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苹果产业基地发展的竞争优势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苹果产业基地发展的竞争优势研究
马
媛
摘要:本研究选取云南省重点扶贫对象昭通市,从产业规模、销售情况以及产业扶贫三点入手阐释了昭通市苹果产业的特点,通过分析可知昭通苹果种植面积产量逐年上升,且大多以招商代理的形式外销出去,依托苹果产业脱贫也已有显著成
效。
结合昭通进行苹果产业扶贫的实际情况,
利用修正后的钻石模型(将其归纳为四个基本要素:需求要素、生产要素、相应配套产业、同业竞争,以及两个辅助影响因素:政府政策与支持、机遇),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苹果产业;扶贫;竞争优势分析
一、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
昭通市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增幅逐步稳定(见表1)。
从苹果种植地的分布来看,截至2017年底全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的乡
镇1个、
2万亩以上的乡镇6个,除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建苹果示范园5万亩外,剩余苹果种植地涉及
农户近11.5万余户,
受益人口达30余万人。
表1
2012 2017年昭通市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情况
面积
(单位:万亩)
产量(单位:万吨)
产值(单位:亿元)
产值同比增长(%)2012年242812.96———2013年25.532.515.6
20.37%2014年2736.519.1
22.44%2015年28.540.221.914.66%2016年30.544.22514.16%2017年
33
48.6
28.72
14.88%
数据来源
:《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二)苹果以外销为主
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昭通苹果主要销往全国各地
及东南亚。
其中,
有接近一半的昭通苹果销往云南的其他城市,昭通本地自销的数量占比仅有4%,其余则是省外销售,但出口到东南亚的数量占比最小(见图1)。
从目前的
销售方式来看,
昭通苹果有四大销售途径。
其中,招商代理是最主要的销售途径,
合作出口和网络销售次之,果农直接销售这一途径的占比最小(见图2)。
由此可见,果农
已逐渐放弃原来直接销售的模式,
更倾向于承包给入驻的商户销售,此外,一部分果农已开始接纳网络销售的途径。
图1昭通苹果的销售市场分布
数据来源
:《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图2昭通苹果的销售途径
数据来源
:《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三)苹果产业带动果农脱贫
在全国十四个连片贫困地区当中,
昭通市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苹果寄托着昭通11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在广大果农的眼中,一棵棵苹果树就是致富树、希望树。
到目前为止,苹果种植户达已达到12万户,收入上万元的农户达5万余户,果农户均种植苹果收入1680元,户均苹果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人均苹果年收入达0.9万元以上,推动了30万果农依托苹果产业脱贫致富。
二、昭通苹果产业基地竞争优势分析
依据昭通苹果产业的特点和高原特色农业的特殊性,对波特菱形模型进行修正,构建适合昭通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钻石体系。
将其归纳为四个基本要素:需求要素、生产要素、相应配套产业、同业竞争以及两个辅助影响因素:政府政策与支持、机遇。
其中,需求条件为宏观要素,生产要素、支撑服务体系和同业竞争为微观要素,从而客观的分析昭通苹果产业发展核心竞争优势,为昭通苹果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需求要素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对
于健康饮食的重视,
水果也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苹果作为最为常见与营养价值颇高的水
果之一,
在这种潮流与趋势下,市场需求仍旧较大且更加6
1
A案例分享N LI FEN XIANG
多样化。
1.需求市场
国务院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我国水果人均消费量将达到60kg。
但相比健康标准70kg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水果消费量105kg的一半。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水果之王”———苹果的消费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苹果需求市场前景良好。
2.需求结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 2016年全球苹果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可以预期未来一定时期鲜食消费仍是苹果消费的主要形式。
自2008年以来,我国苹果鲜食消费量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而加工消费量则表现出平稳下降的趋势。
而昭通苹果以鲜果销售为主,加工品销售极少,顺应目前苹果消费市场的需求结构。
3.需求偏好
广大消费者对于苹果的品种、口味、色泽等具有多样性的偏好,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偏好的苹果无疑更具有竞争力。
而昭通苹果的品种以富士为主,大小中等偏多,苹果果肉淡黄色,成熟后,果肉沿果心边缘呈现出透明蜜饯点(糖心),口岸肉质细腻酥脆,具蜂蜜味,含糖量高,完全符合《中国消费者对苹果鲜果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中阐述的大部分消费者对品种、大小、口味、质地等的要求。
(二)生产要素分析
1.自然条件
昭通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自然条件优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差异大;降水丰富,四季温差小,苹果产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是日照、降水量、海拔等苹果生长气候指标全部符合要求的苹果优生区。
2010年昭通苹果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而苹果主产区之一昭阳区被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评为西南苹果生长最适区,昭通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2.区位
昭通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城市辐射交汇地带,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在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西四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等区域经济板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优势。
作为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东亚的大走廊,昭通还是我国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之一。
3.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昭通市已构建起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较为发达,全市形成“4小时交通经济圈”。
在铁路上,市内有内昆铁路和成贵铁路贯穿全境,与云南铁路和全国铁路相连接,内昆铁路向北连通成昆、宝成等铁路,向南连通湘黔、南昆铁路,沟通了云、贵、川三省。
同时,昭通水路通长江,昭通机场也在进一步扩建与完善。
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上,目前苹果主产区的昭阳区、鲁甸县辖区内已基本全部实现了果园通路、通水、通电。
三、支撑服务体系
目前,昭通苹果产业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集种植、加工、流通等为一体的产业链,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建立,支撑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已建成16个标准化种植园,苹果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企业达到18家,冷库、气调库227座,库容2万多吨,苹果产后加工企业4家,其中国投中鲁果汁加工企业建立了苹果浓缩汁生产线2条,最高年加工苹果4.2万吨。
四、同业竞争
从国际市场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加大了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进口水果的开放步伐,而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低,价格方面更有优势。
从国内市场看,昭通苹果在全国大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拿昭通市和烟台市两个我国传统的苹果主产区来说,昭通市苹果的种植面积为40万亩,主要以分散和传统种植方式为主;而烟台市的种植面积现已达到200万亩,主要以现代化精细化种植为主,烟台苹果无论是从知名度还是竞争力上都远远高于昭通苹果。
五、政府政策
“十二五”以来,苹果产业被列为昭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产业,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从三方面助力苹果产业发展。
一是财政大力扶持和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宏观引导和调控。
在政府对苹果产业的投入上,昭通市级财政在2012年 2017年间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苹果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苹果生产的品种质量、种植技术及完善配套设施。
昭通市农业局出台了配套的文件,为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提供相关方面政策依据。
三是制定苹果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品牌宣传活动,打造“昭通苹果”品牌价值,授权企业使用“昭通苹果”共用品牌,推行“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六、机遇
(一)“十三五”规划
2015 2017年相关部门先后完成了《“十三五”昭通苹果产业发展规划》《昭通市“十三五”苹果产业实现百亿元产值规划》等规划,昭通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巩固和提升昭阳市南方优质苹果产业基地的优势地位。
(二)“一带一路”建设实施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应当“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昭通正位于云南省的东北角,借助昭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机遇优势,昭通苹果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下定能够拓宽贸易之路。
(下转第20页)
71
人是由控股人或实际控制人委派的,会计监督是向所有者和实际控制人负责的,会计判断则不可避免地倾向于投资人,因而在自研项目中尽可能地将研发支出归于当期损益致使本期或近期利润与资产同时虚减。
因此,在研发支出核算中,要尽量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将去掉模棱两可的判断标准。
建议将现行确认研发支出转为无形资产的规定精简为两条:一是项目的有用性和先进性;二是确实能开发成功。
并且在会计核算中引导并鼓励尽可能地将研发支出转为无形资产。
这样从制度上支持公司经营团队大量投入人财物进行创新活动。
(2)改变公司自研项目的核算制度。
鼓励公司自主研发可以采用两个有效方法。
一是允许公司对前面已扣除的研究费用在研发成果出来后将其调整为无形资产成本,但调整的额度不能超过项目的总投入成本。
二是采用预算制。
为了鼓励企业经营团队增加科研投入,对自研项目支出的所有费用在预算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日常采用研发支出按现行政策作为期间费用在当期收入中扣除,但待项目完成且专利权取得后要进行项目决算,决算时可将前期已核销的研究费用调回,与开发费用一起转入无形资产。
(3)实施企业自主研发项目资源优先原则。
在企业自主研发用人方面,一是从事研发人员的工资是非研发同级人员的数倍以上;二是对从事研发人员的薪金全部减免个税;三是对从事研发的人员适当降低评职称的门槛;四是有关研发取得的来自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奖励免征个税;五是研发人员入住廉租房、经适房、购房优先,且子女上学、就业享有优惠政策。
在企业自主研发筹资和资金使用中,一是实施政府付息的免息贷款支持政策;二是对投资研发的资金减免税款;三是为公司研发项目而筹资的直接融资优先;四是降低为自研项目筹资而发行债券的门槛;五是国家应设置鼓励企业开展研发项目的多种社会基金,以解决自研项目的资金匮乏问题。
在企业自研项目使用物品方面,一是对企业自研项目进口设备和在国内的设备采购和材料采购实施免税;二是实施国家为企业研发项目的失败进行部分投保或担保以及补贴制度。
(4)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国家与社会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意愿。
一是要建立无形资产的分类管理制度。
对商标权、土地使用权、专营权及版权等按常规的无形资产管理方式,对发明创新形成的专利权和富有创新内容的著作权作为重点无形资产管理,在研发过程中尽可能鼓励企业将研发费用资本化。
二是有的放矢的重奖自主研发成果,使在研发投入中企业和个人都得到实惠。
三是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应有的名誉和地位,建议规定每年年底某一天为科技创新节,每年节日期全国各地都表彰成果颇丰的科学家。
让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羡慕科学家,以科学家作为社会敬慕和向往的时尚潮流。
参考文献:
[1]李玲,陈熙,张巍.盈余波动性,高管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J].会计之友,2019(1).
[2]顾冉.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师,2019(1).
作者简介:
肖育才,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惠州。
(上接第17页)
七、结语
昭通苹果生产走过了78年的坎坷历程,如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渠道。
对其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既是对当地苹果产业成功因素的探究,也是对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的探寻过程。
利用钻石模型对昭通苹果产业竞争优势的分为需求要素和生产要素进行分析发现,昭通苹果产业在这两大方面已具备较好发展,但是,昭通苹果产业不能在已有成就上就此停滞不前,只有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农户的自我发展意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完善相关配套产业,才能进一步强化其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产业扶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柏斌.云南:改革开放40年昭通苹果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果业信息,2018,35(11):49-50.
[2]文波.云南昭通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9(01):4-6.
[3]刘敏,陈茹,陈梅,秦梦.昭通苹果产业发展方向之我见[J].中国果业信息,2015,32(06):9-10.
[4]周应彪.昭通苹果产业优势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09,26(04):24-25.
[5]产销行情[J].中国果业信息,2018,35(10):48-50.
[6]国内动态[J].中国果业信息,2018,35(10):41-47.
作者简介:
马媛,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