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区总体规划2012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dd0c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e.png)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总体规划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生活质量和整体形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一、教学设施规划1.1 确定教学楼的位置和数量在总体规划方案中,需要确定教学楼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足够的教室容纳学生的学习需求。
1.2 设计现代化的教室教室的设计应该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包括灯光、空气流通、多媒体设备等,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3 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划方案还应包括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支持学生的实践学习。
二、校园环境规划2.1 绿化和景观设计校园环境规划应包括绿化和景观设计,营造宜人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建设运动场所规划方案还应考虑建设运动场所,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3 设立休闲区域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规划方案还应包括休闲区域的设立,提供学生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三、学生宿舍规划3.1 设计舒适的宿舍学生宿舍的设计应该注重舒适性,包括床铺、卫生间、储物空间等,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3.2 提供安全设施规划方案还应考虑学生宿舍的安全设施,包括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等,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3 提供社交空间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规划方案还应包括社交空间的设立,提供学生社交的场所。
四、交通设施规划4.1 设立交通枢纽规划方案应包括交通枢纽的设立,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行,提高校园的交通便利性。
4.2 建设自行车停车场为了鼓励绿色出行,规划方案还应考虑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提供学生骑行的便利条件。
4.3 设立校园巴士线路为了解决学生的出行问题,规划方案还应包括校园巴士线路的设立,提供便捷的校园内交通服务。
五、未来发展规划5.1 考虑学校未来发展需求在总体规划方案中,应该考虑学校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以适应学校的未来发展。
学校区域布局规划
![学校区域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3eb71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f.png)
学校区域布局规划一、校园规划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作为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校园规划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布局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空间布局设计校园区域布局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合理分配各个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首先,学校应设立教学区域,其中包括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
其次,需要建立活动区域,如操场、运动场等,为学生提供各种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场所。
此外,还应设置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区域,以及食堂和宿舍等生活区域。
三、自然与人工环境融合一个优秀的校园规划布局需要充分融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花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供学生与大自然亲近、休闲的场所。
同时,校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也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学校成为城市美景的一部分。
四、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校园规划中,应合理安排教室的大小和布局,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个人空间。
同时,要确保教室通风良好、采光充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校园内的噪音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对学生的干扰。
五、交通便捷和安全性学校布局规划还应考虑到交通便捷和安全性。
学校应设立合理的交通路线,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出行。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区域,提供足够的停车位,避免交通堵塞。
在校园布局中,还应设立灭火器材和避难场所,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六、多功能设施的建设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区域布局规划还应考虑建设多功能设施。
例如,学校图书馆除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可设置电子阅览室和自习室,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另外,学校还可以建设实验室、艺术教室等特殊的学科资源,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兴趣培养。
学校园区建设方案
![学校园区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ee1f5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a.png)
学校园区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学校园区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需求的增加,我们学校决定进行园区建设,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
二、总体规划1. 室内设施建设针对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需求,我们将建设新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核心设施,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 外部环境改造改造学校周边的道路、绿化带和休闲区,提升整个校园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三、教育资源建设1. 图书馆建设建设大型图书馆,引进优质图书和电子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和查找资料的机会。
2. 实验室建设建设现代化实验室,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促进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运动场地建设1. 室内运动场建设建设室内体育馆,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场地。
2. 室外运动场建设扩建足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等室外运动场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五、科技设备建设1. 信息化设备引进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提供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学习资源。
2. 网络覆盖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方便师生上网学习和交流。
六、美化校园环境1. 绿化工程增加校园的绿化率,种植花草树木,打造一个美丽的校园。
2. 艺术装饰在园区内设置艺术品和装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七、安全设施建设1. 监控系统在学校的关键位置设置监控设备,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2. 灭火系统安装灭火器和火灾报警设备,提高校园火灾应对能力。
八、环境友好建设1. 节约能源建立节约能源的机制和措施,降低学校的能源消耗。
2. 废物处理建立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教育,提倡环保行为。
九、资源共享1. 开放学校设施鼓励社区和其他学校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2. 举办社区活动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资源,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和义工活动。
十、配套设施建设1. 餐饮设施增设餐厅和食堂,提供学生的膳食需求。
2. 停车设施建设足够的停车场,为师生和访客提供方便的停车条件。
十一、后期维护与管理设立园区维护与管理部门,负责园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20121229最后定稿)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20121229最后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baf53cf1700abb68a882fb00.png)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的工作目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12〕26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县域基本情况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
全县总面积324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96米,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位于珠市乡境内,海拔2900.6米。
最低点刹界河,位于古达乡境内,海拔1230米。
全县共辖27个乡镇,9个社区(居委会),45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78.36万人,其中全县农业人口73.42万人,占总人口的93.69%,全县共有汉、彝、苗、回、布依、白等18个民族。
二、中小学基本情况及布局现状分析2012—2013学年度,全县有校内外7—12适龄人口数96911人,校内外13—15周岁适龄人口数50832人,校内外16—18周岁适龄人口数51086人;有完全小学293所,教学点49个,在校小学生101639人,小学教职工4869人,其中专任教师4764人;有中学53所,其中完中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独立初中26所、九年制学校18所,在校初中生49109人,在校高中生14292人;中学教职工312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2399人,高中专任教师540人。
学校2012——2015年发展规划
![学校2012——2015年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2bc1e352af90242a895e5ce.png)
甘南县聋哑学校2012—2015年发展规化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教育行政会议精神,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特教中心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纲要,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为主题,以创建省级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为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为出发点,强管理、强师资、强质量、强服务,全面推进学校特教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规划目标㈠办学规模高质量、实水平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三残”小学和初中段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到2015年,普及残疾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为10-12个班,其中小学教育段8个班,中学教育段2个班,学前班1个,高中教育段1个班。
㈡办学条件1.基础设施⑴合理布局现有校舍,并根据不同功能有重点地进行布置、装修、改造。
使普通教育、专用教室、教育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满足各类残疾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的需要。
⑵新建聋教育集体语训室、单训室、听力检测室、耳膜制作室;新建智障儿童智商测试室,完善智障教育家政室,康复室。
达到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
⑶完成地面硬化及校园绿化工作,改善体育设施,整洁校园。
努力改善学生生活及活动条件。
2.教学设备⑴按照国家教育部《全日制聋教育仪器配备目录》、《全日制弱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对照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设备配全应有的教学仪器。
⑵按照高中段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实改需要,参照普教初中和幼儿园配备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
⑶完善聋儿语训设备(单训设备,语言训练软件等),配置听力检测设备、耳膜制作设备。
⑷配置智商测试设备、康复训练设备。
⑸补充、更新图书、音像资料,师生人均图书量达到黑江省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
3.校园环境⑴重新规则设计校园绿化布局,增添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小品,营造花园式校园氛围。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a54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8.png)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一、总体概述近年来,我校发展迅速,校园面积扩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设备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的整体建设,特制定了本总体规划方案。
二、校园规划1.校园布局校园布局主要分为教学区、行政区和生活区。
教学区位于校园的中央位置,包括教学楼、实验室等,行政区位于教学区的西侧,包括行政楼、教师办公室等,生活区位于校园的东侧,包括学生宿舍、餐厅和运动场等。
2.教学设施建设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区建设新的教学楼,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在实验室更新设备,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此外,建设图书馆,配备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自习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校园环境美化校园环境美化是提高师生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
在校园内增加绿化面积,修建花坛和草地,种植花草树木,使校园更加美丽。
同时,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增设垃圾分类桶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校园的整洁和卫生。
三、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理念。
同时,加强对外招聘,通过公开招聘或引进优秀教育人才,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2.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和进步意识。
设置多个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同行评价等。
通过定期评价和反馈,为教师提供个人发展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1.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估。
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推行新课程,提倡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学生发展和生活管理1.学生发展2.生活管理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宿舍楼和配套设施,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
纳雍县2012学校布局调整规划(12.28)
![纳雍县2012学校布局调整规划(12.28)](https://img.taocdn.com/s3/m/7ccdcdbdf61fb7360b4c6556.png)
纳雍县2012学校布局调整规划(12.28)纳雍县2013—2015年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为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基础教育资源,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府发办〔2012〕2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纳雍县2013—2015年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一、县域基本情况纳雍县位于东经104度55分40秒至105度38分4秒,北纬26度30分16秒至27度5分54秒,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南部,境内山高坡陡,地理切割深,多峡谷,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全县东西相距56公里,南北相距48公里,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19个民族,总人口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772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9.5﹪。
辖25个乡(镇)479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
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83.5亿元,财政总收入16.0999亿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3570元。
二、中小学基本情况及布局现状分析(一)中小学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小学324所(含教学点),初级中学25所,完全中学4所,高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教师4237人,初中教师2382人,普通高中教师829人,特殊学校教师27人,小学在校生110587人,初中在校生45480人,高中在校生13242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71人。
(二)中小学布局现状分析1、学校布局不尽合理。
全县小学校均规模387人,其中324所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农村学校就有66所,占小学学校数的20.4%,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使学生大面积无序流动,造成城镇“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县城小学最大班额128人,初中最大班额115人,平均班额均为90人左右。
2、教师队伍数量不够、结构失衡。
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
![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ca95ca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1.png)
规划展示您的当前位置: >>>>正文校园规划设计情况介绍点击: 3127太原科技大学于2012年9月25日通过招标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进行新老校区规划设计;新老校区位于西中环窊流段东西两侧..一、规划设计依据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3.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太原科技大学办学规模的批复晋教发20157号..4.太原市政府关于〈窊流东社片区局部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用地控制性规划方案〉的批复并政函2011130号5.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二、规划原则1.新老校区按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板块进行布局..2.校园整体规划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发展的文化积淀..注重科技、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节能型校园、环保型校园、数字化校园相统一..3.以人为本;建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校园环境;能引导和影响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能给人们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4.整体体现简洁大气、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疏密有致的布局特色..5.建筑追求现代、简洁;明快;协调..简洁中有风格;形态上和谐;富有层次感;饰以统一的标志;在统一中有变化;体现教育、文化品位..6.建筑的造型体现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北方建筑的特点;将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三、规划目标:1. 新老共生校园新老校园有机衔接;合理进行学科布局;突出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主题模块;既达成功能互补;又体现整体效应;展现学校多远融合、兼容并蓄的气质..2. 交流共享校园学术共享;促进学科集群发展;院落空间;构建多层次社交场所..3. 特色人本校园注重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强化装备制造学科的个性特色;创造厚重大气的整体建筑风貌与独具魅力的形象气质..以人为本;塑造人性化空间尺度..4. 绿色生态校园基于多元和谐理念;有机组合校园内绿地、水系、广场、庭院、步道等充满情趣的开放空间;形成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围合度、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体系..5. 可持续发展校园节能环保;建设低碳的生态型校园;精明增长;保证学校可持续的自然发展..四、规划结构与布局1. 规划结构1两大片——两校区总体“簇群”式布局:“两大片”即以西中环高速公路原窊流路为界划分的老校区与新校区..规划在总体布局上采用“簇群”式布局方式;利用西中环高速路分隔成新老两块校区;各自校区都具有教学;生活;体育等功能;校方在学科集群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分区规划..老校区位于西中环高速公路原窊流路以东;总用地面积 25.20 万平方米..老校区重点建设传统特色学科;提升服务重型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新校区位于西中环高速公路原窊流路以西;总用地面积 43.21 万平方米..新校区倾力打造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智库”平台;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工科为主体、文理科为两翼、多学科综合与协调发展的格局..2一整体——新校区“功能集中”式布局: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用地由四块自然用地组成;同时又被漪汾街、倒渣东路十字交叉穿越分为四块..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没有关联;规划用地面积十分紧张..考虑到科大学科建设长期弹性发展的可能..现阶段;科大的教学科研既涵盖特色核心学科;又有新兴学科;其教学科研规模一直在持续发展变化;这也导致了每个学院、学科的学生数也在不断变化..为使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为利于学校弹性发展;在新校区的规划布局上采用了经典的传统模式——“功能集中”式布局;即将教学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这四大区集中布局..为解决“新校区各地块间车辆穿越漪汾街;干扰城市交通”的问题;在新校区四个地块的主入口附近;设置下穿隧道出入口;设 8 米双车道隧道;下穿漪汾街;使得漪汾街南北两侧相对地块可直接利用下穿隧道连通;同时;将倒渣东路两侧地块车行次入口相对设置;将新校区四个地块的车行系统相连接环通;形成地块间的环路..至此;新校区间车辆通行可在不干扰城市交通的情况下自成一体;便捷通达..为解决“学生穿越规划市政道路”的问题;在规划设计中;于漪汾街南北地块校园人流较为密集的场所附近设置地下通道口部;在地下规划设置穿越漪汾街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内设置文化廊等艺术设施;在地下通道口部附近设置小型商品售卖点;小型咖啡吧等休闲区域;以吸引学生人流通行.. 同时在在学生食堂 I 与公共教学楼之间架设过街人行天桥;以分散地下通道的人流..该天桥在漪汾街道路两侧有楼梯可直接从室外进入;也可以直达公共教学楼和学生食堂内部;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横穿漪汾街的问题..考虑到倒渣东路在南端西山支线铁路处截止;是一条尽端路;因此;在新校区中部车流较少;考虑在未来建设中与交通部门协商;于东西四个两两相对的车行次入口附近设置红绿灯及人行横道线..作为东西两个组团的主要人行交通联系方式..3四纵轴:四条南北向景观轴;平行布置..最东侧为老校区景观轴;从南向北串联图书馆、行政综合楼、教学实验综合楼、科大历史纪念园等标志性建筑及空间..由东向西第二条景观轴为新校区线材厂地块景观轴;由南向北将科研中心、图书馆及周边学院楼串联为一个整体..从交通上设有地下通道联结南北..统领南北两个地块..由东向西第三条景观轴为倒渣东路沿线休憩广场;成为新校区中间的重要休闲绿带..从交通上设有地下通道联结南北..最西侧的轴线为南社地块景观轴;以一条南北向景观轴贯穿整个用地;一条联系南北的校内车行主干道设置其中;两侧分别设有步行道;由北至南依次设置各主要建筑及场地:共教学楼群、后勤公共服务平台、体育场、学生食堂 I、风雨操场等主入口广场;用这一条轴把整个用地的功能串联起来..同时在各主入口广场之间;间隔布置绿化景观;又使其成为一条生态绿轴;辐射整个地块..交通上设有人行天桥联结南北..4双核:即位于新老校区核心位置的两个公共资源共享区:老校区的公共资源共享区南北向布局;由图书馆、行政综合楼、教学实验综合楼以及系列广场和绿地组成;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新校区的公共资源共享区主要包括师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图书馆、行政楼、协同中心等公共性建筑;位于两条东西向联系轴之间;与周边功能区联系便捷..未来漪汾街建成后;公共资源区将成为道路沿线展现新校区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群..2. 功能布局:1教学区——老校区图书馆及新校区图书馆:老校区图书馆位于南北空间轴线南端;予以保留..新校区图书馆设置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综合功能;安排在东西向步行轴线与南北向空间轴线交汇点;位居整个新校区的核心部位..图书馆作为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总高10层;整体呈方形形态;周边围合绿化广场;其形象与装备制造业稳重、大气的气质吻合..——公共教学楼群:老校区以 16 层的教学实验综合楼为主要的公共教学场所;保留 11 号教学楼和 18 号教学楼;同时在中心广场东侧新建 L 型教学实验楼;满足老校区公共教学要求..新校区的公共教学楼位于漪汾街以北地块东侧;“日”字型布局;形成围合式组团;围合出有利于交流共享的庭院空间..——实验实训中心老校区基础实验安排在 16 层的教学实验综合楼;并在其东侧新建实验楼以满足基础实验的要求;与保留的金工车间、工程培训中心一同成为老校区的实验实训中心..各专业实验空间及实训基地与学院教学楼组合设置..新校区的实验实训中心是图书馆东北侧的实践教学楼..同时;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与各专业学院教学楼组合设置..——专业学院与专业实验室:本设计在新校区安排了应用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外语学院、环境与安全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经济与管理学院等 11 个学院..规划首先根据学科的相似性;将相关或相近的专业学院组合为 4 个群落..每个学科组团均采用围合式建筑布局;并混合设置、教学、实验、研究、办公等综合功能;同时布置了科研中心;形成“教实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术共享功能区..2行政办公区:老校区的校级别办公设置于行政综合楼;其西侧的礼堂也予以保留..老校区校门北侧新建学校档案研究中心;形成这个老校区行政办公区..新校区文法教学楼设置于图书馆的东南侧;靠近西中环和老校区;便于对外联络..3生活区:——学生公寓及生活服务设施老校区保留校内 8 号、10 号学生公寓;并在老校区东南角、主环路外侧加建 L 型 13层学生公寓楼..在老校区东面的外环路西侧;南北各建一个食堂..另在新建 L 型 13 层学生公寓楼东侧;增设学生活动中心;内含浴室..新校区学生公寓集中在西南角南社南地块及南侧窊流地块;与其北侧的、东侧两个食堂形成新校区学生生活区..新老校区的新建食堂均考虑节能环保要求;设置太阳能系统;并在各地块设置中水处理系统..4体育运动区:——体育馆与风雨操场老校区体育场地块的现状体育馆予以保留..为避免重复建设;新校区不再另设体育馆;而是将风雨操场与浴室锅炉房相结合;作为学生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设置于新校区西南侧学生生活区内..——室外运动场老校区体育场地块的 400 米田径场及篮排球、网球场均予以保留..新校区于窊流地快科研中心南侧设置篮球场;同时在南社地块西北侧沿街;配备 400米标准田径场;与其南侧风雨操场结合;便于生活区的学生就近使用..——后勤服务用房后勤服务主要包括:收发室、门卫、配电房、仓库、锅炉房、维修、车库、水泵、消防水池、调压站、热力站等附属用房.. 我们在新校区南社地块北侧;公共教学楼北面;设置后勤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用于事务办理及后勤办公..其余附属用房则在校区内分散布置..五、绿化景观设计1. 景观体系设计强调“景观生态网络”的建构..整体绿化结构以生态“绿色轴线”为核心..通过贯穿南北的绿化走廊向四周渗透与延伸;形成网络状绿化体系..充分考虑到太原的气候特点;通过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选用常绿、针叶乔木和灌木、花草;以营造自然、清新宜人的校园环境..1核心景观带:新校区核心景观带位于新校区中部;沿图书馆到科研中心;南北向展开..老校区核心景观带位于老校区中部;由北向南沿一系列广场及主要建筑;最后穿过历史科大纪念园;止于体育广场..2沿街绿带:沿街绿带位于位于市政道路侧校园沿街;并与核心景观带共同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沿街绿带不但是城市与校园之间的绿色缓冲区;同时容纳步行交通、休闲观景、交流共享等多重活动;场景丰富;充满活力..3院落绿地校园内各个功能组团通过建筑围合或半围合;形成组团级的办公共办私密院落绿地..院落绿地作为师生最佳的共享交流空间;重点强调场所感与归属感;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穿插与灰空间的构建;并力求创造恬静精致的氛围..2. 景观轴线——“四纵”:四条南北向景观轴;平行布置..最东侧为老校区景观轴;从南向北串联图书馆、行政综合楼、教学实验综合楼、科大历史纪念园等标志性建筑及空间..由东向西第二条景观轴为新校区线材厂地块景观轴;由南向北将科研中心、图书馆及周边学院楼串联为一个整体..统领南北两个地块..由东向西第三条景观轴为倒渣东路沿线休憩广场;成为新校区中间的重要休闲绿带..最西侧的轴线为南社地块景观轴;以一条南北向景观轴贯穿整个用地;一条联系南北的校内车行主干道设置其中;两侧分别设有步行道;由北至南依次设置各主要建筑及场地:公共教学楼群、后勤公共服务平台、体育场、学生食堂 I、风雨操场等主入口广场;用这一条轴把整个用地的功能串联起来..同时在各主入口广场之间;间隔布置绿化景观;又使其成为一条生态绿轴;辐射整个地块..3. 绿化设计规划建设中遵循地带性原理及适地适树原则;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并引用取得成功的外来优良树种;特别是彩色树种的规模化引种与选用;选择稳定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以丰富与稳定多样化的森林群落和形成特色化丛林风景..1尊重现状根据绿地范围内的土壤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确定结构和分区;将人工生态景观与原生生态景观有机结合;并按照林木种植、生长、养护管理所需要的条件;对现状进行适当的地形整理..2适地适树树种规划上;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地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多样性的需要;种植能够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外来植物;以彩色植被为主..这样既能有利保证树木良好的生长态势;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树木养护的成本..3功能优化综合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植物群落规划设计;既能充分展示现代人的生态理念和自然生态观;也有利于后期的经营管理维护..4景观多样在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生境类型、群落组合等方面塑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以人为本;方便舒适;做到“林园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联”体现自然特色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六、建筑布局与形态1、总体建筑形态与风格采用了新老对比共生的设计手法;在老校区规划中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老校区的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作为重要地标建筑节点加以烘托;又设置了历史科大纪念园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空间节点..在新校区规划中;主要以现代建筑为主;在建筑形态和立面意向上;注重厚实、稳重、有力、工业化的风格;以突出科大以“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学科为特色的特点;并且与科大“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校训所表达的意蕴相吻合..2、建筑空间组合在空间组织上强调学科的交叉和发展;采用院落式布局..建筑间的庭院、平台、连廊为师生提供了多层次交往空间..教学楼组群相对集中;能在同一建筑群内实现多种教学活动以及师生的日常交流..建筑主体平面呈南北向布置;南向布置教室;北向布置各类附属用房;形成具有半开放式的交流空间..校园主要建筑群具有类似的空间单元特征;形成自身的显着特征..大部分的建筑控制在五、六层高;使之充分满足教学活动的特点并有利于增强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建筑群体呼应场地;学生宿舍南北向布置;整齐统一;在立面处理上;力求简洁大方;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氛围.. 图文信息中心作为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现代、简约;建筑极具雕塑感和整体感..3、建筑色彩和细节建筑设计追求现代简约、开放灵活;色调以橘红色为主;结合白色色的穿插体量所形成富于雕塑感的建筑;通过面砖和玻璃组成富有质感变化的墙体;创造出独具特色、富于现代感和人文气息的建筑群体;犹如乐谱上跳动的音符;活泼而富有旋律;灵活而充满畅想..建筑细节应是含蓄内敛、古朴淡雅、愈久弥新..因此;在选材上采用橘红色毛面面砖、素钢与玻璃;使其成为校园历史永恒的见证..4、有文化特点的建筑空间——围合式院落校园是满载难忘岁月的载体;用现代的手法演绎传统的校园空间;体现了校园的文化氛围..新校区建筑空间延续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精髓;各建筑组群均以围合或半围合手法形成开放的建筑院落;使各个建筑空间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领域感----即“场所”精神..七、规划设计指标总建筑密度19%;总容积率0.89;绿化率34.3%;机动车停车位1271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000个..八、建设规模南社部分:南社部分主要由食堂及后勤用房、教学楼、风雨操场以及体育场三大块组成..南社项目建设指标一览表线材厂部分:线材厂部分由图书馆和专业教学楼组成..线材厂项目建设指标一览表窊流部分:窊流部分建设内容为科研楼、食堂、宿舍..窊流项目建设指标一览表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邮编:030024。
综合大学校园规划2012基础知识
![综合大学校园规划2012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760dc6da98271fe910ef975.png)
景观大道:中央及两侧均设绿化,每侧 米宽车行道 米宽车行道, 米人行道 米人行道。 景观大道:中央及两侧均设绿化,每侧7米宽车行道,4米人行道。 主干道级采用14米宽路 中间2车道 两边各3- 米宽人行道 米宽路, 车道, 米宽人行道。 主干道级采用 米宽路,中间 车道,两边各 -4米宽人行道。
支路采用7米宽与 米宽 支路采用 米宽与5米宽 种,人车混行。 米宽与 米宽2种 人车混行。
指人行车行共存的情况下, 指人行车行共存的情况下,对 车辆进行一定的限制, 车辆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步行者给予 优先权。多用于老校园改造。 优先权。多用于老校园改造。 采用非直线化道路,单向通行汽 采用非直线化道路, 限定车速, 车,限定车速,或定时限制等方法来 实现。 实现。
德国奥格斯堡那奴校园内的轨道交通
4.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
顺应地形 结构清晰、道路分级(主干道、次干道、 结构清晰、道路分级(主干道、次干道、支 步道) 路、步道) 流畅, 流畅,各功能区对外联系便捷 以人为主, 以人为主,人车部分分流
大学校园的交通组织多采用“人车部分分离式” 大学校园的交通组织多采用“人车部分分离式”和“步行者优先空间”的形式。 步行者优先空间”的形式。 (1)平面上的分离。常见的有采用内、外环设置的手法,以外环作车行系统,内环 平面上的分离。 平面上的分离 常见的有采用内、外环设置的手法,以外环作车行系统, 作步行系统,尽可能做到少交叉。外环以外设置各种辅助用房和对外设施, 作步行系统,尽可能做到少交叉。外环以外设置各种辅助用房和对外设施,外环内设 置教学设施、绿化等,创造一个校园步行系统。 置教学设施、绿化等,创造一个校园步行系统。
2.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根据用地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规划与设计。 根据用地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规划与设计。 集约化、整体化、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分配资源, 2)集约化、整体化、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分配资源, 符合教育社会化、学科交叉、重组等功能需要。 符合教育社会化、学科交叉、重组等功能需要。 环境均好,人性化设计。 3)环境均好,人性化设计。 节能、生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4)节能、生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扬。 5)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扬。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c24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c.png)
学校总体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我校决定制定一份全面的学校总体规划方案。
本方案将从校园建设、教学资源、学生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以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二、校园建设规划1. 校园面积与布局:学校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将按照合理的布局规划校园各功能区域,包括教学区、生活区、体育区、文化艺术区等。
2. 教学楼建设:根据学校规模和教学需求,将建设新的教学楼,提供充足的教室资源,并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3. 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为了提升科研水平,将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
4. 图书馆和自习室:学校将加大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建设力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资源规划1.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招聘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创新: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4. 教育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如智能教室、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
四、学生服务规划1. 学生社团和活动:鼓励学生参预各类社团和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领导能力。
2. 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匡助学生顺利就业。
4. 学生宿舍:改善学生宿舍条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安全的生活设施。
五、财务支持和管理1. 资金规划: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确保学校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2. 教育经费: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3. 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总体规划
![学校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2ccaa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6.png)
学校总体规划一、背景介绍学校总体规划是为了有效管理和发展学校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划范围、规划原则、规划内容等。
二、学校发展目标1.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资队伍和完善教育设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 增加学校知名度: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举办学术活动等方式,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3. 建设优质校园环境:改善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加入学校。
4. 增加学校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规划范围1. 教学楼规划: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以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2. 学生宿舍规划:合理规划学生宿舍的数量和布局,提供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
3. 校园交通规划:规划交通路线和停车场,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4. 绿化环境规划:规划校园绿化带和景观区,提供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
5. 运动场馆规划:规划体育馆、游泳馆等运动设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
四、规划原则1. 教育优先原则: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公正原则:保障每个学生的平等机会,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
4. 创新发展原则: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
五、规划内容1. 教育教学规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规划,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
2. 师资队伍规划: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学生发展规划: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4. 校园环境规划:规划校园建设和绿化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5. 学校管理规划:制定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六、总结学校总体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方向,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知名度。
学校区总体规划
![学校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bddae5db52acfc789ebc972.png)
学校区总体规划2012富蕴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规划方案我校根据富蕴县对城区总体规划,为把校区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风格独特的花园式、生态型的校园,要求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具有超前性、体现时代性、具有现代性、体现活泼性,做到人与景物的和谐统一,特将规划设计的有关事宜分述如下:一、总体规划思路(一)总体规划理念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长体,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因此,校园总体规划应达到具有:活力、简约和宽松的境界。
活力——象征校园是一个生命体,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不断发展。
简约——崇尚现代科学严谨、简洁的精神。
宽松——塑造培养人才个性和潜力发展的土壤,创造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良好功能关系。
(二)总体规划原则1.系统论的原则总体规划始终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地、全面地、系统地考虑问题。
2.动态设计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3.生态保护的原则利用校园丰富的自然环境,营造洁净、高效、人性化的生态环境,注意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避免建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保持环境的整体性。
4.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校园的发展、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
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
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5.绿色校园的原则规划设计紧扣“花园式校园”的主题设计各种功能用房,体现环境意念和绿色校园的文化内涵,创造有利于师生学习、活动与教学科研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
(三)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根据校区地块呈长方形的特点,总规划布局把功能相同和相近的建筑适度聚集,形成两大功能区块格局,从而节约土地资源,共享公共空间。
[整理]-2012三年规划完成稿
![[整理]-2012三年规划完成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70333f763231126edb11f0.png)
2010-2012年发展规划一、发展背景分析(一)基本情况:1.学校历史沿革: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座落于青岛濮县路10号,前身是1996年濮县路小学与四川路第二小学合并成立的四川路小学。
同年6月1日,青岛四川路小学更名为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建校之初被确立为山东省小班化实验学校,学校以“小班化”的实验研究为突破口,以“追求民主化,高质量的教育”为教育理想,完成了市南区规范化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
2000年“小班化的实验研究”初见成果,总结出了《小班化教学“三动六步”教学模式》,得到了市、区教科所的认可,同年在“青岛市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上,展示了“三动六步”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成果,并介绍了实验的进展情况。
2006年至2009年,学校借助专家资源,运转三个“名师工作室”,依托教育科研课题“主体能动教学法”研究,推广应用“三动六步教学模式”,减负提质,逐步形成了开放的“校园博客”文化,“雁阵式”团队运作高平台发展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改实验的积极性,唤醒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动性,拥有了一支整体素质趋于优良的教师队伍。
传承三大主题系列活动——“花仙子”实践体验系列活动、“小书虫”快乐读书系列活动、“小健将”强身健体系列活动。
努力构建以实践、体验、探究活动为载体的本土化育人体系。
引入“和谐精心操”关照师生心理健康;国际跳棋、射箭等特色课程,以及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的童年添姿加彩。
丰富社区实践基地,形成了各年级有基地,相互联通,递增发展的格局。
开设“家长学校大讲堂”,设立“家长进校园开放周”,推广“蓝色超人——母子共营网上精神家园”育子经验。
加入青岛市气象学会,与部队共建,与岛城各界名人互动,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十位博士担任学生成长辅导员,用长远的眼光办现在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完美生活做准备,进一步凸现了“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2006年至2009年,学校借助专家资源,依托教育科研课题, 运转三个“名师工作室”,在信息技术、社会资源搭建的平台上,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总体规划
![学校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eb660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f.png)
学校总体规划学校总体规划是指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总体规划的标准格式,包括目的、范围、内容、流程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1. 目的:学校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2. 范围:学校总体规划的范围涵盖学校整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环境、设施设备、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
3. 内容:学校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和定位,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
3.2 校园规划:规划学校的校园布局,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等,确保校园环境的美观和功能合理性。
3.3 教学设施规划:规划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确保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支持学校的教学需求。
3.4 人才队伍规划:规划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计划。
3.5 学科专业设置规划:规划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包括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等,确保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匹配。
3.6 教育教学改革规划:规划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包括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等,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4. 流程:学校总体规划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调研和分析:对学校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现有资源和问题等。
4.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学校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指标。
4.3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校园规划、教学设施规划、人才队伍规划等。
4.4 审批和修改:将规划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根据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5 实施和监督:将规划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建设和改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5. 实施:学校总体规划的实施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包括校领导、规划部门、财务部门、建设部门等。
学校总体规划
![学校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8ff0f5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8.png)
学校总体规划一、背景介绍学校总体规划是为了有效地规划和管理学校的发展,包括校园建设、教学设施、学科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二、校园建设规划1. 校园规划布局学校总体规划应包括校园的规划布局,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的位置和面积分配,以及道路、绿化、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2. 教学楼和实验室建设学校总体规划应确定教学楼和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和设备配置。
教学楼应满足教学、实验、办公等需求,实验室应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安全设施。
3. 学生宿舍建设学校总体规划应合理规划学生宿舍的建设,包括宿舍楼的数量、楼层高度、房间布局等。
宿舍应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
4. 图书馆和图书资源学校总体规划应确保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资源的配备。
图书馆应提供充足的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
三、教学设施规划1. 教室和教学设备学校总体规划应确定教室的数量、大小和功能布局,确保教室能够满足不同学科和课程的教学需求。
教室应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实验室和实践设施学校总体规划应规划实验室和实践设施的建设和配备。
实验室应满足各学科的实验教学需求,实践设施应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等。
3. 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学校总体规划应确定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的建设和布局。
体育场馆应满足学生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需求,运动设施应包括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
四、学科设置规划1. 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学校总体规划应确定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的方向和范围。
学科设置应综合考虑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需求,专业设置应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相结合。
2. 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学校总体规划应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的配备。
课程设置应合理安排各学科的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教学资源应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软件等。
五、人员配置规划1.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总体规划应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c0eddf240c844769eaeeb7.png)
**区2010—2012年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征求意见稿)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年)》和《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城区学校大班化严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区学校建设力度,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快速发展。
从2010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
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区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一)学校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20所,其中:高级中学 2 所,职业学校 1 所,初级中学12 所,小学 106 所(其中中心小学 6 所,城区小学4所,村总校96所;另外村级以下教学点 47个)。
教职工2896 人,教学班1180个,在校学生48684人,其中普通高中 2697 人,职业学校800 人,初中15243人,小学30708 人、幼儿园 6449 人。
(二)学校校舍及用地状况全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359528平方米,其中高中28094平方米,初中138502平方米(职业学校),小学192932平方米。
其中,砖混结构305920平方米,占全区校舍总面积的85.1%;砖木结构53608平方米,占全区校舍总面积的14.9%。
全区中小学现有危房面积246049平方米,其中高中17230平方米,初中81323平方米,小学147496平方米。
高中、初中、小学危房率分别为7%、33%和60%。
全区高中、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10.4平方米、8.83平方米、6.4平方米。
按标准化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园用地严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区总体规划2012
富蕴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规划方案
我校根据富蕴县对城区总体规划,为把校区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风格独特的花园式、生态型的校园,要求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具有超前性、体现时代性、具有现代性、体现活泼性,做到人与景物的和谐统一,特将规划设计的有关事宜分述如下:
一、总体规划思路
(一)总体规划理念
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长体,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因此,校园总体规划应达到具有:活力、简约和宽松的境界。
活力——象征校园是一个生命体,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不断发展。
简约——崇尚现代科学严谨、简洁的精神。
宽松——塑造培养人才个性和潜力发展的土壤,创造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良好功能关系。
(二)总体规划原则
1.系统论的原则
总体规划始终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地、全面地、系统地考虑问题。
2.动态设计的原则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3.生态保护的原则
利用校园丰富的自然环境,营造洁净、高效、人性化的生态环境,注意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避免建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保持环境的整体性。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校园的发展、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
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
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5.绿色校园的原则
规划设计紧扣“花园式校园”的主题设计各种功能用房,体现环境意念和绿色校园的文化内涵,创造有利于师生学习、活动与教学科研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
(三)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根据校区地块呈长方形的特点,总规划布局把功能相同和相
近的建筑适度聚集,形成两大功能区块格局,从而节约土地资源,共享公共空间。
总图布局形成两大功能区块:第一区块:教学区。
该区是学校公共设施综合体,将教学主楼、活动场等组合在一起,形成校园的主体建筑群。
第二区块:活动区。
该区是体育设施群组,由室外田径场、地下冬季训练室等构成,形成校园的体育活动中心。
(四)功能分区的建议
1、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
循以人为本原则,利用规划设计的手法,以环境艺术和景观设计为烘托,充分体现建筑物的空间形态和校园环境的内在联系。
校园整体规划要视野开阔,景观气派。
2、规划要与地区文化、区域文化相结合,把校园文化融入学校总体规划之中。
规划设计要与地区气候、地形特征相协调。
3、要突出校园环境建设,根据规划区内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规划区内以活动场、绿带、树木、流水等,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实现春华、夏荫、秋实、冬绿,使校区成为四季常绿、花园式、生态型的校园。
4、建筑风格应朴素、简洁、典、大方,具有鲜明的个性,寓意于校园。
5、设计应重点考虑标志性建筑。
与原有建筑的衔接。
6、总体规划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
7、新校门要与校园整体风格相适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重点学校的特点。
8、所有强弱电、管网均采取暗铺。
9综合布线设计,各建筑均设置通讯、网络、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等端口。
10、校区地块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
二、2012年,校园建设规划:
1、中学生课桌凳:400套,每套450元,共计18万元。
2、会议室会议桌:70套,每套600元,另加主席台桌凳4套,每套1000元,共计4.6万元。
3、电子屏幕(LED),学校大门口6平方米,小学楼13平方米,四楼会议室5平方米,预计12万元。
4、校园电视台班班通需要电视20台,每台4000元,预计8万元,布线安装费4万元,共合计12万元。
5、电子备课室需电脑20台。
每台4000元,预计8万元。
6、粉刷中学部教学楼内外需要20万。
7、学楼前拆迁后空地绿化、美化及文化长廊建设共1865平方米,需要50万。
8、学校后操场两家住家户拆迁需要100万。
9、篮球场安装高杆灯6盏,厕所前安装路灯4盏,教
学楼前安装路灯5盏,每盏4000元,共计6万元。
10、由于学校连年扩班,学校校舍已经不够使用,需再盖4000平方米综合楼一幢。
11、配备图书。
12、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室。
荐XX学校2011年“治庸问责”汇报材料荐2011年市共青团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报告荐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荐突出实践特色推动富民强村荐县商务局四年来运行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