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保护油气层目录(保卫松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保护油气层目录(保卫松原)
第一篇:(精选)保护油气层目录(保卫松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性
一、油气层损害的定义 1
二、油气层损害的危害(导致的问题)1
三、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性2 第二节保护油气层研究的思路
一、油气层损害的特点2
二、保护油气层的技术思路3
制定保护油气层技术时要做到以下几点4 第三节保护油气层技术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保护油气层技术的发展概况4
第二章油气层损害的机理
油气层损害的内外因7 第一节固相颗粒堵塞造成的油气层损害
来源7
一、外来固相颗粒对油气层的损害8
两类固相颗粒8 影响外来固相颗粒的因素8 三分之一粒径架桥规则8
二、油气层内部微粒运移造成的损害10
微粒的组成、分散运移和颗粒运移、鉴别方法、影响因素、临界流速11-13
对微粒运移损害采取的措施14 第二节外来流体与油气层岩石不配伍所造成的损害14
损害机理:水敏、酸敏、碱敏、润湿性反转
水敏:粘土矿物构造
14、分类
16、水敏原因与损害过程
19、扩散双电层20、影响水敏因素22
酸敏:酸化过程
24、原因
25、预防26
碱敏:27
润湿反转:概念及原因
28、润湿程度衡量标准
28、现象30、影响因素
31、岩石润湿性与水驱油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外来流体与油气层流体不配伍所造成的损害37
一、无积垢堵塞37
无机垢生产
37、形成机理
38、因素
38、预防
39、清楚方法44
二、有机垢堵塞45
有机垢成分(石蜡)
45、原因
46、防蜡与清蜡47
三、乳化造成的损害52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形成吸附层在乳状液的稳定作用53
四、细菌堵塞54
类型
54、损害
55、预防56 第四节岩石毛细管阻力造成的油气层损害58
一、岩石毛管力58
二、水锁效应60
三、贾敏效应60 第五节应力敏感性损害61
一、机理62、裂缝开度下降、孔隙收缩62
二、影响因素62、内部、外部
第三章油气层损害的评价实验64 第一节评价实验的目的、程序
及方法
一、目的64
二、程序65 三方法66 第二节岩心分析实验
一、岩石物性实验
粒度组成67、分析方法67、岩石比面72、岩石孔隙度(孔隙类型)74、渗透率(绝对、有效)76
渗透率的测定79、岩石孔隙结构参数82、孔喉类型83、毛管压力测定84
二、岩石学分析
薄片分析86、X射线衍射分析(XRD)88、扫描电镜(SEM)90
三、岩心流动实验91
1程序条件91、2实验前的准备:岩样准备94、流体准备96、仪器准备98 3岩心流动实验:速敏96、水敏99、盐敏100、碱敏102、酸敏102、应力敏感性评价104、正反向流动实验105、体积流量评价106、系列流体评价106、五敏实验的结构应用109
四、辅助实验108:粘土膨胀实验、阳离子交换实验、酸溶实验、浸泡实验
第四章钻井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一节钻井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原因及影响因素110
一、钻井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原因110
固相颗粒堵塞油气层、钻井液与油气层岩石不配伍、钻井液滤液与油气层流体不配伍、含水饱和度及油气水分布变化引起的损害、负压过大造成的油气层损害。
二、钻井过程中油气层损害的影响因素112
压差、钻井液性能、浸泡时间、环空流速第二节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114
一、保护油气层对钻井液的要求
二、钻开油气层的钻井液类型
1水基钻井液115、无固相清洁盐水聚合物钻井液115 水溶性聚合物特点117、无膨润土暂堵型聚合物盐水钻井液(暂堵剂)118、水
包油钻井液特点120、空心玻璃微珠钻井液、无渗透钻井液、生物酶可解堵钻井液、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机理124、降滤失剂机理130、屏蔽暂堵钻井液、2油基钻井液131 成分131、损害原因134 3气体类钻井流体134:空气、雾、泡沫流体、微泡沫钻井液特点136、机理136、充气钻井液137
三、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
1常规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技术138、2广谱型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技术141
3理想充填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技术142 d90规则143 第三节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技术
一、降低压差,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144
二、降低侵泡时间145
三、防止井喷和井漏146
四、多套压力层系裸眼井段的钻井技术148
五、欠平衡钻井技术148
六、调整井保护油气层钻井技术153 第四节保护油气层的固井技术
一、固井作业中油气层损害原因分析154
二、保护油气层的固井技术156 提高固井质量合理压差固井降低水泥失水量第五章完井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65 第一节完井方式的选择165
一、考虑因素:油气藏类型、油气层特性、工程技术及措施要求
二、选择方式原则166 第二节裸眼完井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一、裸眼完井方式166 先期裸眼后期裸眼复合型完井
二、裸眼完井的适用条件168
三、裸眼完井的特点168
四、裸眼完井的油气层损害及保护技术
第三节射孔完井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69
一、射孔完井方式
第四节防砂完井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77
一、油层出砂机理
二、出砂对油气层的损害
三、保护油气层的防砂完井技术第五节试油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88 第六章采油与注水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一节采油与注水过程中油气层损害的特点189
第二节采油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90
一、采油生产中油层损害因素分析生产压差不合理结垢堵塞脱气出砂
二、采油生产中保护油层技术 193
1合理确定采油工作制度2保护地层压力开采3采油合理的防砂方法 4采取合理的防垢措施
第三节注水过程中的保护油层技术199
一、注水中油层损害因素分析200
1油层岩石特性2油层流体特性3注入水水质4不合理的工作制度
二、注水中的保护油层技术203
1技术思路2水质和水质保证体系3合理工作制度4正确选用各类处理剂
第七章井下作业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207
第一节酸化作业中的保护油层技术
一、酸处理工艺分类207
1酸洗 2基质酸化 3压裂酸化
二、酸化作业中油气层损害因素208
1酸液与油气层流体不配伍2酸液与油气层岩石不配伍3添加剂选择不当 4酸化设计与施工不当
三、酸化作业中保护油气层技术211
1正确选择酸液2优选酸液添加剂3优选施工参数4施工中的质量保证
第二节压裂作业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一、压裂作业中的油气层损害因素219
1粘土矿物膨胀和颗粒运移引起的损害2乳化损害3堵塞损害4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损害219
二、压裂作业中保护油气层技术220
1优选压裂液体系 2选择合理的添加剂 3优化施工
三、修井作业中保护油气层技术226
1修井作业中的油气层损害227 2修井作业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228
第八章油气层损害的现场评价技术238
第一节油气层损害现场评价的重要性
一、油气层损害现场评价技术的重要性
二、矿场评价与实验室评价的对比
第二节油气层损害的试井评价239
一、评价参数:表皮系数有效半径流动效率堵塞比
二、油气层损害的评价标准241
第三节油气层损害的测井评价242
一、钻井液滤液侵入地层的物理过程
二、钻井液侵入的测井响应243
三、指示钻井液侵入油气层的测井方法244
四、钻井液侵入油气层深度的测井方法246
第四节油气层损害的生产动态评价248
大功告成~~~~ 鄙视你们~~~~
扫完必过
第二篇:油气层渗流力学答案
油气层渗流力学答案 1.有四口油井测压资料间表1。
表题1的压力梯度数据井号油层中部实测静压,106Pa 油层中部海拔,m 1 9.0-940 2 8.85-870 3 8.8-850 4 8.9-880 已知原油的相对密度0.8,原始油水界面的海拔为-950m,试分析在哪个井附近形成低压区。
解:
将4口井的压力折算成折算压力进行比较
=9.0×106+0.8×103×9.8×(950-940)=9.08MPa =9.0×106+0.8×103×9.8×(950-870)=9.48MPa =9.0×106+0.8×103×9.8×(950-850)=9.58MPa =9.0×106+0.8×103×9.8×(950-880)=9.45MPa 由数值上可以看出在第一口井处容易形成低压区。
2.某油田有一口位于含油区的探井,实测油层中部的原始地层压力为8.822×106Pa,油层中部海拔为-1000m。
位于含水区有一口探井,实测地层中部原始地层压力为11.47×106 Pa,地层中部海拔-1300m。
已知原油的相对密度为0.85,地层水的相对密度为1。
求该油田油水界面的海拔高度。
解:由于未开采之前,油层中的油没有流动,所以两口探井的折算压力应相等,设为油水界面的海拔高度,则:
由可得:-1198.64m 该油田油水界面的海拔高度为-1198.64 m 3.某油田在开发初期钻了五口探井,实测油层中部原始地层压力资料见表2。
表题3的压力梯度数据井号油层中部原始压力,106Pa 油层中部海拔,m 1 7.4-820 2 8-900 3 8.3-940 4 8.95-1025 5 9.5-1100 后来又钻了一口井,已知其油层中部海拔为-980m,试根据已有资料推算此井油层中部原始地层压力。
解:
由表格中数据绘得海拔与油层中部的压力曲线,从图上查得当海拔为-980m时,此井的油层中部原始地层压力为8.6m。
7.在重力水压驱动方式下,某井供给边界半径为250m,井半径为10cm,供给边界上压力为9MPa,井底流压为6MPa。
井底流压为6MPa,原始饱和压力为4.4MPa,地层渗透率是0.5×10-12m2,原油体积系数为1.15。
相对密度为0.85,粘度为9×10-3Pa·s,油层厚度为10m。
(1)求出距井中心0.2m,0.5m,1m,10m,50m,100m,200m处压力值。
(2)画出此井的压力分布曲线。
(3)求该井日产量。
已知:re=250m,rw=0.1m,pe=9×106Pa,pwf=6×106Pa,pi=4.4×106Pa,K=0.5×10-12m2,γ=0.85,μ=9×10-3Pa·s,h=10m。
由平面径向流压力公式可知代入数据化简可得p=0.38lnr+7 ①计算结果如下表 r(m)0.2 0.5 1 10 50 100 200 p(MPa)6.3 6.7 6.8 7.77 8.38 8.65 8.91 由产量公式可得地面的产量化为以质量表示的产量=0.117×10-2×0.85×1000=0.99kg/s=85.5t/d 日产量为85.5t。
8.注出开发油田的井距为500m,地层静止压力为10.8MPa。
油层厚度为15m,渗透率为0.5×10-12m2。
地下流体粘度为9mPa·s,体积系数为1.15。
原油相对密度为0.85,油层孔隙度为0.2,油井半径为10cm。
(1)若油井日产量为60t,井底压力多大?(2)供油区范围内平均地层压力为多大?(3)距井250 m 处的原油流到井底需要多少时间?解:已知:re=250m,rw=0.1m,pe=10.8×106Pa,pwf=6×106Pa,K=0.5×10-12m2,γ=0.85,μ=9×10-3Pa·s,h=15m,,B=1.15。
质量流量:
地上的体积流量:
地下的体积流量:
①由平面径向流流量公式(裘比公式)可知从中解得pwf=9.4MPa ②由平均压力公式=10.71MPa ③在距井250m处取一个的微元,则此处的流量(1)(2)由(1)(2)可得代入数据分离变量积分即:
积分得t=19.9年或者 =19.9年距井250m处的原油流到井底需要19.9年。
9.重力水压驱动油藏,油层厚度为10m,渗透率为0.4×10-12m2,地下原油粘度为9mPa·s,原油体积系数1.15,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5。
某井单井供油面积为0.3km2,油井折算半径为10-2m。
油层静止压力为10.5MPa,流动压力为7.5MPa,求此井日产油量。
已知:rw=0.01m,pe=10.5×106Pa,pwf=7.5×106Pa,K=0.4×10-12m2,γ=0.85,μ=9×10-3Pa·s,h=10m,B=1.15,供油面积为0.3km2 由供油面积可得油层的供油半径πre2=0.3×106m2 供给半径为re=309m 由平面径向流流量公式可得原油的地下体积流量=0.809×10-3 地面原油的体积流量=0.704×10-3 质量流量为=0.704×10-3×0.85×103=0.599kg/s=51.71t/d 此井日产油量为51.71吨。
10.油层和油井参数如题9,当油井以每天40t的产量生产时,井底压力为多少?解:
已知:
rw=0.1m,pe=10.5×106Pa,K=0.4×10-12m2,γ=0.85,μ=9×10-3Pa·s,h=10m,B=1.15,re=309m,qm=40t/d=0.46kg/s 原油的地面体积流量原油的地下体积流量由平面径向流流量公式可得原油的地下体积流量解得井底流压井底压力为。
11.某井用198mm钻头钻开油层,油层部位深度从2646.5m到2660.5m,油井是射孔完成,射孔后进行了试油,试油结果见表3。
表题11的第一次试油结果油嘴 mm 日产量井口压力井底压力油 t/d 气 103m3/d 气油比 m3/t 油压 MPa 套压 MPa 流动压力 MPa 原始地层压力 MPa 6 97.2 24.3 250 10.3 11.7 26.6 29.0 5 80.0 20.0 250 11.2 12.2 27.2 ―― 3 40.0 4.9 122 12.3 13.2 28.0 ―― 据岩芯分析含碳酸盐,并进行酸化。
酸化后又进行第二次试油,其结果见表4,已知此井供油半径为300m,油井半径为0.1m,原油体积系数为1.12,相对密度为0.85。
(1)画出两次试油指示曲线。
(2)求出酸化前后地层流动系数。
(3)分析增产措施是否有效。
表题11的第二次试油结果油嘴 mm 日产量井口压力井底压力油 t/d 气 103m3/d 气油比 m3/t 油压 MPa 套压 MPa 流动压力 MPa
原始地层压力 MPa 3 55.1 6.1 111 12.6 13.4 28.2 29.0 4 90 13.2 147 12.2 13.1 27.7 ―― 5 115.7 19.7 170 11.9 12.8 27.5 ―― 6 150.2 36.8 245 11.2 12.4 26.8 ―― 7 162.1 58.7 362 10.4 12.1 26.55 ―― 解:已知:
h=2660.5-2646.5=14m,re=300m,rw=0.1m,B=1.12,γ=0.85。
第一次试油压差与产量数据如下表:
ΔP(MPa)2.4 1.8 1 q(t/d)97.2 80.0 40.0 第二次试油压差与产量数据如下表:
ΔP(MPa)0.8 1.3 1.5 2.2 2.45 q(t/d)55.1 90 115.7 150.2 162.1 由表格中数据画得试油指示曲线由平面径向流流量公式得到关于流动系数的计算公式①在第一次试油指示曲线上任取一点得到压差与流量为Δp=1.4MPa,q=60t/d 原油的地面体积流量原油的地下体积流量代入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可得流动系数为②在第二次试油指示曲线上任取一点得到压差与流量为Δp=1.2MPa,q=80t/d 原油的地面体积流量=1.1×10-3 原油的地下体积流量代入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可得流动系数为酸化前底层流动系数为,酸化后底层流动系数为,从试油指示曲线可以看出,第二次试油指示曲线的斜率大于第一次试油指示曲线的斜率,所以增产措施有效。
12.某井稳定试井结果见表5。
表题12的稳定试井结果 q,t/d 5 10 13 15 18 Δp,MPa 1.0 2.01 2.57 3.01 3.8 已知:油层厚度为8m,地下原油粘度为8.7mPa·s;
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5,体积系数为1.2。
油井供油面积为0.3km2,油井有效半径为10cm。
求油层的渗透率及流动系数。
解:
已知:rw=0.1m,γ=0.85,μ=8.7×10-3Pa·s,h=8m,B=1.2,供油面积为0.3km2 由供油面积可得油层的供油半径供给半径为re=309m 根据试井结果画出试井指示曲线在图上任取一点得到压差与流量为Δp=2.4MPa,q=12t/d 由平面径向流流量公式得到关于流
动系数的计算公式原油的地面体积流量原油的地下体积流量代入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可得流动系数为代入粘度、油层厚度可得渗透率油层的流动系数为,渗透率为。
13.某井距直线供给边界距为250m,地层厚度为8m,渗透率为0.3×10-12m2,地下原油粘度为9×103mPa·s,生产压差为2MPa,油井半径为0.1m。
(1)求此井产量(地下值)。
(2)若供给边界是半径为250m的圆时,此井产量为多少?与直线供给边界情况下的产量有百分之几的差?解:
已知:
rw=0.1m,K=0.3×10-12m2,μ=9×10-3Pa·s,h=8m,d=250m,Δp=2×106Pa, ①由直线供给边界流量的计算公式②当re=250m时,由平面径向流流量公式直线供给边界时的产量为0.39×10-3m3/s,re=250m圆形供给边界的产量为0.43×10-3m3/s,相差的百分比为10.26%。
14.直线供给边界一侧有两口生产井,如图2所示。
供给边界上的压力pe为10MPa,地层厚度h为5m,渗透率K为1μm2。
地下原油粘度2×10-3mPa·s原油体积系数B为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9,油井半径为0.1m。
当两口井各以50t/d生产时,两井的井底压力各为多少?图题14的示意图解:
已知:rw=0.1m,pe=10×106Pa,K=1×10-12m2,γ=0.9,μ=2×10-3Pa·s,h=5m,B=1.2,b=600m,qm=50t/d=0.58kg/s,d=400 根据镜像反映法,在直线供给边界的对称位置处反映出与生产井性质相同的井,如图。
原油的地下产量由势的叠加原理,可得一号井的井底势值为(1)边界上的势值为(2)对式(1)(2)联立求解,求得产量公式为或代入数据可得解得 pwf=9.53MPa 由于两口井的参数相同供给情况相同所以第二口井的井底压力也为pwf=9.53MPa。
两井的井底压力均为9.53MPa。
15.直线断层一侧有两口生产井,如图3所示。
已知地层边界上
的压力为10×106Pa,供给边界半径为10km。
地层厚度为10m,渗透率为0.5×10-12m2,地下原油粘度为9×10-3 Pa·s,原油体积系数为1.15,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5。
油井半径为10cm,井底压力均为7.5×106Pa。
求出两口井的各自产量。
图题15的示意图解:
已知:
rw=0.1m,pe=10×106Pa,K=0.5×10-12m2,γ=0.85,μ=9×10-3Pa·s,h=10m,B=1.15,re=10000m, pwf=7.5×106Pa 根据镜像反映法,在断层的对称位置处反映出与生产井性质相同的井,设断层同侧的两口井的距离为,断层两侧的两口井的距离为,1号井距断层的距离为,2号井距断层的距离为,则:
由势的叠加原理得1号井的井底势值为:
(1)2号井的井底势值为:
(2)边界上的势值为(3)对式(1)(2)(3)联立求解,求得产量公式为代入数据折算成地面的产量=0.303kg/s=26.18t/d =0.31kg/s=26.82t/d 两口井的产量分别为26.18t/d,26.82t/d。
16.两断层相交成120º角,在角分线上有一口生产井,如图4所示。
地层与油井参数均同上题一样。
求此井的日产量。
图题16的示意图解:
已知:rw=0.1m,pe=10×106Pa,K=0.5×10-12m2,γ=0.85,μ=9×10-3Pa·s,h=10m,B=1.15,re=10000m, pwf=7.5×106Pa 根据镜像反映法,在两条断层的对称位置处反映出与生产井性质相同的井,则d=100m,由势的叠加原理可得生产井出的势为:
若供给边界与各井的距离均为,则供给边界处的势为:
则因为所以井的产量为:
代入数据得折算成地面的产量日产量为。
17.两断层相交成直角,其中有一口生产井,如图5所示。
写出此井产量计算公式。
图题17的示意图解:
根据镜像反映法,在两条断层的对称位置处反映出与生产井性质
相同的井,由势的叠加原则可得生产井的势值为:
(1)若供给边界与各井的距离均为,则供给边界处的势为:
(2)则因为所以井的产量为:
18.带状油田中有三排生产井,一排注水井,如图6所示。
已知:各排井井距均为500m,井的半径均为0.1m,注水井排到第一排生产井距离为L1=1100m,生产井排间的排距L2=L3=600m。
油层厚度16m。
渗透率为0.5×10-12m2。
地下原油粘度9×10-3Pa·s,体积系数为1.12,相对密度为0.8。
注水井井底压力为19.5×106Pa,若各排生产井井底压力均为7.5×106Pa,井数均为16口,求各排井产量及每口井平均产量。
图题18的示意图解:
已知:rw1=rw2=rw3=rw4=0.1m,piwf=19.5×106Pa,K=0.5×10-12m2,γ=0.8,μ=9×10-3Pa·s,h=16m,pwf1=pwf2=pwf3=pwf4=7.5×106Pa,B=1.12,L1=1100m,L2=L3=600m,井距d=500m,n1=n2=n3=n4=16 由井距和每排井数求出井排长度渗流外阻:
渗流内阻:
根据电路图和多支路的电学定律列出方程。
代入数据解得解得,折算成地面的产量各排井的平均产量每口井的平均产量各排井的产量分别为1697.14t/d、648t/d、302.4t/d,各排每口井的平均产量106.07 t/d、40.5 t/d、18.9 t/d。
19.若上题(18题)中保持每排生产井的单井产量为50m3/d。
各生产井排井底压力为多少?解:
已知:
rw1=rw2=rw3=0.1m,pe=19.5×106Pa,K=0.5×10-12m2,γ=0.8,μ=9×10-3Pa·s,h=16m,B=1.12,L1=1100m,L2=L3=600m,n1=n2=n3=16,q=50m3/d=0.57×10-3m3/s,Q1=Q2=Q3=qn=0.57×10-3×16=9.26×10-3m3/s,piwf=19.5×106Pa,井距d=500m。
由井距和每排井数求出井排长度渗流外阻:
渗流内阻:
根据电路图和多支路的电学定律列出方程。
代入数据解得联立方程解得,各生产井排井底压力分别为12.42MPa、10.86MPa、10.08MPa。
20.圆形油藏半径r1、r2、r3的圆上布置三排生产井,如图7所示。
已知第一排井井数为18口,第二排井井数为11口,第三排井井数为4口。
油井半径均为10cm,供给边界半径re=3km,r1=1500m、r2=900m、r3=300m。
油层厚度10m,渗透率为0.5×10-12m2。
地下原油粘度为9×10-3Pa·s。
供给边界上的压力为12×106Pa,各排井底压力均保持7.5×106Pa。
原油体积系数为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5,求各排井的产量及单井产量。
图题20的示意图解:
已知:
re=3000m, r1=1500m、r2=900m、r3=300m,pe=12×106Pa,K=0.5×10-12m2,γ=0.85,μ=9×10-3Pa·s,h=10m,B=1.2,pwf1=pwf2=pwf3=7.5×106Pa,rw1=rw2=rw3=0.1m,n1=18,n2=11,n3=4。
井距分别为则 d1=261.65m,d2=256.9m,d1=235.5m 渗流外阻:
=198×106 =146×106 =315×106 渗流内阻:
根据电路图和多支路的电学定律列出方程。
代入数据解得:,折算成地面的产量各排井的平均产量各排井的产量分别为734.4t/d、220.32t/d、48.96t/d,各排每口井的平均产量40.8 t/d、20.03t/d、12.24 t/d。
21.带状油藏两排注水井中间布三排生产井,如图8所示。
已知各排井井距均为500m,油井半径为10cm,L1=L4=1100m,L2=L3=600m。
各排井数均为20口。
油层厚度为20m,渗透率为0.5×10-12 m2,地下原油粘度为9mPa·s,注水井井底压力为19.5MPa,油井井底压力为7.5MPa。
原油体积系数为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5,求各排井的产量和各排井单井平均产量。
图题21的示意图解:
已知:rw1=rw2=rw3=rw4=rw5=0.1m,piwf=19.5×106Pa,K=0.5×10-12m2,γ=0.85,μ=9×10-3Pa·s,h=20m,pwf1=pwf2=pwf3=7.5×106Pa,B=1.2,L1=L4=1100m,L2=L3=600m,井距d=500m,n1=n2=n3=niw=20 由井距和每排井数求出井排长度渗流外阻:
渗流内阻:
根据电路图和多支路的电学定律列出方程。
代入数据:
解得:
,,折算成地面的产量各排井的平均产量各排井的产量分别为3041.64t/d、1946.16t/d、3041.64t/d,各排每口井的平均产量152.082t/d、97.308t/d、152.082t/d。
22.证明流函数和势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23.某封闭油藏面积A为30km2,油层厚度h为10m,孔隙度为0.2。
原始地层压力pi为12MPa;
饱和压力pb为8MPa,岩石压缩系数Cf为2×10-41/MPa,原油的压缩系数Co为2×10-41/MPa。
地面原油密度为850kg/m3,原油体积系数Bo为1.2。
求该油藏依靠弹性能采出的油量。
解:
已知:A=30×106m2,h=10m,=0.2,pi=12×106Pa,pb=8×106Pa,Cf =2×10-101/Pa,Co=2×10-101/Pa,ρ=850 kg/m3,Bo=1.2。
依靠弹性能采出的油量即弹性储量N=πhre2CtΔp 总压缩系数:Ct= Cf+Co=2×10-10+2×10-10=4×10-101/Pa 由油藏面积求得供给半径:
r e2===9.55×106m2 代入方程N=πhre2CtΔp =3.14×10×9.55×106×0.2×4×10-10×(12×106-
8×106)=959.584×102m3 折算成地面原油的产量:
油藏依靠弹性能采出的油量为6.8×107t。
24.封闭油藏面积A为10km2,油层厚度h为15m,孔隙度为0.2。
油层导压系数η为0.1545 m2·Pa/(Pa·s),渗透率K为0.5μm2,原油在地下的粘度µo为9mPa·s,地面原油密度为850kg/m3,体积系数Bo为1.2。
原始地层压力pi为12 MPa,饱和压力pb为8MPa,求该油藏弹性储量。
解:
已知:A=10×106m2,h=15m,=0.2,pi=12×106Pa,pb=8×106Pa,ρ=850 kg/m3,Bo=1.2。
η=0.1545 m2·Pa/(Pa·s),K=0.5×10-12m2,µo=9×10-3Pa·s。
有导压系数的定义:
求得:
=1.8×10-91/Pa 由油藏面积求得供给半径:
re2===3.18×106m2 N=πhre2CtΔp =3.14×15×3.18×106×0.2×1.8×10-9×(12×106-
8×106)=215.68×103m3 折算成地面原油的产量:
该油藏弹性储量为1.5×105t。
25.某井控制的地质储量N为134×104t,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差为Δp为4MPa,油层内含油饱和度So为0.8,束缚水饱和度Sw为0.2。
原油压缩系数Co为7×10-41/MPa,束缚水压缩系数Cw 为3×10-41/MPa,岩石压缩系数为Cf为2×10-41/MPa,油层孔隙度为0.2,求该井弹性采收率。
解:
已知:N=134×104t,Δp=4×106Pa,So=0.8,Sw=0.2,Co=7×10-101/Pa,Cw=3×10-101/Pa,Cf=2×10-101/Pa,=0.2。
地质储量N =πhre2 井的弹性储量N1=πhre2CtΔp 则弹性采收率总的压缩系数Ct= So Co+ Sw Cw+ Cf =0.8×7×10-10+0.2×3×10-10+2×10-10=8.2×10-101/Pa 代入得=8.2×10-10×4×106=32.8% 该井的弹性采收率为32.8%。
26.在弹性驱动方式下,某探井以30t/d的产量投入生产,试求此井生产30d时井底流动压力为多少?已知原始地层压力pi为11MPa,
原油体积系数为1.32,地下原油粘度µ为3mPa·s。
渗透率K为0.5μm2,地层厚度h为10m,总压缩系数为Ct=为3×10-41/MPa,油井半径rw为0.1m,地面原油密ρo为850kg/m3,油层孔隙度为0.2。
解:
已知:qm=30t/d=0.35kg/s,pi=11×106Pa,B=1.32,µ=3×10-3 Pa·s,K=0.5×10-12m2,h=10m,Ct=3×10-41/MPa=3×10-101/Pa,rw=0.1m,ρo=850 kg/m3,=0.2。
在弹性驱动下压力还没有传播到边界,可以看作是无限大地层的一口井,其压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原油的地下产量=0.54×10-3m3/s 导压系数=2.8m2·Pa/(Pa·s)代入数据解得:
pwf(t=30d)=10.45MPa 此井生产30d时井底流动压力为10.45MPa。
27.由于压力表灵敏度的原因,只有当压力降超过0.2×105Pa时才能在压力表上反应出来。
如果距上题中的探井500m处有一口停产井,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在停产井中看到探井投产的影响,油层及油井参数同题26。
解:
已知:qm=30t/d=0.35kg/s,pi=11×106Pa,B=1.32,µ=3×10-3 Pa·s,K=0.5×10-12m2,h=10m,Ct=3×10-41/MPa=3×10-101/Pa,rw=0.1m,ρo=850 kg/m3,=0.2,Δp=0.2×105Pa。
对于无界定产条件下有则其中=2.8m2·Pa/(Pa·s)=0.54×10-3m3/s 代入数据即:
查得 =0.37 解得 t=0.7d 需要0.7天才能在停产井中看到探井投产的影响。
28.弹性驱动油藏中有四口井。
第一口井以20t/d生产,第二口井以40t/d生产,第三口井以80t/d注入水。
第四口井距这三口井均为500m,没有进行生产。
当这三口井生产五天时,第四口井井底压
力变化多少?已知地层原始压力为11MPa,原油体积系数为1.32,粘度为3mPa·s,地层渗透率为0.5μm2,油层厚度为10m,总压缩系数为3×10-41/MPa,孔隙度为0.2,地面原油密度为0.85t/m3。
(本题不考虑油水差别)。
解:
已知:qm1=20t/d=0.23kg/s,qm2=40t/d=0.46kg/s,qm3=-30t/d=-0.35kg/s,pi=11×106Pa,B=1.32,µ=3×10-3Pa·s,K=0.5×10-12m2,h=10m,Ct=3×10-41/MPa=3×10-101/Pa,ρo=850 kg/m3,=0.2。
有叠加原理可知其中:
=2.8m2·Pa/(Pa·s)r1=r2=r3=500m t1=t2=t3=432000s 计算=0.052查得=-2.4679 =0.36×10-3m3/s =0.71×10-3m3/s =-0.54×10-3m3/s =0.062MPa 当这三口井生产五天时,第四口井井底压力变化为0.062Mpa。
29.某弹性驱动油藏有一口探井以20t/d投入生产,生产15d后距该井1000m处又有一新井以40t/d产量投入生产。
问:当第一口井生产30d时井底压力降为多少?已知地层渗透率为0.25μm2,油层厚度为12m,总压缩系数为1.8×10-41/MPa。
地下原油粘度9mPa·s,体积系数1.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5,油井半径均为0.1m,孔隙度为0.25。
解:
已知:qm1=20t/d=0.23kg/s,qm2=40t/d=0.46kg/s,B=1.12,µ=9×10-3 Pa·s,K=0.25×10-12m2,h=12m,Ct=1.8×10-41/MPa=1.8×10-101/Pa,γ=0.85 kg/m3,=0.25,rw=0.1m,t1=30d=2.592×106s,t2=15d=1.296×106s。
有叠加原理可知其中:
=0.62m2·Pa/(Pa·s)计算=0.311查得=-0.8815 =0.3×10-3m3/s =0.61×10-3m3/s 代入得 =1.54MPa 当第一口井生产30d时井底压力降为1.54MPa 30.某油田开发初期进行矿场试验,研究利用原油和地层的弹性能采油时油井和地层动态变化规律。
未来井网为
500×600m2,地层导压系数为0.15m2·Pa/(Pa·s),地层厚度为20m,原始地层压力为10MPa,饱和压力为6MPa,地层渗透率为0.5μm2,地下原油粘度为9mPa·s,地面原油密度为0.85t/m3,原油体积系数为1.12。
某井产量保持为20t/d,此井半径为0.1m。
问:(1)当油井生产时间为1d,10d,50d,100d,200d,300d 时油井井底压力及供油边界上的压力各为多少?(2)绘制井底压力及边界压力动态曲线。
31.弹性驱动油藏某井组有一口井注水井,三口生产井和一口观察井。
已知地层厚度为10m,渗透率为0.4×10-12m2,原油粘度为2×10-3Pa·s。
体积系数为1.12,导压系数为102 cm2·Pa/(Pa·s)。
各井距观察井的距离及投产时间见表6。
表题31的各井距观察井的距离及投产时间井别井号投产时间产量,m3/d 距观察井距离,m 生产井 1 1991-1-20 50 340 生产井 2 1991-4-8 70 580 生产井 3 1991-8-25 100 520 生产井 4 1991-5-1 300 400 试确定:到1991年12月31日观察井中压力下降为多少?(不考虑油水差别)32.某探井油层中部实测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见表7。
表题32的某探井油层中部实测压力恢复试井资料Δt,min 0 10 30 60 100 150 200 250 300 435 pws,MPa 7.26 7.55 8.02 8.41 8.64 8.75 8.79 8.81 8.83 8.87 已知该井关井有产量为28t/d,油井完井半径为10cm。
地下原油粘度为9mPa·s,体积系数为1.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5。
油层厚度为8.6m,总压缩系数为3.75×10-41/MPa,孔隙度为0.2。
试确定:
(1)油层流动系数和渗透率。
(2)油层导压系数。
(3)油井的有效半径及表皮系数。
33.试用霍纳公式处理题32中的压力数据,推算地层压力和计算油层参数。
已知关井累积产量为986t,其余数据与题32相同。
34.某井关井测得压力恢复数据见表8。
表题34的某井关井测得压力恢复数据Δt,min 0 10 30 6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80 Pws(Δt),MPa 7.13 7.4 7.8 8.4 8.6 8.67 8.72 8.76 8.79 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