǎi)两栖.(qī)亢.奋(kàng)怒不可遏.(è)
D.寒噤.(jìn)冗.杂(yǒng)行.辈(háng)戛.(jiá)然而止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B.现在各种渠道发布的养生保健的信息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还自相矛盾,
很难自圆其说
....,有的甚至留下一团迷雾,叫人不知怎么办才合适。
C.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
D.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C.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D.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社戏》是鲁迅的小说,选自《呐喊》。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演的“年规戏”。
C.演讲稿语言风格多样,总体来说应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句式上尽量长短句交互并列使用。
D.游记这一体裁,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读来既能增长见闻,也能带来美的享受。
《壶口瀑布》一文,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色,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领略到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三、名著阅读
(★★★) 6. 名著阅读。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
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以上这段话是________ (人名)在回答记者关于 ________ 一书命名原因时说的一段话。
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___________ ?
四、句子默写
(★★★) 7.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______________ ?(《诗经·郑风》)
(2)欲济无舟楫, ________________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3) ______________ ,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李白)
(4)夜来城外一尺雪, __________________ 。
(《卖炭翁》白居易)
(5)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6)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语言表达
(★★★★) 8.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
每次阅读,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每次阅读,(1) __________ , __________ ;每次阅读,(2)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六、综合性学习
(★★★) 9. 综合性学习。
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某班级召开“奋斗的意义”主题班会,作为主持人,请你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为这次班会写一段结束语。
(70字以内)
七、诗歌鉴赏
(★★★)
10.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凄清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中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蒹葭》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都以“蒹葭”“白露”起兴。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感。
【题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八、对比阅读
(★★★) 11.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②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
②屈;竭尽。
【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选贤与.能 _______ (2)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
(3)给.人之求 _______ (4)两者相持.而长 _________
【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为.公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货恶其.弃于地也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C.欲而.不得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D.故制礼义以.分之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题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_____________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 。
九、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问题。
被压扁的沙子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
..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题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 ,采用了 ____________ 的说明顺序。
【题2】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题3】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_______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
(★★★) 13. 阅读《读书的习惯》,回答问题。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所谓耳食流所得到的知识,不外乎是一些道听途说。
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
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起来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
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
苏东坡说:“读破完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
终日终夜,不离开牌桌的人,我曾见到过,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的人,却尚未遇到。
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
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
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
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
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罢了。
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
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
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
我们对于这种废时不去利用,实在未免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既在饭馆菜馆中亦莫不为然。
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
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
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也就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除旅途的无聊。
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提高,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管了。
(选自季羡林《百年美文》有删改)【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作者的观点。
【题2】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一是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题3】文段②中“囊萤凿壁”说的是两个古代名人苦读的事例,分别是车胤囊萤苦读和匡衡凿壁
偷光。
仿照文中形式再补充两个古今名人勤奋读书的论据。
【题4】文章第⑦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 14. 阅读《雨中明月山》,回答问题。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
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
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
无车无马,徒步爬山。
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
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
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
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
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
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
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
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
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
石头一色青黑。
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
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
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
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
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
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
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
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
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
”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
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
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
”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
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
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
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
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
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
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
茶备两种。
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
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
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
”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
(选自梁衡《把栏杆拍遍》)【题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 __________ 为线索,描绘了明月山 _____ 季的美景。
【题2】认真阅读④⑤,简要概括明月山的竹和石各有什么特点?
【题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赏析。
(1)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从加点词表达效果赏析)
【题4】文章先说明月山不为人识,游人第一天不为所动,第二天人走一半,最后游览完“我”说“不走了”,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题5】作者写了山中游玩的三种方式: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徒步爬山。
你最欣赏其中哪一种?请结合你的旅行经历谈一谈。
十、作文
(★★★) 15.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一样的视角,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选择,踏上不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心态,收获不一样的生活……正是因为不一样,人生才有多种可能,世界才会异彩纷呈。
请以“不一样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