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i人民版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i人民版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专制时代晚期封建王朝建立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知识;
2、了解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那么和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
[重点]:明清王朝专制制度的措施和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难点]:明清王朝专制制度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宰相妨碍皇权的教训,下令罢除丞相职位,权分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并都直属于皇帝。
2.明永乐皇帝设立内阁制,使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其成员官位较低。
3.明朝皇帝为防止内阁威胁皇权,以司礼监的太监加以牵制,导致了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二】军机处
1.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为军机处。
2.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但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它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3.清代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4.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2.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那么是: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清朝中央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
4.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时期开始推行流官统治的做法,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施行“改土归流”,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统治。
[典型例题]:
1.从明朝设置内阁到秦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削弱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借题发挥]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置内阁和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事例,应注意把握。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了顶峰。
[知识巩固]:
1、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
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B〕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C〕
A秦朝清朝B汉朝明朝C秦朝明朝D秦朝汉朝
3、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B〕
A丞相胡惟庸的专权B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
C丞相制度阻碍了明朝社会发展D朱元璋希望一人独揽大权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B〕
A南书房的建立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制度的确立
5、近代中国的版图在何时基本奠定----------------------------〔D〕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前期
6、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A〕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B军机处的设立
C官僚机构的膨胀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7、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C〕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
8、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C〕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
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主管边疆地区设置的军政机构
9、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D〕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10,非选择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
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解析]:[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