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开放性试题答题误区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阅读开放性试题答题误区浅析
具体分析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审题不严答非所问
不要以为只有作文需要审题,现代文阅读同样需要审题,审题不清,解答自然容易南辕北辙。

我们有些同学缺少严谨审题的意识,漠视审题,读完选文,往往习惯简单一瞄,就落笔作答,如此往往看不清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抓不住重点和方向,所答跟所问出入很大。

以2008江苏扬州卷为例,散文阅读《冬夜里歌唱的鱼》第22题:文中的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试综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题目的要求很具体,内容上,必须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条目上,不能少于三点。

你只要仔细分析选文,寻找描写母亲的语句一分析其中的动作、语言、心理一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

譬如从“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分成若干小块”可见母亲的勤劳、慈。

爱.从“母亲只用鱼汤拌饭”可见母亲的忘我(克己),从“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可见母亲会主动关怀他人(善良、有爱心)。

可是有的同学要么忽视条目的要求,只答一点、两点,造成无谓的扣分:要么不能用精确的词语概括母亲的性格,只是大段大段抄写选文描写母亲的段落,这样的解答显然不能得分。

二、答无巨细淹没要点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阅读现代文阅读的评分标准,就会发现一个基本事实:评分是采点给分的,你答到某几个要点,就可以拿几分。

所以.我们在组织语言时,简明扼要是基本要求。

只要在自己思维所及.把能想到的答案要点逐条清楚表述即可,并不要啰啰嗦嗦地去举例、解释、发挥、引申。

.
可是我们有些考生不熟悉“采点给分”的规则,答无巨细,不厌其烦,用口语化的语言,把能想到的句子都写上,密密麻麻,挤挤挨挨,撑满了题目给出的答题空间,而常常左一个箭头,右一个方框。

这样非但不容易使阅卷老师迅速锁定你的答题要点,也可能让他对你糟
糕的文字组织潜生反感。

最后费力不讨好,丢了冤枉分。

还以江苏扬州卷为例,说明文“地震”第l8题:
温家宝与胡锦涛同志先后在地震灾区作了重要题词,请说说他们题词的深刻含义。

(温家宝题词:多难兴邦;胡锦涛题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温题词的含义)示例:灾难虽多(1分),(我们只要艰苦奋斗,度过难关)祖国将更加振兴、强大(1分)。

(胡锦涛同志题词的含义)示例:一个地区虽然发生灾难,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1分);灾区人民也应积极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艰难困苦,重建家园(“自救”或“战胜”1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只要结合当前形势,把两位领导人题词的含义阐述清楚即可.可是有的同学发挥多余的联想力,从年初的雪灾,谈到圣火传递。

再谈到汶川地震,还想到8月的北京奥运。

枝蔓的内容过多,反而掩盖了答题的要点。

三、归纳不全漏掉要点
现代文阅读,往往有一道压轴题,这个题目的答案不是只在*某句某段.而是分散在前前后后,需要考生整体把握全文,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才能避免只说一点,不及其余。

如2008浙江宁波卷散文阅读《叶子时期的梅》第l5题:
文中第⑧段说:“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这里的“佳美”体现在哪里?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选文: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

青枝交错。

碧叶婆婆,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

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

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

更自由,更健壮。

)
题目要求“联系上下文回答”,先分析词义,“佳”是“好”的意思,“美”是“美丽”的意思,再分析语境可知,这个词描述的是“叶子时期的梅”由外而内的美丽,这个段落能展示其“美丽”的词句很多,我们需要选择最具概括性的信息,显然地,本段中的“青枝交错,碧叶婆娑”和“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都与“佳美”有关,在确认它们没有包含关系的情况下,应该将这三者都概括进来,不能遗漏一点。

可是有的同学,不善于分析和归纳,粗枝大叶,只写出表现梅外在美的“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而遗漏了表现内在美的另外两个。

四、表述不当随意而行
现代文阅读,有些开放性题目,其实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它一步步推演。

展现了严密的逻辑力量。

我们解答时,按照答题模式,逐步解析,就能由表及里,直击问题本质。

如2008江苏苏州卷课内阅读《故乡》第l4题:
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

(选文是鲁迅小说《故乡》中中年迅哥儿和中年闰土重逢的一段)
这类手法赏析题,一般的答题模式是: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效果。

具体到对比,我们知道对比的主要作用是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于是可以这么说:这里巧用对比,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hellip;hellip;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突出地表现了hellip;hellip;结合选文语境,解答如下: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

“我”与闰土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松松爽爽”的“一路出去”毫无隔膜的对比,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

基本意思对即可。

可是有的同学不熟悉此类答题模式,天马行空,任意而行,甚至先答表达效果,再点出所运用手法,这样的解答往往是蜻蜒点水,不着边际。

让人哭笑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