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0711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学分:48/3(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课内辅导24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
一、课程简介
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

平面构成课程主要是讲述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使学生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研究在二维平面中如何创造和美化形象的基础课程,以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意识为目的,建立设计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观念。

通过讲述平面构成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点、线、面、肌理和空间的概念和原理,学习构成的视知觉规律和创意手法,掌握平面构成基本的形式法则,具有解决平面造形的审美和创造、设计与表现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要掌握平面构成定义及其形成历程,分清传统图案、结构素描、电脑及手绘与平面构成的关系,特别是要了解和训练如何从具象形态演变成抽象形态的方法;
2、重点掌握概念元素中点、线、面的定义及相应的构成形式,了解属性元素肌理和空间的概念,重点训练点构成、线构成和肌理构成;
3、基本了解基本形的定义、分类和群化的相关知识,掌握连续和分形两种基本骨骼的构成规律,重点在基本形的形成和分形艺术上;
4、掌握点线错视和矛盾空间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了解图底和契合的视知觉规律,重点是矛盾空间和契合形的训练;
5、了解渐变、特异、近似、密集、发射、对称、重复、比例和分割等构成形式法则,通过作业重点掌握渐变、密集、重复和分割构成。

6、理解变换、共形、情绪、影子和双关等创意手法的相关原理,重点是变换、共形、情绪和双关等具有明显图形创意的作业训练。

7、掌握解构与重构的概念和区别,通过打散构成和解构自然掌握创造图形的方法和规律,要侧重在对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二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

8、通过这个课程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主观处理画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平面构成综述(4学时)
1.1 平面构成的定义
知识点:介绍了平面与构成的概念,明确平面构成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重点和难点:关于具象、意象和抽象区别和联系
1.2 平面构成的追溯
知识点:对平面构成的历史文脉进行解读,介绍了欧洲艺术史上构成主义、立体主义、包豪斯、埃舍尔、奥普艺术等流派对平面构成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还介绍了日本与香港的平面构成发展状况。

重点和难点:埃舍尔与奥普艺术
1.3 平面构成的话题
知识点:对平面构成中颇具争议的话题进行探讨,引发学生对传图案与平面构成的关系、设计素描与平面构成的关系、电脑、手绘与平面构成关系的思考。

重点和难点:电脑与手绘的差别和联系
第2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8学时)
2.1 概念元素
知识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分为概念元素与属性元素。

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探讨了点构成、线构成和面构成的各自特点和规律。

重点:点的构成
难点:面的构成
2.2 属性元素知识点:属性元素包括形状、色彩、肌理、空间等,本节重点探讨肌理与空间两个要素。

重点:肌理的构成
第3章平面构成的繁殖群化(4学时)
3.1 基本形
知识点:掌握基本形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基本形群化的规律,掌握分离、接触、联合、减缺、覆叠、透叠、差叠、重合等构形方式。

3.2 基本骨骼
知识点:掌握连续和分形的概念,通过练习了解中国传统图案中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手法,弄懂分形艺术的概念和创作手法。

重点和难点:分形艺术
第4章平面构成的视知觉(8学时)
4.1 错视
知识点:应用视知觉心理学原理研究平面构成的点、线错视和矛盾空间相关内容。

重点和难点:矛盾空间
4.2 图地
知识点:掌握图底关系相关知识和视知觉原理,了解契合形的概念和构成手法。

重点和难点:图底反转和契合形
第5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8学时)
5.1 变形
知识点:掌握“渐变”、“变异”和“近似”三个有关“变形”的形式法则原理。

5.2 聚散
知识点:掌握“密集”和“发射”两个有关“聚散”的形式法则原理。

5.3 衡韵
知识点:掌握“对称”和“重复”两个有关“衡韵”的形式法则原理。

5.4 数列
知识点:掌握“比例”和“分割”两个有关“数列”的形式法则原理。

重点和难点:渐变、密集、重复和分割
第6章平面构成的创意手法(8学时)
6.1 形替
知识点:介绍构成的“变换”与“共形”手法。

6.2 联想
知识点:在联想模式中重点探讨情绪联想、影子联想和双关联想。

重点和难点:变换、情绪和双关
第7章主题构成(8学时)
7.1 解构
知识点:掌握打散构成和解构自然的创作手法。

7.2 重构
知识点:对异质同构、同质异质概念进行阐释,以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点和难点:对异质同构、同质异质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课堂讲授上采用多媒体PPT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图文并茂,易于视听传达,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课内外作业的训练以及优秀作品的讲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

建立“平面构成”QQ群,实现网络在线学习,学生有什么问题或老师发现了优秀作品,都可以发布在群聊或共享中。

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上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意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相关教学要求
七、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
后续课程:《色彩构成》、《图案》
八、考核方式
以布置课内外作业来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打分以考勤和平时作业两项考核为基本内容,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90%,无故旷课4次以上、累计超过16个课时的学生,取消其评定成绩资格,并建议其重修。

九、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吴卫、宋立新.平面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日]朝仓直巳,吕清夫译.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3] 赵殿泽.构成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4] 林家阳.图形创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5] 王化斌.黑白平面构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6] 王红卫、何沙.平面构成——设计基础教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7] 姜今.打散构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8] 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9] 陈小青.平面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10] 刘书堂、周大光编.平面构成法新解[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执笔人:年月日
审核人:晏铭2011 年12月10日
批准人: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