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试题(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试题(简答题)
一、简答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试述烟叶霉变的原因?
烟叶商品霉变的实质是霉菌将烟草作为寄主而从中摄取营养物质进行繁殖的过程。
霉菌摄取烟草的营养物质,分解烟草的成分,破坏商品的组织结构,并排泄出青绿色和黑色素并散发出霉腐臭气,使烟草商品霉坏变质,失去使用价值。
致霉菌源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
都属于真菌的一部分。
①温度低,霉菌繁殖的相对湿度就要高;
②相对湿度低,霉菌繁殖的温度就要高;
③在温湿度低的情况下,烟草水分高有利于霉菌繁殖;
④一般认为:相对湿度低于65—70%是烟草商品安全储存的临界点。
霉变过程:受潮、发热、霉变、腐烂。
2、烟叶质量包括?
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3、烤烟含青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青黄烟叶香气质差,香气量少,青杂气重,刺激性大,吸味差。
含青的烟叶随含青度的增加,香气质差,香气量减少,青杂气增大,品质下降;总糖有所减少,总氮、蛋白质等含蛋化合物增加;吸湿性下降,填充性差。
4、试述烟草大田期病害的综合防?
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①种子检疫;
②选用抗病品种;
③栽培调整播种和移栽期、加强肥水管理、田间卫生。
④化学防治: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免疫作用。
农药选择及合理使用。
⑤物理防治:种子汰选;热处理:晒种、干热灭菌、温汤浸种。
⑥其他方法:石灰水浸种、热疗法、土壤热处理。
⑦生物防治:重寄生、抗生现象及其应用、交互保护作用的利用、共生现象的利用。
5、试述不同部位烟叶质量变化规律?
①下部烟叶。
叶片较薄,颜色浅,光泽弱,油分少,组织松,含糖量低,总氮及烟碱低于中部烟,不溶性氮偏高,灰分及酸碱值高于中部烟叶,品质低,燃烧快,吸湿性差,填充力高,单位面积重量轻,含
梗率高,劲头小,刺激性小,吃味平淡。
②中部烟叶。
叶片厚度中等,颜色多橘黄,光泽强,油分多,组织疏松,糖分及碳水化合物有利成分含量高,总氮、不溶性氮、其他挥发性碱、灰分等不利成分含量低,烟碱、酸碱值适中,品质高,燃烧快慢适中吸湿性高于下部与上部烟叶,填充力小,弹性好,单位面积重量居中,含梗率居中,劲头适中,吃味醇和。
③上部烟叶。
叶片较厚,颜色偏深,光泽较强,油分比中部烟叶少,组织较密。
糖分及碳水化合物比下部叶高,总氮显著增高,不溶性氮和其他挥发性碱也高,灰分略高于中部叶,酸碱值低,品质低于中部叶,燃烧慢,吸湿性比中部叶低,填充性居中,含梗率低,味浓劲大,刺激性也大。
6、白肋烟B4与B5的等级质量的不同?
叶面皱与皱缩;损伤度不超过25%与30%;长度不低于30与25cm.。
7、烟叶外观质量?
感官可以作出判定的外观质量因素。
因素有部位、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宽度、残伤、破损。
判定方法:眼观、手摸、鼻闻。
8、烟叶燃烧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烟叶中钾在燃烧中起着助燃作用,而氯离子含量直接影响烟叶的燃烧性及灰色,氯钾比以4—10较为适宜,高于10则烟叶燃烧性降低甚至熄火。
9、磷素的营养作用?
在烟株体内参与能量代谢,在碳水化合物及氮化物等物质的合成、分解与运转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0、论述烤烟基本色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①颜色由浅至深,总糖含量逐渐降低;
②颜色由浅至深,烟碱含量逐渐增加;
③在青黄至柠檬黄区域内,随颜色加深香气质由差向好转化,柠檬黄时最佳;
④在青黄至橘黄区域内,随黄色加深香气量增加;在橘黄至红棕区域内,随颜色加深香气量有所下降;
⑤在青黄至橘黄区域内,随黄色加深,烟叶杂气减少,刺激性变小,浓度变大。
在橘黄至红棕区域内,随颜色加深,杂气略增,刺激性变大,浓度也略增。
11、S型香料烟A3与K3等级质量的区别?
A3,下二棚腰叶≤20橘黄、金黄、深黄鲜明薄有较疏松≤15%≥85%,K3:下二棚腰叶≤22,浅棕、红棕、褐色较暗,—少疏松,≤30%,≥70%;
12、烟叶收购的基本要求?
一必须由烟草部门统一收购;二是必须维护好正常收购秩序;三是妥善处理好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四是必须坚持“一证一卡、约时定点、轮流交售”制度;五是协调好边界毗邻关系,认真履行边界协议;六是坚持对样收购准确验级,严格把握等级质量关;七是努力实现烟叶收购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3、烤房建筑地址的选择?
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便于运输、管理并要与仓库、民房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火灾,周围有适当的场所,以便绑烟、卸烟、回潮等操作。
14、白肋烟的定级原则?
国标规定白肋烟的成熟度、身份、叶片结构、叶面、颜色、光泽都达到某级时才定为某级。
长度、损伤度为控制因素,按规定执行。
15、烤烟杂色的种类与产生的原因?
轻度洇筋、局部挂灰、蒸片、严重烤红、潮红、全叶受污染、青痕较多、受蚜虫污染。
产生原因:洇筋—干筋期大幅度降温;挂灰—变黄末期或定色初期水分排除不及时;蒸片—定色期升温过猛;烤红—干筋期升温过高过快;潮红—调制后烟叶吸湿;全叶污染—接触其他异味物质﹙农药、化肥、油类﹚或环境污染造成;青痕—鲜烟状态时受机械压檫伤;蚜虫损害—烟叶在田间受蚜虫损害。
16、烤烟定级的原则?
烤烟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都达到某级规定时,残伤不超过某级允许度时,才定为某级。
17、试论氮素营养过多、过少对烤烟生产的影响?
氮素吸收量过多,烟株生长旺盛,茎高叶大,叶色浓绿,延长氮的代谢过程,使营养生长期延长,成熟迟缓,甚至不能落黄成熟、形成黑暴烟。
烘烤后,叶片色泽暗淡,叶内含氮化合物增多,蛋白质、烟碱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油分差,香气淡,吃味辛辣,杂气重,刺激性大,品质低劣,甚至失去使用价值。
氮素过少,烟株生长瘦小,叶色黄绿,产量低,品质差;如果打顶后氮素营养水平低,则叶片与根系早衰,落黄成熟早而快,上部叶片笮小,严重时下部叶片发生低烘。
叶片内含氮化合物含量低,烘烤后烟叶颜色淡,叶片薄,油分差,香气吃味淡,劲头小,品质不
18、高温高湿对白肋烟调制影响?
烟叶干燥缓慢,甚至出现烟叶霉烂,产量损失较大,调制后烟叶颜色过深。
19、试述磷素过多、过少对烤烟生产的影响?
磷素过多时,会增强烟株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糖分及能量,因而烟株矮小,节间过短,叶片肥厚密集,叶脉突出,组织粗糙,烘烤后烟叶缺乏弹性及油分,易破碎,质量较差,此外磷吸收过多会减少烟株
对锌、铁、锰的吸收,诱发这些元素的营养失调。
缺磷主要表现烟株生长缓慢,株型矮小瘦弱,根系发育不良,叶片较狭长而直立凑生状。
轻度缺磷时烟叶呈现暗绿色,缺乏光泽,严重缺磷时下部叶片出现一些小白斑点,后变为红褐色,连片后叶片枯焦。
缺磷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片上,逐渐向上部发展。
20、CL元素过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分解受阻,叶片内发生淀粉不正常积累。
鲜烟叶色浓绿、肥厚、质脆,田间落黄成熟迟缓甚至不落黄。
烘烤过程中,叶片脱水缓慢,叶绿素不能及时分解,叶细胞内淀粉降解为单糖的过程不协调,烤后烟叶叶面呈暗灰色,严重时呈暗绿色,而主脉与支脉呈灰白色。
干叶常带有海藻样腥味,外观及内在品质极其低劣,干叶储存易霉变。
燃烧性差。
21、烟叶实物标样制定的原则?
①要认真理解国家分级标准。
②制定基准标样时应以生产实际为依据;应有时代的特点,需反映出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要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提高,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
③实物标样是文字标准的辅助手段,是文字标准的具体体现。
④制样时各等级界限要严格分明,不能混,就一个等级而言,也要上、中、下限搭配合理。
22、试述烤烟成熟度与烟叶外观质量的关系?
①成熟度与烟叶颜色。
随成熟度的增加,烟叶颜色逐渐加深在整个颜色档次中,橘黄叶成熟度最佳,组织结构、身份、油分最好,质量最优。
成熟度越接近工艺成熟的烟叶,越容易出漂亮的橘黄烟叶;相反,成熟度差的烟叶,则容易出淡黄色和青黄色烟叶,且成熟度越差的烟叶,含青度越高,色度随含青度的增加而减弱。
②成熟度与烟叶身份。
烟叶身份以中等至稍厚为最佳。
一般的情况下,随成熟度的增加,烟叶身份由厚向薄的方向发展,成熟度好的橘黄烟叶最易形成中等身份。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随成熟度而由厚渐薄的变化,是指同一片烟叶而言。
③成熟度与叶片结构。
不熟的烟叶细胞排列紧密,茸毛稠密,气孔较小,整个组织呈紧密状态,易形成光滑烟;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细胞逐渐纵向拉长,横向拉开,气孔开张,整个叶组织呈现出疏松多孔状态。
从而使烟叶的弹性、填充性、加香、保湿保润性、燃烧性都得到明显改善。
④成熟度与烟叶油分。
从不熟到熟,烟叶油分逐渐呈上升趋势,但从成熟—完熟—过熟,其油分呈下降趋势,过熟叶和假熟叶的油分大大减少,完熟叶油分教少,但香气、吃味较好,内在质量较佳。
⑤成熟度与烟叶损伤。
成熟度越高,意味着烟叶在田间的历时越长,受外界各种因素干扰的机会就越多,其损伤呈上升趋势。
但这种损伤与其内在质量的提高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外商把病虫害﹙如赤星病﹚、
老年斑看作是烟叶成熟和优质的外观特征。
23、赤星病发生流行条件?
先决条件是烟株叶片是否进入感病阶段﹙即叶片生长中、期﹚。
其次是适宜的温湿度。
①寄主的阶段抗病性;
②气候条件平均温度高于22℃,湿度流行阶段的降雨量;
③栽培因子:移栽期、追肥过晚或施氮过多等。
24、烟叶烘烤干筋期基本技术操作?
干球以1℃∕小时的速度升至68℃,最高不超过70℃;湿球温度升至41—43℃,并保持稳定。
逐斩关小天地窗,稳温至烟叶全部干筋。
25、烟草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照。
吸水膨胀需种子含水量达60﹪—70﹪胚开始萌动;最适宜温度25—28℃,最低温度7.5—10℃,最高温度40℃;需掌握水分并常加翻动,以-改善种子的通气条件;吸水膨胀之后需要光。
26、制定标准化法的目的与作用?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27、烤烟叶片长度对质量的影响?
叶片长度可能反映烟叶的成熟度和叶片结构情况,同时也能直接反映栽培管理条件的优劣。
叶片长度影响到卷烟工业出丝率、破损率以及含梗率,一般叶片长度小出丝低率,破损率和含梗率增高。
28、光泽对香料烟质量的影响?
光泽鲜明者较光泽暗的烟叶总糖含量高,总氮、蛋白质含量略低,品质也较好。
29、B2V的品质规定?
尚熟稍密稍厚有强。
GYI品质规定:尚熟尚疏松至稍密稍薄、稍厚。
30、烟叶实物标样制定的程序?
三个阶段—初选阶段、合成阶段、平审阶段;十个步骤—回潮、申片、分组、分级、分限、合成、扎把、审查、平衡、签封。
31、烟叶实物标样的保管?
一般是分等级用草纸或塑料袋套起,然后装入暗色塑料袋里。
长期保存的可密封袋口。
应避免阳光照射,防高温高湿,宜于放在阴凉通风处。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冷藏保管。
32、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
不同部位香料烟质量变化规律:部位由下而上,香型风格愈显著,香气量增加,杂气减少,吸味浓厚,刺激性减弱,余味愈舒适,使用价值也随之提高。
33、三段式烘烤工艺变黄期的基本操作要领?
第一步:烟叶装炕后,关闭天窗地洞,及时点火,点火后以每小时0.5—1.5℃的速度升至36—38℃,维持干湿球温差1—2.5℃,延长时间,直至棚甚至二棚烟叶基本全黄。
第二步将烤房温度升至40—42℃,保持湿球36—37℃,通常要适量打开天地窗,使烟叶既变黄有变软即黄片青筋微带青主脉发软。
方可转入定色阶段。
34、烤烟定级原则?
烤烟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都达到某级规定残伤不超过某级允许度时,才定为某级。
35、三段式烘烤工艺定色期的注意事项?
必须做到烧火要稳,升温要准,不能猛升,止烟叶青筋浮青或叶片防回青;更不能降温而出现挂灰等。
加强排湿,防至出现高温高湿使烟叶蒸片、黑糟。
湿球温度不可忽高忽低,以免烟叶颜色发暗不鲜亮。
36、香料烟的定级原则?
香料烟部位、长度、颜色、光泽、身份、油分、组织结构均达到某级规定,叶片完整度、杂色、含青度、残合同伤不得超过某级规定,定为某级。
37、烟叶内在质量?
烟叶通过燃烧所产生烟气的特征特性。
衡量因素:主要是香气与吸味。
判定方法:主要依靠评吸。
38、烤烟残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残伤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残伤面积愈大,上等烟香期质变坏,杂气增加;中下等烟叶吃味变淡,劲头减低,杂气显著增加。
39、白肋烟C1与C2的品质规定的不同?
部位C1腰叶,C2腰叶及下二棚叶;颜色C1近红黄色,或部分红黄,C2近红黄,或有少量浅红黄;光泽C1鲜明,C2尚鲜明;身份C1适中,C2尚适中;损伤C1不超过5%,C2不超过10%;长度C1不低于48cmC2不低于45cm。
40、B型与S型香料烟B3的品质规定不同?
仅长度B型≤S型≤22。
41、论述烤烟鲜烟素质与调制工艺中烟叶变黄的关系?
正常变黄指烟叶尖边先黄,并由叶尖向叶级基,由叶缘向主脉两侧逐步变黄,而叶脉变黄的先后是小细脉—侧脉—主脉。
营养不良、素质较差,如下部叶,易变黄但不耐烤;在施肥不当特别是氮素营养相对过剩,或施肥水平显然较高且大田后期遇有严重的间歇性干旱,或前期干旱至中后期雨水偏多,烟叶后发或返青,中上部烟叶往往表现为“片先黄”。
这类烟叶易烤性和耐烤性都不好。
营养水平高的烟田,在栽植密度大的情况下,尤其降雨多时,往往烟株徒长,存体郁蔽严重遮荫,下部叶往往“叶把先黄”。
这类烟叶易烤性尚可,但耐烤性差。
叶片薄的表现为“通身变黄
42、X2V的品质规定?
尚熟疏松稍薄稍有中。
C3V的品质规定:尚熟疏松中等有强。
43、低温高湿对白肋烟调制的影响?
造成白肋烟叶调制进程缓慢,调制后颜色较差,可能出现深浅不一的花片,定色期低温高湿会发生棕色化反应造成糟片,长时间排湿不畅、通风排湿不均阴雨多的地区、未及时调整和配置加热设备还会导致烟叶霉变。
44、不同部位香料烟质量随颜色变化规律?
中下部烟叶化学特性没有明显差异;上部烟则随颜色加深,总糖明显下降,随着颜色加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趋势。
45、钾素的营养作用?
是烟草吸收量最多的元素,对烟株内参与碳水化合物、氮化物等多种物质合成与分解的酶类起激活作用。
钾离子能提高细胞液的渗透,调节气孔开关,因此能增加烟株的抗旱性和抗寒性,同时还能促进烟株的机械组织形成,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
46、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
包括第13-14叶至顶叶。
通常,上部叶干物质含量多,水分含量少,叶片结构紧密,保水力强,烘烤时变黄较慢,初期难于脱水,但变黄中后期往往脱水较快,易造成暂时性排湿困难,容易出现轻重不同的烤青、挂灰、烤红现象。
47、白肋烟内在质量随部位的变化规律?
烟叶的填充性、吸料性、阴燃速度一般随部位升高而降低,厚度、单位面积重量一般随部位升高而增加。
烟叶的耐破度、含梗以中部较大。
而烟叶的烟碱、总氮、总挥发性碱、蛋白质,则随部位升高而增加。
48、基层烟站的设置与管理?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建立。
应按行政区划合理设置。
一般集中产区5000—8000亩以上可建收购站,1000亩以上可建收购点。
管理
49、烤烟身份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以厚度适中的烟叶为好。
薄的烟叶,内含物缺乏,香吃味差。
较厚的烟叶,刺激性大,杂气量多,内在质量也不理想。
50、中部烟叶定色期的基本技术操作?
完成变黄后,以0.5℃∕h的速度升干球温度至53—54℃稳定,稳温阶段湿球温度保持在39—40℃,维持这种干湿温度,使顶棚烟叶达半干至大卷筒。
51、试述烟叶成熟度与烟叶内在质量的关系?
烟叶从不熟到成熟的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其内在质量明显改善。
以烟叶成熟时内在质量最佳,具体表现为:香气质最佳、香气量充足、杂气轻微、刺激性小、余味最舒适。
相比之下,成熟度差的烟叶,则香气质差、香气量不足、刺激性大、杂气重、余味涩。
而成熟过度的烟叶与正常成熟的烟叶相比,则显得香气量有所减少,木质气有所增加。
52、烟叶实物标准的作用?
是检验和验级的凭证,为验货的依据之一。
53、烟草仓库害虫的特点?
极易随烟叶及其制品的调运而广泛传播,运至新区之后又会较快繁殖曼延。
54、黑胫病发生流行的条件?
主要取决于寄主抗病性、病原菌的接种势和致病力及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总的说来,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病原菌初侵染源数量大或烟草生长季节高温多雨,就可能引起烟草黑胫病大流行。
①品种的抗病性﹙水平抗性、垂直抗性、抗病的阶段性﹚;
②环境条件:温度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平均温度低于20℃时很少发生,平均温度24。
5℃—32℃时最适合侵染,而在28℃—32℃时发病最快。
湿度:多雨高湿有利侵染;
③土壤、栽培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地块发病较重。
④生物因素:线虫和地下害为害严重的地块因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侵染。
55、烤烟叶片结构与质量的关系?
叶片结构疏松烟叶质量好,主要是香气浓度、吸味。
叶结构与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有很大关系由疏松至稍密,总氮、总挥发碱、蛋白质含量增加。
烟碱与总氮比值,以结构疏松的较适宜。
结构疏松的烟叶吸料性、燃烧性、填充性好。
56、基层烟站的工作任务?
①落实计划,执行合同;
②组织搞好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③负责搞好对烟农的物资、技术服务;
④严格标准、严格政策搞好对烟农的烟叶收购服务。
57、烤烟杂色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香气减少,杂气增加,吃味不协调,余味差。
58、光滑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光滑烟叶组织结构紧密,成熟度差,燃烧性不好,含高淀粉、低烟碱,是一种不受卷烟工业欢迎的安全性差的烟叶。
59、试述烤烟成熟度与烟叶理化特性的关系?
①成熟度与烟叶物理特性。
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烤后的物理性状,集中体现在烟叶弹性、延展性、填充性、拉力和耐破度等。
这些性状无疑影响烟叶商品等级和可用性。
烟叶的弹性是指烟叶在一定含水率条件下所具有的能够被拉伸并复原的程度。
弹性的强弱受烟叶成熟度的影响。
从未熟到成熟,随成熟度的增加,弹性增强,从成熟到过熟,烟叶的弹性逐渐减弱。
烟叶填充性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成熟叶最佳,欠熟叶最差。
烟叶耐破度、拉力和延伸率以成熟叶最好,欠熟叶最差。
单位面积重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减小。
②成熟度与化学成分。
成熟度反映叶片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程度、含量适宜程度及各种成分的协调程度,烟叶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影响着内在质量的好坏。
不同成熟度鲜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状况差异很大,因而也影响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未熟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及其比例不协调,内在品质较差;生理成熟烟叶含糖量增高,总氮、蛋白质和烟碱含量属中偏上,各项比例趋于协调;工艺成熟烟叶糖含量高,总氮及蛋白质在尚熟的基础上又有所减少,而且烟碱含量达到最高值,各比值协调适宜;过熟烟叶因养分进一步消
60、烤烟基本色与质量的关系?
烤烟以橘黄色烟叶最为理想;颜色太深,内在质量和物理特性均趋差,化学成分也不协调;颜色过浅,香气不佳,吃味变淡。
颜色由浅至深总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增加;在青黄至柠檬黄区域内随黄色加深香气质由差向好转化,柠檬黄时最佳;在青黄至橘黄区域内,随黄色加深香气量增加;在橘黄至红棕区域内,随颜色加深香气量有所下降;在青黄至橘黄区域内,随黄色加深烟叶杂气减少、刺激性变小、浓度增大;在橘黄至红棕区域内,随颜色加深,杂气略增,刺激性变大,浓度也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