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南省中考四模语文题试题卷及答案解析-海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海南省中考四模语文题试题卷及答案解析-海南字词书写
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略)
(1)关于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方格内。

【答案】(1)C(2)天道酬勤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书法作品的赏析。

隶书的特点:字形扁阔左舒右展,横平竖直笔画匀称,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楷书的特点:四平八稳、形体完整、疏密有致、形态均美。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可以确定作品应为行书。

故选C。

(2)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

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布局结构匀称。

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2019年3月11日上午7点35分,伴随着阵阵清风,沐浴着早晨的暖阳,两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在三亚时代广场盛大开跑,迎来了2018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的开赛。

本次赛事设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共吸引了29个国家和地区20852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全程马拉松4321人,半程马拉松5596人,迷你马拉松10935人,跑者们在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迈开矫健的步伐,用脚步感受三亚的城市mèi力。

本次比赛的迷你马拉松终点设在金鸡岭街,半程马拉松的终点是。

(A闻名遐迩B名声在外)的天涯海角游览区,全程马拉松选手在天涯海角处折返,后半程路线紧
邻三亚湾。

跑在这条线路上,不仅岸边有(A变幻莫测B如梦似幻)的椰梦长láng,远处还有无垠海景尽收眼底,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海岸线”马拉松。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沐浴(______)②矫健(______)③mèi力(______)④长láng(______)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______ ②_______
(3)仿照画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ùjiǎo 魅廊(2)A B (3)示例:用汗水感受三亚的热带气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

需要注意“矫”的读音,这是一个易错字。

注意“魅”的书写。

(2)“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名声在外”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

据此可以确定第一空应选A。

“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如梦似幻”意为不是真实的,像梦又像幻觉,指人的感受。

据此确定第二空应选B。

(3)此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要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把握。

示例:用呼吸去感受三亚的湿润气息。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一份申请书,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申请书
我通过团章的学习,在团组织和团员同学的教育和帮忙下,认识到作为时代的青年,应当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组织。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的可靠助手和后备军,我会用实际行动争取加入共青团。

我决心遵守团的章程,执
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

如果我一时未被批准,我也不灰心,我一定争取继续努力入团。

此致
敬礼
初三(1)班李明
2019年3月9日
修改意见:
(1)格式上有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上不够完整,请在相应位置作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格式上:补上接受申请的组织名称(敬爱的学校团委)(2)内容上:缺少请批准(3)我一定继续争取努力入团【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应用文的知识。

对于常见的应用文在格式方面的错误主要从几方面着手:①看题目是否居中。

②看称呼。

③看“此致”、“敬礼”是否需要,位置是否正确。

④看落款,应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内容上的错误就看该交代的是否交代了。

(1)这则应用文格式上的错误是缺少称呼。

(2)内容上缺少“请组织批准”。

(3)“我一定争取继续努力入团”语序不当,将“争取”和“努力”调换位置。

名句名篇默写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4)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5)面对生活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态。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当凌绝顶(2)直挂云帆济沧海(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欲辨已忘言(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沧”、“辨”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5)抓关键词“面对生活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痛苦”,(6)的关键词是“以春花喻冬雪”。

诗歌鉴赏
古诗词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中的“阔”字用的很好,请赏析。

【2】谈谈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

【答案】
【1】“广阔”的意思,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在夜将尽未尽之时,海上升起朝阳,虽然还是旧年,江上却是一派早春景象。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规律。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潮平两岸阔”意思是“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名句的理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责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xiān)
B.濯清涟而不妖(zhuó)
C.其真无马耶(yé)
D.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才美不外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表达作者观点。

甲乙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的怎么样的观点?
【答案】
【1】A
【2】(1)多(2)亲近而不庄重(3)同“饲”喂养(4)同“现”显现得
【3】(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丝毫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娇媚。

(2)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4】甲文表达了作者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进步思想和优美情趣;对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判。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且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强烈愤慨。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的字音。

A.鲜有闻(xiān)——xiǎn。

故选A。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可爱者甚蕃”翻译为“值得喜爱的有很多”,“蕃”“意思是“多”。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为“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亵”意思是“亲近而不庄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

“才美不外见”翻译为“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见”同“现”意思是“表现”。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句中“染”意思是“沾染(污秽)”,“濯”意思是“洗”,“妖”意思是“美丽而不端庄”。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策”意思是“用鞭子打马”,“以”意思是“按照”,“道”意思是“正确的方法”,“食”同“饲”意思是“喂”,“尽”意思是“竭尽”。

据此翻译即可。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是一篇议论散文。

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据此作答。

译文:
(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

我唯
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

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乙)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名著阅读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岀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1】文段出自____________(作者)所写的《水浒传》中的____________(情节)
【2】选段中表现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
【1】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嫉恶如仇,爱好打抱不平,爱憎分明。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文学常识。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选段的情节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段中“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交代了找镇关西的原因,可见鲁提辖好打抱不平,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鲁提辖的嫉恶如仇。

据此理解作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场流泪的宴席
①那一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学校担任班主任。

班里有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进班时的成绩是第一名,但总是低着头走路,看上去自卑落寞。

每到中午放学时,同学们都争抢着涌向食堂,只有他静坐着看书,好像一点也不饿的样子。

有次我故意把教案忘在讲台上,在外面踱了十几分钟后回到教室,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

他一见我进来慌得赶忙把手放进桌斗。

我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看我这记性,教案忘带了。

”他正咀嚼着食物红着脸朝我笑笑,赶紧埋下了头。

我快步走出教室,眼睛不由得酸了。

我刚才看得清清楚楚,他左手一袋榨菜,右手一个馒头,十几岁正长身体的男孩,整天吃的就是这些啊!
②我找到学生入班时填的家庭情况表,他的表里,亲人一栏赫然写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家人工作栏里写着务农。

“他的父母呢?难道他是个孤儿?”男孩苍白的面容一直在我脑海里旋转,我的心渐渐地变得柔软,又有些许疼痛。

③那时住在教师公寓里的我每天都自己做饭,有时候就喊他过来
一起吃。

刚开始,他怎么都不肯,满脸都是羞涩不安。

我劝慰他说:这是对优秀生的奖励,只要在班里考第一名的学生都有这个待遇。

我知道以他的资质会一直稳居第一。

果然,他学习更努力了,不仅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名,在年级里也遥遥领先。

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拘谨了,有时还会早早来,帮我洗菜切肉。

而我为了他的自尊心,没把这事告诉任何人。

④高考结束了,那个暑假,他在县城的一家饭店打工。

有次我经过那个饭店,看到他正满头汗水地端着一摞盘子疾步走过,身上那件泛白的背心像水洗了一样湿答答的。

我背过脸去,心里酸痛不已,生活的重负不该早早地压在这个年少的孩子身上啊。

⑤通知书下来时,他飞奔着来找我,兴奋地说:“老师,我考上了!”我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知道,那个大学是他的梦想。

他忽然说:“老师,今晚我想请你去‘一品阁’吃饭,你一定要来啊。

”他眼巴巴地看着我,眼里满是真诚的感情。

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他在饭店里大汗淋漓的样子,那是他的血汗钱啊!更何况,“一品阁”是我们这儿最高档的饭店,我怎么忍心花他辛苦挣来的钱?我不顾他的哀求,果断拒绝了。

⑥他大概看出了我的坚决,低着头默默地走了。

那清瘦的背影写满了失落和难过,他微微驼着的背好像承载着什么沉重的负担,走得很慢很慢。

⑦我呆呆地坐着,脑海里满是他的背影。

忽然,我明白了,他不能承受的是我这三年对他的关心。

这一蔬一饭之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毕竟单身的我经济上还算宽裕,但对于他来说,他必须要报答,不管是什么形式。

而我却剥夺了他的权利,所以这种不能回报的恩情才会压得他直不起腰来。

⑧我马上冲出去,朝着他喊:“晚上我们去吃饭!”他回过身,远远的,我看到他的笑容在风中瞬间绽放,从没见他笑得那样灿烂过。

⑨那顿饭我和他都喝了点酒,一向内敛寡言的他,话变得特别多。

我当时脑袋晕晕的,记不清他说了些什么。

只清楚地听到,他说他早就知道:我说的奖励制度只是个借口,是为了能让他吃好饭。

他的父母早亡,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家人之外的温暖。

⑩那是我吃过的最辛酸疼痛的谢师宴。

它让我触摸到一个少年坚韧而善良的心。

他伏在桌上一直哭,我抚着他抽动的肩膀,恐不住也掉下了泪,那是疼痛的泪,欣慰的泪,也是幸福的泪。

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他怀抱着这份温暖即使遇到再多的风雨,也会微笑着走下去。

善良已如种子播撒在他年轻的心中,并发芽开花,一派鸟语花香。

他不会再觉得凄苦,因为心中有爱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尘世冰冷的。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文中写了“我”与“学生”之间的一段情谊,请任选一个人物分析其品质。

【5】如何理解题目当中的“流泪”。

【答案】
【1】交代学生家境贫困,是个孤儿的情况,为下文“我”以奖励的方式帮助、照顾他的生活做铺垫。

【2】“我”发现班里一个男孩中饭时一个人在教室啃馒头榨菜。

②“我”以奖励的方式让他到教师公寓吃饭。

③高考结束,学生通过打工挣钱请我”去“一品阁”吃饭。

【3】生动形象地写出因“我”拒绝他的邀请后他失落难过的沉重心情。

【4】示例:“我”:一位充满爱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教育方式独特的老师。

学生:既自卑又自尊,坚韧善良、知恩图报。

【5】那是疼痛的泪,欣慰的泪,也是幸福的泪。

心疼学生的辛苦,欣慰学生的懂事善良知恩图报。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中段落的作用。

文中第②段中“亲人一栏赫然写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家人工作栏里写着务农”“男孩苍白的面容”等句子交代了男孩的家庭情况,为下文“我”帮助男孩做铺垫。

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概括。

通读全文,文章①段写“我”发现“他左手一袋榨菜,右手一个馒头”,在教室吃午
饭。

第③段写“我”以“对优秀生的奖励,只要在班里考第一名的学生都有这个待遇”的借口让他到家里吃饭。

④-⑨段写小男孩暑期去饭店打工,并请“我”“去‘一品阁’吃饭”。

据此概括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

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那清瘦的背影写满了失落和难过,他微微驼着的背好像承载着什么沉重的负担,走得很慢很慢。

”“背影写满了失落和难过”“走得很慢很慢”运用外貌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拒绝他之后,他内心的失望和悲伤。

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时,将文中对该人物的描写找出来,结合描写分析即可。

示例:从文中“我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看我这记性,教案忘带了。

””,“我的心渐渐地变得柔软,又有些许疼痛”“我劝慰他说:这是对优秀生的奖励,只要在班里考第一名的学生都有这个待遇。

”“我为了他的自尊心,没把这事告诉任何人”可见“我”是一个心地善良、关爱学生、但又能维护学生尊严的老师。

从文中“总是低着头走路,看上去自卑落寞”可以看出男孩的自卑,“他一见我进来慌得赶忙把手放进桌斗”可见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他正满头汗水地端着一摞盘子疾步走过,身上那件泛白的背心像水洗了一样湿答答的”可见他勤劳坚韧,“有时还会早早来,帮我洗菜切肉”“老师,今晚我想请你去‘一品阁’吃饭,你一定要来啊。

”可见他知恩图报。

据此理解作答。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文章结尾强调“那是我吃过的最辛酸疼痛的谢师宴”,“掉下了泪,那是疼痛的泪,欣慰的泪,也是幸福的泪”,这种“疼痛的泪”是出于对男孩的心疼,欣慰的是男孩很懂事,也很优秀,他坚韧善良、知恩图报,同时也因为自己感觉到了学生的感恩而幸福。

据此理解作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利用化学能发电、________、________三种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