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文《离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课文《离骚》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二、课文原文及重点字词注释。

1. 原文(部分)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 重点字词注释。

- 太息:叹息。

- 掩涕:掩面而泣。

涕,眼泪。

- 修姱(kuā):美好。

- 鞿羁(jī jī):喻指束缚、约束。

- 謇(jiǎn):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

- 谇(suì):谏诤。

- 替:废弃、贬斥。

- 蕙纕(xiāng):香草做的佩带。

- 揽茝(chǎi):采集白芷。

茝,香草名。

- 谣诼(zhuó):造谣、诽谤。

- 偭(miǎn):违背。

- 忳(tún):忧闷。

-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 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样子。

- 溘(kè):突然、忽然。

三、课文分析。

1. 思想内容。

- 爱国情怀。

- 诗中屈原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深切忧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里的“民生”不仅指百姓的生活,也暗指楚国的命运。

他将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兴衰紧密相连,即使遭受排挤和迫害,仍然心系楚国,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体现出他对楚国至死不渝的热爱。

- 追求美政理想。

- 屈原追求“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理想。

他希望楚王能够“察夫民心”,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他自己也秉持着美好的品德,如“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但是却遭到群小的嫉妒和排挤,“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反映出当时楚国黑暗的政治现实与他理想之间的巨大矛盾。

- 高洁的人格。

- 屈原坚守自己的高洁人格,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宁可死去也不愿意像那些小人一样阿谀奉承、违背正道。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他以古代的圣贤为榜样,坚守清白正直的品德。

2. 艺术特色。

- 浪漫主义手法。

- 丰富的想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奇异的想象。

例如诗人想象自己驾着飞龙拉的车在天空中遨游,“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他上叩天阍,下求佚女,这种想象突破了现实的束缚,展现出一个奇幻的世界。

- 善用比喻和象征:诗人用“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来比喻群小对自己的嫉妒,用“鸷鸟之不群兮”象征自己的特立独行。

香草美人意象更是贯穿全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香草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品德,美人有时象征着君主,有时象征着诗人自己美好的理想追求。

- 语言特色。

- 大量运用“兮”字:“兮”字在诗中起着调节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意味。

例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兮”字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