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1(1至3单元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模拟卷01(1~3单元)—【划重点】初二物理上学期中
期末复习精细讲义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题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播放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l0min C.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6cm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1.2m
2.(本题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3.(本题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4.(本题3分)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5.(本题3分)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冒“白气”和烧水的锅上方冒“白气”,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B.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6.(本题3分)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试卷第2页,共10页
A
.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 .两车出发前相距20m ,甲比乙晚出发5s C .在第10s 时两车速度相等 D .510s 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7.(本题3分)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C .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D .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9.(本题3分)2023年4月2日,石家庄马拉松赛开跑,3万余名跑者参加.甲、乙两位运动员参加10公里赛,甲运动员的成绩是50min ,其平均速度约为 km/h ,合 m/s (保留一位小数)。

乙运动员的成绩是36min ,则 (选填“甲”或“乙”)运动员先到达终点。

10.(本题3分)2022年10月3日凌晨,山西太原有明显震感,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时人们并没有听到;在汶川地震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而及时获救,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 。

11.(本题3分)如图甲是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物态变化实验时的情景。

把干冰
15.(1)(本题2分)如图甲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图中s轴表示汽
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

请根据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并在图乙中画出汽车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2)(本题
2分)在图中大致画出初温20℃,熔点为48℃海波的熔化图像。

(3)(本题3分)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6分,第17题7分,第18题6分,共19分.)
16.(本题6分)在长度、时间测量中完成下列问题:
(1)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2)如图是一只秒表,秒表的分度值是,此时秒表的读数为s;
试卷第4页,共10页
(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则物体的长度为;
(4)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值分别为
2.35cm、2.57cm、2.38cm、2.37、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cm。

17.(本题7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 AB=1.6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m/s;(4)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v AB会偏(选填“大”或“小”);
(5)若将斜面的倾角增大,小车仍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华让小车从中点B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底端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这种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18.(本题6分)老师带领大家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是;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此时发生的物理现象是;(3)推理可知: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抽越少,罩内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
(4)老师带领大家得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不能传声;
(5)由上述结论小华想到:将来中国航天员登月的时候需要用(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交流信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6)老师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提示大家说: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该实验的结论是(填序号)得出的。

A.根据实验结果推理B.通过实验数据分析C.经过多次实验归纳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6分,第20题7分,共13分)
19.(本题6分)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1)汽笛声从发出到传回司机耳中通过的路程;
(2)汽车鸣笛时到山崖的距离。

20.(本题7分)周末小雨从家中到南湖公园锻炼,其中前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后一半路程步行,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求:
(1)小雨从家中到南湖公园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雨步行的平均速度;
(3)若全程都骑自行车,要用多长时间。

试卷第6页,共10页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7分,第22题6分,第23题6分,共19分)
选项前的字母)
A.90℃B.98℃C.99℃D.100℃
(5)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

如图中为水沸腾时的图景(选填“甲”或“乙”)。

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发生汽化现象(选填“有”或“没有”);
试卷第8页,共10页
(1)表格中给出了三种动物的听觉范围,其中不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是 ; (2)SenseID 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 ; A .超声波焊接器
B .超声波清洗器
C .渔船用声呐探测鱼群情况
D .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3)SenseID 系统置于手机内部,能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4)SenseID 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明,它模仿的是 ;
A .大象
B .蜘蛛
C .蝙蝠
D .人
(5)某手机利用SenseID ,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为6810s -⨯,
已知超声波在手机材料中传播速度为900m /s ,则SenseID 系统到指纹的离为 mm ;
(6)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下面是超声指纹识别系统,在A 、B 、C 、D 、E 五个位置发射超声波,遇到手指表面部分超声波被反射,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分别为
7.2μs 、7.18μs 、7.2μs 、7.16μs 、7.2μs (1μs=10-6s ),根据时间,可绘出该区域手指表面大致形状可能是图中的 。

试卷第10页,共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