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眷争松偷偷摸摸悬崖绝璧
B.撺掇脑畔大彻大悟天衣无缝
C.缈远幽俏人情事故草长莺飞
D.帷慕迁徙消声匿迹海枯石烂
2 . 下列各组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句是()
A.整栋教学楼的灯都亮了,隔壁班却还是一片漆黑。

(在“还是”前加“几乎”)
B.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让双方都接受了这个价格。

(删去“让”,把“终于”调到“双方”后面)C.马路如虎口,危险无时无刻都不在行人们周围,千万不能马虎。

(去掉“都”后面的“不”)
D.学校几次召开大会,就是为了采取周全的措施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

(删去“不要”)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尴尬(gān gà)煞(shà)有介事
B.狡黠(xiá)踉踉跄跄(qiàng)
C.首不释(shì)卷骁(jiǎo)勇善战
D.思忖(cǔn)悲怆(chuàng)
4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南方地区各部落打消了反叛之心,彻底了蜀汉。

②诸葛亮盂获的故事,流传千古,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交流融合的过程。

③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

④和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A.降伏降服关注关心B.降伏降服关心关注
C.降服降伏关注关心D.降服降伏关心关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从一只英国皮鞋开始》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那天,爸爸跟我说:“我去朋友家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家庭酒会。

”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换上外出时常穿的那双英国皮鞋了。

那只皮鞋有个故事。

有一次爸爸在外面喝多了酒,一夜未归。

我和妈妈找到他时,他正躺在大街旁的花坛里睡觉,脚旁只剩下了一只英国皮鞋。

看见一只脏兮兮的鞋陪伴着爸爸两只脏兮兮的光脚丫子,我就被那只孤独的鞋感动了。

后来,我做了件儿子有义务做的事——在大街上贴了30张寻物启事:如果您在大街上拾到43号右脚皮鞋一只,请打电话6547711,失主会亲自登门感谢,并送上薄礼一份。

爸爸很是不屑,他以为没人会为一点薄礼和一只皮鞋打这个电话。

但是两小时后有人打来电话,说他捡到了一只大皮鞋。

爸爸一听,惊讶地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此后,我和爸爸的关系出现了质的变化。

比如现在,我提醒爸爸:“我去跟你做个伴儿,省得你把皮鞋丢了。

”爸爸低头瞧了瞧那双英国皮鞋,下了决心:“好吧,但是大人说话时你别乱插嘴。


准备下楼时,爸爸看着我说:“你换一件背心,找一件没有图案的。

”我回到屋里,脱了背心,把它翻过来,穿上,走出门。

爸爸欣赏地看着我说:“这件背心多好,清清爽爽的。

干嘛非要把那么大的驴头挂到胸前呢?”
一进门,女主人就跟我打招呼:“你就是那个帮爸爸找到英国皮鞋的天才吧?”我说:
“阿姨好。

”女主人转脸看着我爸爸说:“这孩子看上去不错,没你形容的那么……糟。

”女主人停顿了半天,还是把最后那个字吐了出来。

我听出这话里有文章,问女主人:“阿姨,我爸爸背后说了我很多坏话吧?”
女主人哈哈笑起来:“欢迎你来做客。

”她发现了我的衣服,问我:“你故意穿反了?”我笑笑,脱了衣服,让我可爱的史努比从黑暗中走到灯光下。

女主人说:“多可爱的小家伙。


女主人开了一家很大的广告公司,其中一个老外,长着一个大鼻子,他是一家合资企业的外商代表,他正同女主人的广告公司谈一个新型收割机的电视广告。

广告的投资很大,吸引了很多的广告人。

爸爸也加入到这个竞争队伍里,他把女主人叫到一边,谈得眉飞色舞。

女主人的表情很平淡,用一个坚决的摇头结束了谈话。

爸爸沮丧地坐
在角落的一把椅子上,闷头喝酒。

我走过去提醒爸爸:“你少喝点酒吧!”爸爸一挥手:“走开!”
我有点沮丧,就去桌子上找甜饮料。

女主人说:“我给你榨一杯橘子汁吧。

”女主人用鲜橘子榨汁时,突然问我:“我们想给一种刚刚推向市场的收割机做一个电视广告。

你说说看,如果交给你,你怎么做?”就是在女主人榨橘子汁的三分钟内,我想出了收割机电视广告的创意:
画面上是一大群耗子。

一只老耗子面对着一群小耗子说:“我们要搬家了!”小耗子们七嘴八舌地问:“为什么?”老耗子说:“你们没看见吗?这田里新来了一台收割机,那家伙一粒粮食都不会给我们剩下的,我们只能搬家了!”
女主人的两只手停住了。

我看见她两只眼睛瞪得像灯泡大,牢牢地盯着我。

然后,她把我带到大鼻子跟前,摸着我的头,开始用英语跟他说话,完全忘了我要的橘子汁。

我看见大鼻子白色的脸上逐渐充血,不停地点头,最后竟忍不住大叫起来。

最后,女主人对我说:“孩子,你的广告策划被客户采纳了。


5 . 为了凸显“我”聪明机智、富有创意,文中写了“我”做的哪三件事,请分别概括。

6 . 请从人物描写的方法.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7 . 文中写“我”帮爸爸找皮鞋这一故事有什么作用?
8 . 创新并不难,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只要你从新的角度去看、去做、去思考,就是创新。

生活中人人都能创新,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一次创新体验与感悟收获。

(不少于80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立新
①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

②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

③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

④“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

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再帮你建一个小洋楼。


⑤父亲一脸不开心,说:“新盖的房子,那能跟老屋一样吗?你们的气息都渗到老屋的墙壁里去了,就拿厨房来说,你们兄弟几个,谁没在里面烧过锅,烘过火,蹭过锅台?新建的,里面有吗,你们会对它有感情?屋子跟人
一样,不处久了,哪来的感情?”
⑥父亲的话,让我无以应对,我也曾让儿子站在老屋的各个角落,给他拍照,跟他说发生在老屋里的往事,可他并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他对老屋不熟悉,没感情。

⑦在父亲的催促下,前几天,我终于和他回了一趟老家。

几个小时后,老屋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

⑧父亲从屋内找到一把生了锈的镰刀,将杂草荆棘全都砍倒了,屋前一下开阔了起来。

⑨看到满屋子都是灰尘,父亲顾不上歇一歇,又拿起扫帚,开始扫地除尘。

我说:“换完瓦,我们就走了,又不住,扫它有何用?”
⑩“要扫的,”父亲边扫边说,“老屋是有灵性的,我们扫了,它就知道主人回来过,没忘了它,没不要它,它就会努力的活得更久,在风雨中自我站立得更久。

反之,它就会倒塌得很快。

其实,老房子跟老人是一样的,需要被在乎,被关注。


⑪扫完屋后,他又在我的帮助下,爬上屋顶,逐一扫去瓦片上的枯枝败叶,拔去瓦楞边的杂草,拿掉冻碎的瓦片,再换上一片片新瓦……
⑫儿时,每年我都曾目睹过父亲上房换瓦,那时的他,身手敏捷,动作果敢,根本不需要人帮,可现在他老了,动作缓慢而笨拙,而且有些许胆怯状,我不敢去催他,怕他一着急,踩塌了屋梁,摔下来。

⑬“至少保一年不漏了!”换完瓦后,父亲高兴地说。

⑭下来后,他又朝锅洞里点了一把火,将锅用热水洗了一遍,烟囱里又冒起了久违的炊烟。

接着,他又找来水泥和瓦刀,将老屋裂开的墙砖重新勾缝、填好……他做这些时,心情异常愉悦,脸上散发出久违的容光。

⑮把对联重新粘牢,将门、锁、桌子、灯泡,仔仔细细都擦了一遍,父亲一件接着一件事做,他将老屋好好地“梳洗”了一番,让其一下子精神多了。

⑯做完这些,天已经黑了,父亲心满意足地跟我踏上了回城之路。

路上,他告诉我,自己最近总梦见老屋被雨漏倒了,灶台也毁了,他回来时,没地方睡,做不了饭,饿得肚子生疼。

这下修好,总算踏实了!
⑰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懂了他对老屋的那片深情:老屋,是他每每站在城市的顶端,不断眺望的方向;是他余生想留在那儿,但又无法留下来的无奈;是他一生无法剥离不能失去的根。

⑱我为自己对老屋曾经的不闻不顾感到羞愧,为自己触摸到了父亲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醒悟。

不禁想起儿时,
我总觉得老家藏在深山里,太过偏避和落后;而现在,我开始为它的偏避而倍感庆幸,因为偏僻,没有商人去投资,没有人要拆迁掉我家的老房,没有人切断我父亲浓浓的乡愁。

⑲不少生在农村,后来进城里的人,常喜欢唱衰人去屋空的乡村。

我想,与其唱衰,不如去做些保护或振兴它的实事。

比如,常回去看看老屋,像我父亲那般,帮它“梳洗”一番。

老屋不消失,故乡就不会消失,游子就能随时满怀期待地归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09期,有删改)
9 .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0 .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

11 . 文章第⑯段写到父亲的梦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 . 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要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三、句子默写
13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李商隐)
(2)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咸阳城东楼》许浑)
(3)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商山早行》温庭筠)
(4)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诗人矛盾心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感慨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③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③三军:代指军队。

14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
(2)下车引之:____
(3)元方入门不顾:____
(6)令人求故人:____
(5)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
(6)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
15 .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16 .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7 . 乙文中吴起做了什么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诗歌鉴赏
18 . 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糙康等而写的。

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道受行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

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貶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也表了诗入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六、语言表达
19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________________
①而最令人赞叹的,是在那岩石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②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干上都结着伤疤。

③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④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

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⑤④C.④⑤①③②D.④①③②⑤
七、名著阅读
20 . 填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1 . 作文
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千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等的陪伴。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