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的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审慎的含义
宏观审慎政策作为07年经济危机后国际金融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关系
宏观审慎管理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

两者的区别起来有五个方面:
第一,从风险来看,宏观审慎主要避免系统性的风险,而微观审慎避免单一机构危险。

第二,从控制的目标来看,宏观审慎避免经济产出的成本增加,而微观审慎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三,从风险的性质来看,宏观审慎框架确认它是内生的,并把它内置化,而微观审慎认为它是外生的,将其外置化。

第四,从机构间的效应来看,宏观审慎认为机构之间的传染很重要,但微观审慎并不看重这点。

第五,第五,从控制的实现来看,宏观审慎是自上而下的,微观审慎是自下而上的。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控制
横向维度:各种金融机构间交互的效应。

强化系统增长机构的稳健性,使用的是资本、拨备等工具,难点是系统增长机构的筛选和增长。

纵向维度,主要是周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着眼于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结构的监管标准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难点是宏观经济形式和系统风险评估。

宏观审慎政策对于中国具的重要意义
第一,宏观审慎政策的必要性在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与高度复杂化使得其中的系统性风险大大提高,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已经不足以完成保持金融稳定的职能。

第二,宏观审慎政策作为07年经济危机后国际金融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体现出金融监管理论最新的发展趋势。

第三,我国系统风险评估尚未有成熟的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宏观审慎政策缺乏明确的重心和清晰的实施路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上难以取得一致意见。

第四,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及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确立我国在区域和国际金融合作中的基本立场与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我国要逐步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