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
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0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相关性腹膜炎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腹膜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且减少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腹膜炎为腹膜透析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患者未得以及时发现及治疗,极易致使疾病迁延不愈,不仅对透析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故于腹膜透析治疗期间,予以规范的护理操作与治疗,以抑制细菌进入腹腔。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56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6∶22,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4.25±4.0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30∶26,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15±4.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6例,高中48例,初中及以下1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嘱患者予以适度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案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内心真实感受,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医院以往成功案例;针对性采取最佳方式加深交流,并督促其积极配合腹膜透析之前的各项检查。
②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腹膜透析与腹膜炎等知识,并告知患者配合透析的最佳方案。
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胃肠道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培训与指导家属相关操作,适时要求家属予以演练,并纠正其错误操作。
③正确处理患处敷料,同时固定管道,防止牵拉;密切监测患者每日体重、超滤量及24 h尿量,并观察腹透所排出的液体颜色、性质。
嘱患者补充充足营养,尽可能多的摄取高蛋白、高纤维、高热量食物,切勿食植物性蛋白。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心理状态评定[2]:参照Zung氏SAS与SDS判定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分值均介于30~80分,焦虑、抑郁程度与分数成正比。
观察两组腹膜炎情况;①中性粒细胞比例≥50%,透出液白细胞计数>10×109/L;
②腹水、腹痛浑浊,不伴或伴发热;③透出液培养生长出病原微生物;当具以上≥2项为腹膜炎[3]。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研究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9.24±6.50)、(37.82±6.14)分,对照组SDS、SAS评分分别为(66.52±8.42)、(65.43±8.14)分;研究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31、5.676,P<0.05)。
2. 2 两组患者腹膜炎情况对比研究组7例发生腹膜炎,对照组14例发生腹膜炎;研究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P<0.05)。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D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分析原因可能为:大部分患者因经济、心理压力及病痛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易怒、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及时了解其内心真实感受,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医院以往成功案例,从而有效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职业、文化程度等情况,采取最佳方式加深交流,并督促其积极配合腹膜透析前的各项检查,从而提高护理配合度。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因肠道疾病而引起肠道通透性变化,肠道细菌透过毛细血管而进入腹腔,或者营养不良等[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2.50%,比对照组的29.17%低,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减少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
分析原因是护理人员加强胃肠道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密切监测患者每日体重、超滤量及24 h尿量,并观察腹透所排出的液体颜色、性质,当液体呈浑浊状且出现腹痛、发热等情况,护理人员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予以处理。
综上所述,腹膜透析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而且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敬茹,梁海君,于金秋,等.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12,14(1):124-125.
[2] 柴桂芬,余连香.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当代护士,2015(6):24-25.
[3] 姚嘉萍.专职护士管理模式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病率的影响.当代护士,2012(9):25-27.
[4] 黄静雅,李小梅,杨素琼,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控制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