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精品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精品3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第1篇】
在我的家乡石塘,每到元宵节,都会办一次盛大的扛台阁活动。
那个晚上,这个平时幽静的面朝大海的小渔村,变得极为热闹,热烈的鼓声锣鸣,人们的笑声,融在那阵阵的涛声里;闪烁的灯火洒在青石板路和石屋上,与屋里的温暖相互映衬,也映照得人们脸上一片灿烂。
扛台阁,以前均是将八仙桌翻过来,四脚扎个顶篷,由青壮年男子用竹棍扛起,渔村的艺人用彩灯、彩带,鲜花等把台阁扮得花轿似的,十分艳丽。
如今的台阁用上了发电机、节日灯,其形态、色彩更胜往昔。
每一扛台阁均是一台戏,由标致的童男童女扮演戏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逼真生动。
扛台阁时,火镬开道(火镬是把木柴放在铁锅里烧起来。
),渔灯、台阁在后,悠扬乐曲相伴,喜庆罗鼓压阵。
正月十五一到,大人们很早叫醒小孩子来化妆。
若她扮的是嫦娥,则两条柳眉舒展开来,脸颊浓粉上装还要抹上一丝金粉,额头一点朱红;身着一条粉白色丝带裙,脚上一双绣花棉布鞋。
若他扮的是关公,则两道粗眉在上方横着,脸上涂了红彤彤的腮红,嘴边挂个大胡须,长长的几乎到了脚边。
这妆化得极艳,所以,不认真看,还真认不出是谁!有好几次,侧目瞥了一眼靠近我台阁上的人,我愣是没有看出来是老同学,后来下了台阁被她认出后,她一路佯装生气唱着戏词追着我回家。
晚上七点,村口的公路上,早已热闹起来,人们早就抢占好观看
的好位子,端着自家做的花生糖、枣糕、芝麻糖翘首企盼着。
随着锣鼓忽地一声响,礼炮“啪”的一声在天空中绽放花朵。
孩子们坐在家长为他们扛的台阁里,一脸神气。
一旁的众人赶忙把那些散着香气的甜食扔上轿子,说着甜甜的祝福,“来年甜甜蜜蜜”、“长大了一定要生活甜美”、“日子要过得甜甜美美”……也有禁不住馋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刚刚还挺得直直的背,一下子弯了下来,一撕、一塞,便开始大快朵颐了。
一时间,身旁的那些“各路神仙”、“英雄好汉”都成了“贪吃鬼”了!一直跟在我台阁旁的奶奶,笑着看着我吃,她说:“吃一点没事,吃了这些好‘福’果,就会有个好前程!”
长长的队伍嬉笑到夜深还不肯歇息。
元宵的火把一直跳动着热烈温暖的火焰。
这火把、这笑声、这图景,无不向人们展示了石塘渔民祈望丰收、过上安乐生活的美好愿望。
说起这个习俗,就不得不提一提家乡一直流传的传说。
在石塘有座麒麟山,相传当年有会喷火的麒麟居住在山里,因为它的火喷到的地方就有财富,可惜这对麒麟并不时常喷火,于是聪明的渔人便在正月十五这天,以鼓声为号,拿起火把,扛起台阁,在山前热闹地活动,引得麒麟也跟着兴奋吐出火来,没有想到,刚吐完火,它们便化身为了这座麒麟山。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麒麟,也为了让村子世世代代日子越来越好,便渐渐形成了习惯,演化成了这种庆祝的习俗。
在这一天,灿灿的火把、笑声、乐曲,成了最美的风景,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漾起浓浓的幸福,这幸福感,浸润在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心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第2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
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
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
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
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
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
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第3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这可喜可贺的节日里,我们辞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气象呀!
俗话说:“春节包饺子,不吃掉耳朵。
”这可是有来头的。
古时候,民间相传饺子的习俗是:女娲是用抟土造人的。
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耳朵容易冻掉,为了使它不掉,女娲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细线拴住,另一端让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会掉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就每到春节时就包有馅饺子吃,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户户包饺子。
”我家也不例外。
在包饺子前,准备工作是必做的。
首先,是拌馅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葱、姜、蒜,和酱料搅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饺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条状,然后切块、压皮,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
这可是大人们口中的“军事重地”,因为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妈妈来代劳了。
接下来,包饺子我可要大显身手了。
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下,只见她拿着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馅,然后把饺子对折,捏中间,然后自两边向中间捏褶,向变魔术似的就包成了一个像元宝似样的饺子。
其动作熟练至极,一气呵成,让我钦佩不已。
接下来,轮到我了,我拿着皮,放了一大勺馅,目测很好。
然后,我也中间对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饺子就是不听话,左右合不上口,我很着急。
妈妈见了给我出了一招沾点水,我一试,还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瘪的,难看极了,怎么也立不起来。
于是,妈妈边鼓励
边手把手地教我,最终,通过我不断地尝试,终于有了进步。
开锅煮饺子了,闻着饺子香,吃着香甜的馅,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庆又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