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江苏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四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复习四
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课文《出师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培养迁移能力。

三、复习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中道崩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诚宜开张
..圣听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愚.以为
悉以咨.之裨补
..阙漏
行阵
..和睦亲.贤臣远.小人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愿.陛下亲之信之
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由是感激
..后值.倾覆
夙.夜忧叹庶.竭驽钝
攘除
..奸凶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临表涕.零
2.辨析词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诚.宜开张圣听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
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临.表涕零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深追先帝遗.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深入不毛.
兵甲已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
不求闻.达于诸侯
3.划分停顿。

今天下三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盖追先帝之殊遇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三、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故托臣而弗疑也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2.对“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
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
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四、课后提升。

阅读《诫子书》,完成练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
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4.从信中可见诸葛亮教育子女的特点,请作分析。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