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
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物圈中,一般把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详解】
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A错误。
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如青霉、曲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B错误。
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C错误。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D正确。
【点睛】
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结构特点。
2.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叙述中,与能量供应无关的是:()A.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快
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有气囊辅助呼吸,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D.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鸟的食量非常大,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
【详解】
A、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心脏占身体体重的比重较大,心跳频率快,保证了充足的氧气供应,使有机物快速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A正确;
B、鸟的食量非常大,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B正确;
C、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C正确;
D、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但与提供能量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类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3.2018年央视春晚的节目《沙场砺兵》中,杂技演员潘跃新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飒爽英姿。
潘跃新表演动作的完成中,关节所起的作用是()
A.支点作用B.动力作用C.调节作用D.润滑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A。
4.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界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变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无机环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界。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5.下列生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鱿鱼B.乌贼C.河蚌D.蚯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
常分泌有贝壳,蚯蚓不属于软体动物,属于环节动物。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6.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涡虫——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B.蛔虫——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
C.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气管呼吸,用足运动
D.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足。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但体表没有角质层,A错误。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但身体不分节,B错误。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鳃呼吸,用足运动,C错误。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点睛】
熟悉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7.野狗擅长捕食野猪,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
A.有发达的门齿
B.门齿不发达,臼齿咀嚼面宽
C.犬齿数目比臼齿多
D.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详解】
肉食性动物具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适于撕裂肉食。
野狗擅长捕食野猪,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犬齿尖锐锋利,特别
发达。
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哺乳动物牙齿出现了分化。
8.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和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A.运动器官B.感觉器官
C.消化器官D.生殖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有的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有口无肛门;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有口有肛门。
可见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生殖器官发达。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掌握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9.右图是对几种动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B.Ⅱ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C.Ⅲ是有辅助呼吸器官的生物
D.Ⅳ是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
变态发育两种。
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鸟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靠亲鸟体温孵化,有育雏现象,没有变态发育。
【详解】
A、家鸽是陆生脊椎动物,蝗虫是无脊椎动物,A错误。
B、家鸽和蝗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错误。
C、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蝗虫的发育进过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其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家鸽、蝗虫和青蛙的特征。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B.白鲸是胎生和哺乳的动物
C.河蚌的运动器宫是足
D.蛭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如乌贼、河蚌。
哺乳类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详解】
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A正确;白鲸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温恒定,体内有膈等,B正确;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贝壳,运动器官是斧足,C正确;蛭是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是节肢动物的特征,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
11.下列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匹配不正确的()
A.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海蜇、珊瑚虫
B.身体细线形或圆筒形,有口无肛门--蚯蚓、蛔虫
C.身体柔软,一般有坚硬外壳--宝贝、乌贼
D.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有外骨骼--蜈蚣、梭子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的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门的特征: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
有原体腔。
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
海蜇、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A正确;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口有肛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圆筒形,有口有肛门,B 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有坚硬外壳,有的退化,如宝贝、乌贼,C正确;蜈蚣、梭子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有外骨骼,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特征。
12.制作酸奶和泡菜利用到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B.青霉菌C.酵母菌D.醋酸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据此解答。
【详解】
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可见A符合题意。
【点睛】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13.将糖和酵母菌放入装有温水的玻璃瓶中搅拌,并把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一段时间后,小气球会胀大起来(如图)。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氧气B.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
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乳酸D.酵母菌利用糖合成淀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
如图是发酵现象的实验图,水中加入了葡萄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瓶口用气球套住,在实验中,加入的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会出现气泡,所以气球会鼓起来。
故选B。
【点睛】
关键点: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14.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老马识途B.小鸟育雏C.蚕食桑叶D.婴儿吮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小鸟育雏、蚕食桑叶、婴儿吮吸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5.为了保护雪山的生态环境,登山运动员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雪山,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雪山()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详解】
由于人体的尿液、粪便中含有的有机物必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简单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雪山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雪山的生态环境,登山运动员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雪山,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分解者很少。
【点睛】
关键点:由于雪山特殊的环境特点造成分解者很少。
16.下列与“狡兔三窟”体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同一类型是()
A.喜鹊筑巢B.黄鼬放臭气C.大雁南飞D.工蜂采花蜜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功能上看动物行为包括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取食行为等。
【详解】
题干中的狡兔三窟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喜鹊筑巢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黄鼬放臭气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
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C不符合题意;
工蜂采花蜜属于取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
17.下列关于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经典的实验材料 B.虾、蟹——提供动物蛋白
C.昆虫——传播疾病,都是害虫 D.蝎、蜈蚣——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传粉、传播疾病等。
【详解】
果蝇是经典的实验材料,A正确;虾、蟹等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B正确;有些昆虫对农业有益,有的昆虫会有危害,如蝗虫;有许多昆虫可以传粉,如蜜蜂,保证农作物有好收
成等,C错误;蝎、蜈蚣、蝉蜕等可入药,治疗疾病,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8.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 A.谁家新燕啄春泥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蝉噪林逾静 D.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
【详解】
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附肢均分节”特征的动物属于节肢动物。
燕子用肺呼吸,前肢变成翼,属于鸟类,故A错误;春蚕的身体分部,而且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故B正确;蝉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故C正确;蜻蜓属于昆虫,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熟记节肢动物身体的特征,而且足和触角分节,有外骨骼。
19.哑铃锻炼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请结合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屈肘时A处于舒张状态,B处于收缩状态
B.A是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关节运动
D.C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图中表示屈肘动作图中A表示肱二头肌,B表示肱三头肌,C表示关节。
【详解】
A. 屈肘时 A 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B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A选项错误。
B. A是肱二头肌,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选项正确。
C.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牵引着骨绕关节运动,C选项正确。
D. C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D选项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骼肌的组成、屈肘动作的产生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0.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过程是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详解】
A.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故A正确。
B.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故B正确。
C.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因此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故C正确。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恒温培养,不可以高温处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过程中注意事项和目的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