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论语》
2. C. 夸美纽斯
3. B. 小先生制
4. A. 帕克赫斯特
5. C. 1983年
6. A. x理论
7. C. 小帮派
8. A. 系统论
9. B. 学期末
10. B. 福禄倍尔
11. C. 中间生
12. D. N·维纳
13. B.孔子
14. C.昆体良
15. C.《学记》
16. B.马卡连柯
17. B.1862年
18. D.克伯屈
19.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 C.道尔顿制
21. D.工作的无私性
22. C.冯·贝塔兰菲
23. A.整体效益原则 B.民主管教原则 C.反馈控制原则 D.动态发展原则
24. B.Y理论
25. B.受教育者
26. A.班级
27. B.1983年
28. B.奴隶社会初期
29. D.葛雷制
30. C.包班制
31. B.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
32. A.身心内部的矛盾斗争
33. D.需要层次理论
34. C.系统论
35. D.主导作用
36. C.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37. B
38. B
39. C
40. B
41. D
42. D
二、多项选择题
1. BC
2. AE
3. BC
4. AC
5. BD
6. BD
三、填空题
1. 育人目标
2.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
3. 地域社会
4. 规范
5. 相关学科
6. 优化
7. 教育对象
8. 学生
9. 为人师表
10. 领导者
11. 具体规格
12. 人
13. 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14. 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有用之才
15. 社会
16. 自我实现
17. 信息论
18. 班主任
19. 微观
20. 身心
21. 中心
四、判断题
1. 17世纪初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
2. 在我国学校,班集体被视为教育,教学的对象。

(×)
3. 班级管理科学与班主任工作原理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
4. 在我国,有学校的地方必然就有班级,但有班级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班集体。

(√)
5.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影响的结果。

(√)
6. 就学生的教育而言,班集体是一种教育的途径。

(×)
7. 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有利于智力开发是班级授课制的两个最主要优越性。

(×)
说明: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有利于智力开发是班级授课制的两个最主要优越性。

8. 在学习和研究班级管理时,要防止的两种倾向是:“唯理论”和“唯经验”。

(√)
9. 美国教学家N·维纳和申农所创立的理论分别是系统论和符号论。

(×)
说明:美国教学家N·维纳和申农所创立的理论分别是系统论和符号论。

10. 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不能一概视之为“帮派”、“小集团”而加以贬斥。

(√)
11. 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
说明: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不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关系。

12. 金钱可以刺激人的积极性,但它不是唯一的动力。

(√)
五、简答题
1. 简析集体与群体的原则性区别
答:群体是一种情绪——心理的共同体;集体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共同体。

2. 班级组建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哪些
答: 1)摸清班级情况,促进相互了解;
(2)确定班级建设目标,增强集体凝聚力;
(3)考察选拔班干部,健全班级组织;
(4)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健康的集体舆论与班风;
(5)建立班级档案,积累研究资料。

3. 简析班级制度产生的历史基础
答:(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培养大批人才。

(2)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要求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

(3)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勃兴也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和范围。

4. 简述班集体对社会大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
答:略
5. 简述班级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答:(1)调查研究的方法;(2)实验研究的方法;(3)历史研究的方法;(4)比较研究的方法。

6. 简述班主任道德品质的内容
答:(1)热爱教育;(2)热爱学生;(3)关心集体;(4)严谨治学;(5)为人师表。

7. 马卡连柯提出的社会主义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集体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第二,建立集体的基本条件是组织性和纪律性;
第三,集体须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机构,它有权代表集体并行使各项职责;
第四,集体需有正确的集体舆论。

8. 简述班级管理现象形态的六个主要特点
答:(1)管理时限的确定性;
(2)管理人员的流动性;
(3)被管理者之间的平等性;
(4)管理内容的同一性;
(5)管理形式的灵活性;
(6)管理效果的长效性;
六、论述题
1. 试论班级管理的“影响整合律”
答:班级管理者要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使之整合一致,发挥整体功能,向学生施教。

2. 试论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良好班级人际关系的意义
答:(1)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是班级形成的基础;
(3)是学生个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

3. 试评价班级管理制度(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度)的优越性
答:班级制度从一开始就适应着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着教学,教育的需要。

它与个别教学相比,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但同时又有它一定的缺陷。

因此,尽管它是学校教育中主要形式,但应该不断更新,这样才会不断发展下去。

4. 试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答:行为科学强调研究人的行为和人的需要,着重于激励、引导。

(1)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2)人际关系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其主要论点是:
a.金钱不是刺激人的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b.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人的积极性或工作情绪。

c.企业中除了有“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并且常常左右着其成员的行为。

d.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职工的士气。

(3)关于人性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和威廉·大卫提出。

5. 试论班级管理的“定向适应律”
答:定向适应律是指班机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必须主动适应一定社会对学生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主动适应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就班级管理的外部制约因素来看,班级管理要适应一定社会对学生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就班级管理的内部制约因素来看,班级管理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6. 试评价班级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答:⑴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⑵因为以授课为主要形式,所以实践性不很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⑶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为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
⑷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上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⑸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
⑹还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都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去掌握她的。

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