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博物馆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客家博物馆作文
《梅州客家博物馆之旅》
一进到梅州客家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踏入了时光机,嗖的一下就回到了客家先民们的世界。

先说这博物馆的建筑,那就是个大讲究。

青瓦白墙,透着一股子古朴劲儿,就像个低调的老学究肚里装着满满的故事。

馆门长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像个严肃的管家迎接八方来客。

一进去,目光就被那各式各样的客家传统服饰给吸住了。

那些衣服颜色没有很扎眼,就像是土地和山川孕育出来的色彩,很质朴。

我凑近了瞧其中一套蓝色布衫的,那布料摸起来糙糙的,可是仔细看上面的针脚细密得很呢。

我就想啊,以前的客家老奶奶得花多少功夫才能把这衣服缝得这么精致呢。

想着想着,脑袋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昏黄的灯光下,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着衣服,针穿梭在布间,阿婆的手像灵活的小燕子。

旁边小炉子里的火噼里啪啦地烧着,那暖融融的光把屋子都染上了温馨的色调。

这么一件衣服,说不定是哪家姑娘要嫁人了,阿婆精心准备的嫁衣嘞,这里头满是家人的爱和期望。

再往前走,看到那些客家传统农具更是有趣。

有个特大号的犁,黑不溜秋的,看着傻愣愣的,但是它可承载了农耕时代客家人民的希望啊。


犁乍一看呀,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虽然表面坑坑洼洼的满是岁月的痕迹,但正是这些痕迹见证了曾经热火朝天的农耕岁月。

旁边还有个小箩筐,编箩筐的藤条互相缠绕着,就像邻家小孩手拉手似的。

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农村,小伙伴们老是趁着大人不注意,把这些箩筐扣在头上当帽子,模仿着电视里的大侠,相互之间滑稽地比划着。

那时候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纯粹,就像这古老的客家生活一样,平平淡淡却充满乐趣。

梅州客家博物馆里这些老物件就像是一个个时光的小瓶子,把曾经的客家生活都装在里头。

从服饰到农具,每一样都像一个老朋友在慢慢和你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带着满满的回忆离开的,就好像这些天我真的在古早的客家世界里生活过一样。

这趟博物馆之旅,可真是一次难忘又特别的经历呀。

《再探梅州客家博物馆》
梅州客家博物馆这地儿啊,去多少次都感觉不够。

这次再去,就像去探望一位久别的老友那样兴奋。

还没进博物馆门呢,心里就已经开始雀跃了。

我这眼睛啊,就像个小雷达似的,迫不及待地想扫描馆里的新变化。

一进门,哟呵,阳光正好照在大厅中间,那些陈列品像是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的颜料,变得格外诱人。

我直奔上次没看仔细的客家古民居模型区。

那些小巧玲珑的模型真是一绝。

你看这一座像模像样的围龙屋模型,土黄色的泥巴墙,黑色的屋顶瓦,逼真得就像个微缩世界里的真家伙。

我低着头,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凑近了围龙屋模型的大门看。

那小小的木门上的纹理都做得清清楚楚,一道道就像岁月的电车轨一样,刻下了曾经的生活轨迹。

我忍不住想,要是我能变成个小拇指大小的人儿,从这门走进去,里边又是怎样的一番天地呢?是不是会看到一群小朋友们在院子里追着小鸡跑,女人们坐在门口纳着鞋底,男人们则商量着什么时候去田间劳作。

一只大花猫懒洋洋地趴在墙角晒太阳,时不时伸个懒腰打个哈欠。

这时候我瞧见旁边有个小男孩,应该是跟着爸爸妈妈来的。

他正指着模型里的一个小窗子,眼睛亮晶晶地对他爸爸说:“爸爸,这窗子为啥这么小呀?”他爸爸就蹲下来很耐心地解释说:“宝贝儿啊,以前的客家人为了防止土匪强盗进来,就把窗子建得小小的。

”小男孩听了似懂非懂地点头,那模样可爱极了。

这一幕让我忍不住笑起来,这小小的互动啊,却充满了对客家文化探寻的热情。

就像我每次来,心里也是装着满满的好奇。

继续往前走,看到那些展示客家美食的地方。

那假的酿豆腐、梅菜扣肉模型,虽然不能吃,但是光看着就已经让我口水在嘴巴里打转了。

我想啊,当时的客家人肯定很聪明,把豆腐挖个洞,塞上肉,那滋味得多鲜美。

就像把不同的生活滋味都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道独特的美味。

我站在那里看了老半天,眼睛怎么都移不开,那些美食模型就像有魔法一样能把我
的魂儿给勾住。

离开梅州客家博物馆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心里计划着下次再来的日子了。

在这里总是能发现新的好玩的东西,每一次来就像翻开了一本新的历史书,每一页都是新鲜有趣的故事。

《梅州客家博物馆印象三番》
梅州客家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宝藏盒子,每次打开都有新发现,这不我又来寻宝了。

进了馆,那股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是那种历史和岁月混合起来的特殊味道,说不上来但闻着就特别安心。

我先走到了摆放客家传统手工艺品的地方。

这些工艺品们就像一群安静的小明星,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有一个精致的客家剪纸,那图案是一个大大的福字,周围围绕着好多小鸟和花朵。

我拿手轻轻摩挲着玻璃展柜,就恨不得眼睛能穿过玻璃直接摸上那剪纸。

这剪纸薄得像蝉翼,那线条细得就跟头发丝儿似的,我都怀疑当时剪纸的人是不是有双神仙手。

这么个小小的剪纸,展现出来的却是丰富得像万花筒一样的世界。

我数着那福字周围的小鸟,一只两只三只……每只小鸟的形态都不一样呢,有的像是在展翅高飞,有的正歪着头梳理羽毛。

这小小的剪纸背后啊,肯定有一个巧手的艺人在那专注地剪着,剪刀
在纸间咔嚓咔嚓地响,纸片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然后慢慢地一个充满生机的图案就出现了。

这时候,旁边有个老哥小声对他姐说:“姐,你说这客家人手咋这么巧呢,我连画都画不出来这么好看的。

”他姐就白了他一眼说:“你就会吃,人家那是多少年的传承了。

”老哥被噎得没话说,我在旁边听了直想笑。

这兄妹俩的对话简单又直接,可也道出了我们普通人对这客家传统文化里精湛手艺的惊叹。

再往深处走是客家的家族文化展示区。

那一幅幅家族谱就像冗长的历史诗篇。

我双眼扫视着那密密麻麻的名字,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被卷入了一条巨大的历史河流。

每一个名字背后或许都有一个勤勤恳恳的人生,是开垦荒地的汗水,是操持家务的艰辛,是读书识字的努力。

我看到有一张老照片,照片里是一群客家人围在一起祭祖的画面。

画面里的人表情严肃而虔诚,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祭品。

那一瞬间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嘴里念念有词,祈求着祖先保佑家族平安繁荣。

那热闹又庄严的祭祖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转。

这一刻我意识到,客家博物馆里的这些展品文物可不仅仅是死物啊,它就像一个鲜活的生命长河,流淌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生活、情感、信仰。

当我走出梅州客家博物馆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满载而归的渔夫。


然两手空空没有拿到什么实际的东西,但心里已经被这些客家文化的点点滴滴填得满满的。

这看似安静的博物馆,其实在默默地诉说着一个族群厚重而迷人的故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