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建设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武汉龟山、蛇山的文化与传说
郑自来:原武汉市文化局巡视员。

古铁门关是三国时期孙吴军队砌筑的一座军事关隘,位于汉阳龟山东麓之禹功矶右侧。

据《汉阳县志》载,铁门关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年毁于火”。

1986年晴川阁建成开放之际,我们即向武汉市政府提出复建这一著名军事关隘古迹,其理由是此处先有铁门关,后才有晴川阁(禹稷行宫)等。

作为历史文化之传承,很有必要复建铁门关,以再现历史,同时也丰富晴川阁景区内涵,扩大晴川阁景区规模,并将晴川阁景区与龟山景区连为一体(现状是洗马长街将两景区割裂,似将龟颈部截断)。

为了尽早实现铁门关工程上马,在晴川阁建成开放后,晴川阁管理处即在晴川阁景区内临长江边一侧喷制了一大型晴川阁景区鸟瞰图,将建成的晴川阁景区和拟建的铁门关效果图一并展现,引来游人驻足观赏,且纷纷建议上马铁门关工程。

此举不仅警醒我们创造条件上马铁
门关,更引起上级领导重视铁门关工程建设。

故只要有上级领导到晴川阁参观视察,晴川阁管理处和市文物管理部门即不失时机地宣传介绍铁门关复建之重要性。

1988年6月4日,新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郑云飞偕同市委副书记谢培栋、市委秘书长殷增涛等对武汉三镇之重要文物景观进行为期一天的视察,当天中午到晴川阁视察时,我们向郑书记介绍了这块鸟瞰图,而重点是
铁门关建设记忆
郑自来
(武汉市江岸区台东路湖北武汉430015)
摘要:铁门关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阳南岸嘴,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多年,毁于明隆庆
四年(1570年)。

铁门关毗邻晴川阁景区,为了重建雄伟壮观的古城关,武汉市文物管理部门借晴川阁建成开放之机,提出了复建铁门关的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指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协力配合下,这一著名的军事关隘终于在1993年1月获得重生。

关键词:铁门关
建设记忆
复建后的铁门关
21
2016年第4期武汉文博
铁门关复建事项,得到郑书记的肯定和认同。

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加快了铁门关筹建工作步伐,多次向分管城建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王杰同志请示汇报。

王杰同志表态支持铁门关重建,并让我们会同建筑设计部门编报设计方案,报送市建委立项,所需经费列入武汉城市维护费中。

1989年11月22日,我们将铁门关复建初步方案呈报王杰和分管文教的副市长高顺龄。

1990年2月16日,王杰同志亲自主持召开铁门关复建工程专题会议,市政府办公厅、市城建委、市规划设计院、汉阳区政府和市文物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到会。

在听取了市文物部门的汇报后,与会同志对此方案发表了意见,获得一致认可。

王杰同志作总结讲话时也基本认可了复建铁门关方案,并要求尽快动工。

他说:“今天开这个会是布置任务的会议,你们是领受任务的。

市文物处和规划设计院应尽快编制铁门关建设方案,市建委、汉阳区分别负责工程经费筹措和工程用地范围的确定及房屋拆迁和居民安置工作。

复建铁门关工程具体由市文物处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王杰同志的指示,市建委主任于4月3日在建委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铁门关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议,对该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原则通过了该设计方案。

4月14日下午,王杰同志在铁门关复建工程现场开会,谓之“现场办公会”,听取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度情况汇报后,强调要又快又好地建设好铁门关。

对设计稿中的铁门关主城楼下三个拱洞(铁门关将横跨洗马长街,而洗马长街是汉阳沿长江边的交通干道,故复建的铁门关由一主二辅三个拱洞组成)到底留多宽,要进一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会后,我们及时征求了交管道路建设等部门的意见,并让设计人员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5月22日,市文物处在晴川阁现场召开咨询会,进一步征求铁门关设计方案的意见。

市规划、园林部门,汉阳区政府以及文博专家代表20余人到会。

大家对设计方案进了认真细致的讨论,特别对铁门关三个拱洞(当年铁门关只有一个拱洞,中国古代关隘基本上都是一个拱洞,此次复建的铁门关安排三个拱洞是因现代交通的需要)提出意见,建议中间的拱洞要大,为机动车道,可并行四辆汽车一一往来各两道。

位于两侧的拱洞要一般大小,但均要小于中拱洞,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这样出来的效果既美观又实用。

我当场表态支持此修改意见,要求设计部门按此意见予以修改。

会后设计部门按要求修改了设计方案,中拱洞宽15米,高10.5米,两侧的拱洞宽7.5米,高8.5米。

市文物处向市政府呈报了这份修改后的铁门关设计图,并提交了铁门关工程所需经费申请。

王杰同志于5月25日在此报告上批示同意此方案,并明确批示所需建设资金由市建委分期拨付。

8月25日,负责铁门关复建工程现场负责人张文保(时任晴川阁管理处主任。

铁门关在晴川阁景区范围内,属该处管理)急匆匆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报告设计部门至今还未完成设计施工方案,此其一;其二,拟建的铁门关关址地下各种管线如水电通讯等管线密布,十分庞杂;其三,关址范围内的住户拆迁迟迟难以启动;其四,晴川饭店(省管单位)不太愿意将铁门关工程用电搭在该饭店电路上。

我当即决定,将此情况急报王杰同志,同时请张文保再到上述各单位登门求助,请求尽力尽快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

两个月后的11月1日,王杰同志亲自到铁门关现场召开铁门关工程紧急会议,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市政局、市建筑设计院、市电信局、武汉供电局、市公安局、省管晴川饭店、汉阳区政府、市文物办(1990年2月文物处更名为文物办)和铁门关工程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到会。

王杰同志听取汇报后对现状很不满意,要求设计图必须在当月(11月)中旬出图,地下管线改道和6栋住户房屋拆迁均须于11月底完成。

他明确要求市文物办要组建强有力的现场工作班子进驻现场。

最后,王杰同志斩钉截铁地说道:“铁门关工程必须在今年12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


现场会后次日,相关钻探公司开始对地下进行钻探。

在11月5日那天,钻机竟将一自来水管
22
钻破,瞬间大水喷涌而出,数丈高水柱冲天而上煞是吓人。

后请水务部门技术人员到场临时关断水闸门,连夜进行抢修后恢复了供水。

为此钻探公司承担了近万元的损失费用。

根据王杰同志的指示,加强了施工现场工作专班人员。

决定由张文保、杨忠平、张顺枝、曾宪松、张引娣等人组成工作专班,张文保总负责,杨忠平、张顺枝负责工程质量把关。

这项决定是我和朱汉顺(此时我们俩均为文物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实际主持全面工作)到晴川阁现场宣布的。

当场还明确由我代表文物办作为铁门关工程的责任人。

会议还研究确定了由云梦县第四建筑公司承建铁门关工程(该公司是1986年落成的晴川阁工程施工单位,他们有一定的古建修缮经验,质量不错,恪守信誉)。

1990年12月1日上午,铁门关复建工程正式启动。

那天早上8时之前我即赶赴现场,宣布铁门关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随即向到场记者介绍了整个铁门关工程概况,并请新闻单位的记者们给予报道,以便让社会知悉,并得到广大市民的关心支持。

动工仪式非常简朴,没有剪彩和鞭炮,也没有安排领导讲话——
—这也是王杰同志的意见。

临近中午12时,王杰同志在市建委副主任徐绪沐的陪同下突然来到现场,查看是否顺利动工。

看到铁门关工地忙碌的施工场景,他满意地笑了,并当场问候施工人员:“大家辛苦了!”
铁门关工程启动后,我几乎每周都要在工地待上一天。

在现场,杨忠平、张顺枝和我一起详细地查看铁门关施工图纸,发现铁门关三个拱洞上至关楼间(即铁门关中部,人们俗称铁门关的“肚子”)有4—5米高的内部空间,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现设计方案是全部灌填泥土。

我们觉得应该将此“肚子”利用起来,不能填满泥土了事。

经过深入细致的探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请设计部门将“肚子”部分修改设计为空“肚子”;二是要建委增拨一点资金;三是请求王杰同志同意修改该方案。

这三条要想顺利实现,王杰同志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他同意了,设计和资金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说来也巧,就在12月5日那天,我接到王杰同志秘书打来的电话,让我迅速赶赴武昌县龙泉山明楚王墓景区,研究如何加强该景区的保护利用工作。

我当即和张顺枝携带着铁门关设计图赶到龙泉山,当面向王杰同志汇报了我们的想法。

我说这样修改可能会增加一点钱,但从外边运土来填充这个“大肚子”也要运费,不仅如此,还白白浪费了几百平米的面积。

若将其改建成文物库房,甚至布置成展厅,可求最大化利用。

我们提此方案,也是吸取1981年建成的武昌起义门城楼的教训——
—该城楼“肚子”是填充大量土方,白白浪费了那么大的面积。

王杰同志看着铁门关设计图听取了我们的建议,沉思了一会,笑着批评我们的“歪点子”,却也认为作出此修改还是很有理由的。

最后他同意了我们的想法,并说利用这400多平方米的空间做文物库房倒是蛮保险的——
—指有安全系数(后来市文物商店的十几万件文物就租借此房存放,还为晴川阁管理处创造了经济效益)。

我当即向王杰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

有了王杰同志的“口谕”,我们就放心大胆地找设计部门修改设计,找建委领导争取多一点资金,从而在组织程序上完成了铁门关“肚子”部分的利用问题。

在后面的建设施工中,不仅对“肚子”部分挂空,对三个拱洞间隔墙中的内空部分也由填土改为“挂空”,从而又增加了近百平方米面积的“门面房”。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到1990年12月底,铁门关基础部分(主要是四座拱墩)的混凝土浇灌已至正负“O”。

1991年3月28日,应我们的要求,市建委徐绪沐副主任到铁门关工地召开办公会,协调解决相关单位之间的矛盾。

市文物办主任岳燕青(他是一个半月前到任的)向到会相关单位,特别是市建委领导表达了谢意,并请徐副主任来现场检查指导协调工作。

4月23日,徐绪沐等又到晴川阁主持召开铁门关工程现场办公会,市建委、市市政局、市文物办、汉阳区建委和云梦四建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在这次会上,确定由市建委拨72万元工程款给施工单位云梦四建,这是铁门关复建工程首笔到位的工程
铁门关建设记忆
23
2016年第4期
武汉文博·文博动态·
款。

铁门关复建工程是以包工不包料的方式进行的,上面提到的72万元系付云梦四建工程款,是按进度分批支付,而所需建筑材料则由晴川阁管理处负责采购。

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材料质量。

此后在甲乙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至1991年底,铁门关关体复建工程基本完成。

铁门关复建工程分两个阶段———即关体部分和城楼部分。

先建的关体部分采用了钢筋混凝土仿石结构形式浇灌而成,表层外立面再敷贴红砂条石,而对拱墩基座部分和拱洞则是采用水刷石工艺,这是因为拱洞下有大量车辆人员通行,红砂石贴面不牢实,为确保行人车辆安全不得已而采用此法。

1992年1月20日,我在铁门关工地现场与杨忠平等商量铁门关关体建设完成后,城楼工程要跟进上马。

按设计方案提供的预算,铁门关城楼建设约需30余万元,须报市建委尽快批拨,以便春节一过城楼工程马上开工。

至于城楼工程施工单位,杨忠平建议仍由云梦四建承担,理由是该公司已先后承建了晴川阁和铁门关关体工程,有较成熟的经验,该公司与我们甲方配合较好,工程质量有保证,建设资金很节省等。

我同意杨忠平的意见,并向岳燕青、徐绪沐作了汇报,最后
经王杰同志批准同意,由云梦四建继续铁门关城楼建设工程。

1992年3月初,铁门关城楼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至9月底,一座两层结构屋面铺黑筒瓦的城楼矗立在铁门关上,连同先期建成的关体工程,一座气势雄伟、横跨洗马长街(现滨江大道)的大型仿古建筑———铁门关横空出世。

它将1986年建成的晴川阁景区与龟山景区连成一片,为汉阳地区扮靓了一道绝妙的景观带。

在其后的三个月里,还组织布置了铁门关城楼内的展览,在一楼布置有三国史迹展,二楼则安排了武汉文物精品展。

与此同时,对铁门关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并请王杰同志题写“铁门关”三个大字,镶嵌在铁门关正中上方。

1993年1月8日,铁门关落成典礼隆重举行,中共武汉市顾问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的负责同志王杰(市顾问委主任)、谢滋群(市人大主任)、郭友中(副市长),以及李春鉴、刘钦云(市老领导)为铁门关落成剪彩,岳燕青作大会致辞,我主持了典礼大会。

至此,总投资180余万元、历时三年的复建铁门关工程圆满划上了句号。

(责任编辑:李笙清)
2016年11月21日,由武汉市文化局主办,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武汉文兴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武汉2016文博骨干培训班开班。

本次培训为期6天,参训人员80余名,既有市文博单位中青年业务骨干,又有来自各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及收藏爱好者。

来自南京博物院、山西考古研究所等文博单位的国家知名文物专家对学员进行了集中授课。

培训以市文化局党委《关于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定》为依据,紧密结合文博系统业务工作实际,着眼于年轻业务骨干培养,采取专家授课、集中讨论、边学边议、学用结合等方式进行培训。

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设置了古陶瓷、民国瓷、和田玉、青铜器、红珊瑚、竹木牙雕等多项内容,涉
及理论、鉴赏、实践等方方面面。

参训学员们一致认为,此次培训内容多、安排紧、收获大,开阔了思路,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市文化局博物馆处处长张建国对参加培训深有感触:“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让我们饱尝了一顿‘理论大餐’,接受了一次‘业务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必将对武汉文博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武汉博物馆文物交流中心裴斐、苏鹏、汪磊)
武汉2016文博骨干培训班圆满结束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