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眼镜的基础结构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R眼镜的基础结构解析
把一个显示器罩在人的眼睛上,人向哪里看,就在显示器里显示对应方向的景物,从而让人感觉自己身处一个无限大的虚拟空间中。
要实现这个概念,需要如下几个基础结构:
1.处理器计算的核心,用来生成图像,根据陀螺仪数据计算姿态定位等。
为了防止眩晕,VR眼镜要求图像刷新率达到90Hz。
这对运算速度要求很高。
所以,一个VR眼镜的处理器芯片性能指标至关重要。
2.显示器分别向左右眼睛显示图像。
一般当我们说2k屏幕的VR眼镜时,是指一整块屏幕的长边的尺寸,比如2k*1k尺寸。
但如果说:单眼2k,则是指屏幕短边的尺寸是2k。
2023年,市场上主流的配置是单眼1.5k左右。
屏幕分辨率越高,要求配备的处理器也越强大。
3.凸透镜片如果把显示器直接贴在人眼前,人眼是很难聚焦这么近的物体的。
凸透镜片的目的,就是通过折射光线,将显示器上的画面成像拉近到视网膜位置,使人的眼睛能轻松看清几乎贴在眼前的显示屏。
4.陀螺仪显示器里的景象,如果要随着人头部的运动而实时产生变化。
则必须知道人头部的朝向,比如,当带着VR眼镜的人,向上看时,眼睛里的显示器,需要实时的显示虚拟的天空,而这个“向
上看”的动作,就需要陀螺仪来检测。
具体陀螺仪的原理就不介绍,大家只要知道,它是能检测到物体在空间中的姿态/朝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