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培养孩子财商要慎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培养孩子财商要慎重
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该不该向同学收取小费?》的总结。

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 多帮助,故本文摘抄了不少内容,谢谢啦!
场景:假设你青春期左右的孩子,其同学大都住校。

学校严格规定,学生不准带零食到校,违反规定则会受到严重处罚,帮忙外买的同学也一并受处罚。

某天班里的同学,托你非住校孩子帮忙携带零食,剩下的钱作为酬劳给孩子。

对此,你怎么认为和处理?
井中月解答:
中国的父母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成功了,故此商家在“发明”智商、情商培训后,又开始强调财商了。

如果那个孩子能自己赚零花钱了,父母立即感觉第二个比尔盖茨出现了!可家长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商业头脑的建立,不能抢跑和走歪门邪道。

孩子是否成才,本来是有许多标准可以衡量的。

但在如今的社会,由于安全感不足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逐渐使成功标准退化到钱的数量上了。

在上个世纪中期,大家几乎都是一个水准,要什么都没有,穷怕了。

所以,现在只要有机会就想赚钱,谁赚的钱越多,就是令人羡慕的成功,几乎没人去考虑这钱是怎么来的。

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孩子。

参见《点评:放下八件事就离成功不远》。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孩子的财商建立必须要有正确的基础,且要符合其年龄特点。

比如,当一个青春期左右的孩子,不能因为其它同学大都住校而自己不住校的便利,就不顾学校不准带零食到校的规定,替住校的孩子帮忙代购零食,并把结余当成劳动报酬。

就此事而言,其实牵涉了孩子教育的诸多方面,已不单单是该不该收取报酬的问题了。

参见《教养坏习惯:以毒攻“毒”管教孩子》。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建立,且对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还不能有完整认识,故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此时对孩子进行某些不恰当的“财商”教育,不仅使孩子过早体验超越一般的“成功”体验,使其他方面的刺激难以有效推动孩子,也使孩子的欲望过度膨胀,失去零花钱对孩子的欲望管理的本意而走入歧途。

参见《案例分析:孩子零花钱与正确金钱观》。

在家长培养孩子财商之前,是有几个重要问题要考虑的:
第一,孩子做事不能违规越线。

就本案例而言,既然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带零食进入学校,那所有的孩子都必须遵守,违反者受到惩罚是应该的。

对孩子来说,遵守一个事先约定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违规一定要及时处理,家长要慎之又慎。

未来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和正确与人相处,都是从遵守约定和界线开始的。

参见《故意犯错既是挑战也是享受》。

也许有朋友会说,学校伙食很不好,孩子饿了吃一点零食很正常,如果吃不饱就不利于处于高速生长的孩子。

话说的非常对,可是,这里就出现三个问题了,一是伙食不好,家长为何不提意见?二是当初学校制定“不准带零食进入学校”规则时,为什么不提出意见?难道等孩子饿了才想起来?三是还有其他不吃零食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不饿?参见《教养坏习惯:明贬暗褒护犊子》。

第二,孩子要学会拒绝。

许多父母喜欢“好孩子”,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听话和习惯性服从,孩子任何的辩解和反驳都被打压。

可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失去思考和判断能力,不敢说“不”字。

所以,当孩子小伙伴提出一些违规要求和给予犒赏的时候,他们在“哥们义气”和怕失去朋友的情况下,也会对规则和界线视而不见。

参见《案例分析:孩子为何不敢拒绝无理要求?》。

不会拒绝的孩子,就等于不知道如何维护或不敢维护自己权利,不管内心是否认同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原因可能涉及孩子自身、父母教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甚至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

孩子最终要走入社会,学会拒绝是其将来采取更恰当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精神的一个方面,并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参见《案例分析:让孩子会拒绝不合理要求》。

第三,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

包办是很影响孩子发展的一种方式,使他们失去做事方法和大量的直接体验。

如果家长只知道要求孩子学习和好成绩,就等于孩子没有独立能力,根本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必须自己做的。

所以,出现住校学生给家里寄脏衣服的事情,也不奇怪了。

所以,只能孩子能力具备,就需要他们承担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任务。

参见《让孩子按年龄学做家务活?》。

也许有朋友会说,孩子让别人代买东西且付给对方报酬,以此节约时间用于其他需要的地方,有什么不对?好像是挺对的,可按照这个逻辑,那是否花钱写作业、请枪手代考是不是顺理成章?当然,有朋友会继续说在生活方面可以,这也就是说孩子可以花钱请人背书包、值日、洗衣服?那好,说到这我井中月只能认输、挂白旗了,家长愿意包办和让孩子变懒,谁也拦不住。

参见《龙虾脱壳和让家长过度保护》。

第四,孩子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赚钱吗?孩子进入学校,最大的任务是学习前人所总结的间接经验,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如果孩子在学校中想着如何赚钱,那怎么可能有心思去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给幼儿教小学的知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也是一种抢跑?所以,科学的教育既是适合孩子的,也要符合该年龄段的认知特点。

参见《案例分析:孩子的压岁钱应归属于孩子》。

也许有朋友会说,不是有许多人没有毕业就发财了吗?孩子从小就有财商怎么不好?这样说好像也对耶,可是大家有没有仔细分析这些人是依靠什么发达的?难道是靠低买高卖,或是靠赚同学的钱?所以,如果你孩子没有比尔盖茨的能力,就别先想着财商吧。

另外,大家也要知道,财商不仅仅是赚钱技巧,更多体现在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上,没有这些储备,一切都是空谈和碰运气。

参见《案例分析:给孩子零花钱方式优劣对比》。

第五,孩子是否真的明白什么叫帮助。

最简单的帮助定义是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是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

其核心点是他人遇到了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难点,如果对方有能力自行解决,那绝不是困难。

当然,帮助别人也需要自己有对应的能力,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现行法律和规定的要求。

参见《孩子未来成功基础是人际交往》。

当孩子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替目前遇到困难的同学代买东西,是帮助。

但如果收取了事先约定的报酬,则变成了一种雇佣关系,这和帮助已经完全不相干了。

所以,让孩子把简单的同学关系,变成了金钱为桥梁的世俗关系,等于是过度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同样,等某一天孩子遇到困难而寻求帮助时,对方也会索取金钱报酬,没有钱就绝对不帮忙。

参见《道德起源实验和儿童教育》。

第六,财商到底是一个什么东东?说实话,人活着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钱,虽然钱很重要,也是生存所必需。

如果孩子从小就对钱充满兴趣和追求,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还真不好说。

而当孩子冒着违规去赚取金钱,更是牵涉到对错误的认知了。

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承认错误都做不到,何谈未来能正当的赚钱和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参见《让孩子认识错误比惩罚更重要》。

父母也要知道的是,财商并不是一个很完整的概念,孩子想具备
真正的财商,需要大量其他方面的能力作为基础,例如智商和情商。

如果孩子没有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对应知识的储备,很可能变成唯利是图的人。

所以,孩子的青春期,是他们竖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重要的时期,此时沾染某些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大,矫正也非常困难。

参见《孩子调皮智商高听话情商高?》。

在这里,就像@“清迈故事”说的那样,在这扭曲变形的时代,儿童教育真让不少家长为难,但越是混乱,就越需要家长心灵的宁静和对真善美的执著,人的价值观随时在变,不变的是那些永恒的东西。

所以,家长的心态往往会决定孩子教育的结果,这个世界天才太少了,如果都按照天才的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必然变成“四不像”麋鹿!让孩子快乐地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才是根本。

参见《案例分析:家长被诱惑是教育的最大敌人》。

所以,针对本案例,孩子违规收取报酬来“帮忙”同学,是不恰当的做法。

父母首先要说服孩子,让孩子从根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否则未来很难办。

另外,作为父母也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对钱比较看重?他们“赚取”这些零花钱都拿去做什么了?难道孩子在某个家长不清楚的方面,有很大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否恰当?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钱可以满足孩子一切的欲望,这和利用零花钱来让孩子学会控制欲望,是背道而驰的。

参见《案例分析:让孩子尝到错误选择的后果》。

说了半天,那孩子是否可以赚同学的钱?这里还是卖一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呵呵。

(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
续篇出来了,参见《孩子不能赚其他孩子的钱!》。

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育孩子要“疑罪从无”》《案例分析:孩子为什么不爱穿鞋》
《案例分析:撤掉祖辈保护伞要先改变态度》《案例分析:让孩子听话就别给嫉妒机会》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孩子打架打输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