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核心课程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文理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核
心课程改革方案
基于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五大”教学改革精神与目标,在充分认识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大量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以及《现代塑料成型工艺》等五门专业核心课程拟定了课程改革方案。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课程负责人:蔡艳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材料的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材料的本质,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相图及相变、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深入理解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制备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加工,对材料能进行初步的结构分析,并掌握其测试技术。

为以后在工作中恰当地控制材料的结构和生产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改进和发展各种工艺以及合理地选材打下系统而坚实
的理论基础。

课堂讲授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

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和,贯穿分析、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和图表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

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拟订改革方
案为:
1、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现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比如让学生对局部章节自学后上讲台以PPT的形式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大家一起讨论章节中的学习难点和重点。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的课程,上课时有意识的将高分子专业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课堂上应尽可能
多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专业背景,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为巩固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对先前学习情况以实际例子来温习和巩固。

2、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两种,由学生决定。

①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综合成绩由期中考试、平时作业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期中考试和平时作业成绩各占20%,期末占60%,期中成绩主要是基于
学生讲授课程的PPT确定成绩。

② 考试形式为每章出一份复习资料和写一篇专业学术论文。

复习资料按对章节知识把握程度和资料全面程度来进行等级评价;学术论文以综述性论文为主,要
求每位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综述题目。

二、《高分子化学》
课程负责人:赵莉莎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四大化学为基础,同时也为后继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重点系统介绍聚合原理和方法,聚合物基本概念、特征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离子聚合等基本原理,不同聚合方法原理、应用等能深刻认识,并能了解高分子领域发展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研究前沿等。

可为高分子科学学科的后续课程和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牢固地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将上述专业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现场教学,在教学中切实践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上注重生产实践和学科前言相结合以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和强化学生专业背景。

2.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综合成绩由期中考试、平时作业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期中考试和平时作业成绩各占20%,期末占60%。

三、《高分子物理》
课程负责人:刘香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专业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以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为基础,同时为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合成工艺、改性方法、成型工艺、实际应用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重点系统阐述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及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聚合物溶液性质、分子运动规律等。

通过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聚合物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粘弹性、流变性、电性能、力学强度和溶液性质等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利用调控聚合物结构进而有效改进材料性能的思路,具备指导设计和合成具有预定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的高聚物成型加工工艺、聚合反应工程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学生以后从事高分子研究、教学、生产的能力打下较深厚的理论基础。

1.教学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理论教学结合实例分析讲授课程。

2.课程考核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每三章出一份复习资料。

学生综合成绩以复习资料总结效果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四、《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课程负责人:赵莉莎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是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任务是从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原理出发,对聚合物共混的分类、发展,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形态学、界面设计、工艺设计、聚合物成型过程中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变化、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以及填充及增强改性的方法、构成、形态及界面、结构与性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使学生对聚合物的共混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了解共混改性发展的一些最新进展。

1.教学
以老师讲述基本理论知识为主。

对于理论知识外的具体教学实例,采用学生自我教学。

2.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综合成绩由期中考试、平时作业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期中考试和平时作业成绩各占15%,期末占70%。

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