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物理
(本试卷共四大题,34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B.分析论证
2.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常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细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4.右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的信息,能做测温物质在我国各个地区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5.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6.在“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一道辩听题:“先听音乐,然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
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
熔点/℃0 -39 -117 -114
沸点/℃100 357 78 35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斑马倒影C.手影D.日全食
第5题图
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者均可
7.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在炎热的夏天,能够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办法是
A.打开电风扇 B.向地面洒些水 C.关闭房门 D.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8.如图所示,小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能看到的全身像的图是
A B C D
第8题图
9.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10.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第10题图
11.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
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
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 B.红外线
C.可见光 D.紫外线
第11题图12.如图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
清.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
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
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
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4. 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______________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________________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
15.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若将镜面转过30°角,
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16. 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17.分析右表可知:在-50
酒精处于___________态.
18.身高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5米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米,像与人的距离为米,若人向前1米,则人和像间的距离缩短了_________米,此人在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如图,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
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
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
__________.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或
“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20.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
物质熔点(℃) 沸点(℃)
水银-39 357
酒精-117 78
第19题图
第16题图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发生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塔,工作人员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2.有一种液面微变监控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的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
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
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
S1点移到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 (选填“上升”
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1
和S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三、作图与实验题(32分)
23.(1)(2分)如图甲所示,AO为一条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β.
(2)(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2分)在图丙中作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4.(3分)(1)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⑵如右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
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 如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第24题图
光束发射器
光电转换接收器
S2S1
液体
第22题图
第23题图丙
A
O
甲A

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
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答:__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6.(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 15°75°
2 30°60°
3 45°45°
第26题图
(1)如图甲,当E 、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冰的温度/℃-20 0 0 0 0 10 20 30 …
冰的状态固态固液固液固液固液液态液态液态…
蜡的温度/℃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
蜡的状态固态固态固态粘稠变稀液态液态液态…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晶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选填“冰”或“蜡”);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晶体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_℃. 28.(8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_的位置.(选填“A ”或“B ”)
(2)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__(选填“内焰”或“外焰”)加热.
(3)实验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10min 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在图乙中,___________图是沸腾时的现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1.5
93
94
96
98.5
100 100 100 100 100
97
94
(4)请你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 .
(5)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_.
(6)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可行的办法: . 四、应用与设计题(20分)
29.(2分)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9题图
心脏振动的波形
音叉振动的波形
第28题图


温度/℃
时间/min
温度/℃
时间/min
温度/℃
时间/min
温度/℃
时间/min
A
B a
b
A B
C D

30.(4分)20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甲流”后的第一症状就是发热,需及时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示意图,请你说出它们的二个不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 .猜想与假设
B .得出结论
C .分析归纳
D .实验研究
E .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2.(3分)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左右.
(2)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3分)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抽气
第31题图
第30题图
第32题图
温度/℃
时间/min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4分)如果我们学校要新建一所分校,让你综合考虑声、光、热等因素来规划校园建设.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要建教学楼一幢(8层,内有教室,教师办公室,占地面积80m×10m),操场一面(占地面积160m×80m),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建筑.现在请你来规划操场和教学楼的位置,请用简图画出操场和教学楼的平面分布图,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说明:只需用方框表示操场和教学楼,并在方框内写上名称.不要求严格按照比例尺寸,只要大致符合即可.

从声、光、热等方面考虑,你设计的理由是:(至少说出2点)
(1);
(2).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答案
13.振动大于14.紫外红外15.0° 60°16.29 29摄氏度不能17.固液18.1.6
5 2 不变19.能量响度20.漫反射各种21.熔化汽化液化22.上升没有
三、作图与实验题(32分)
23.略24.(1)BAFCDE (2)①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②读数时斜视了25.(1) 较黑暗蜡烛B (2) 相等垂直相等 (3) B 26.(1)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关系靠近(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填“反射角判断错误”可得分;只表达出“反射角测量错误”的不得分]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7.(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2)冰有一定的熔点,蜡没有一定的熔点(3)冰(4)0 28.(1)B A (2)外焰(3)100 b (4)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B (6)减少水量用热水加热杯口加盖……等只要方法合理即可得分
四、应用与设计题(20分)
29.它们都是有规律的30.(1)分度值不同(2)量程不同 (体温计上有缩口等) 31.(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在鼓面上洒一些细沙子或小纸团……(合理即可)(3)①(4)EADCB 32.(1)22 (2)温度随着时间不断降低,但降低得越来越慢,直至温度不变(2分) 33.(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34.平面图如图所示
理由:(1)教学楼离马路远一点,防止噪声污染(2)教学楼沿东西走向,可以更好地采光(所给答案仅作参考,尺寸不必要求太严格,学生有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即可),理由各1分,教学楼和操场平面图各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