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首崇满洲述论陈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卷1 乾隆八年二月癸巳 1 6] 8 4, 一体 ” 的政治口号不便严办 。 只好不给任何罪名 , 将他革职赶回老 家 杭 州 。 乾隆三
十年 , 高宗南巡 , 特地召见杭世骏 , 问其以何为生 ? 杭世骏曰 : 买破铜烂铁 。 乾隆帝大 笑 , 手书“ 买卖 破铜烂铁 ” 六 个 字 侮 辱 之。 八 年 之 后, 高 宗 再 次 南 巡, 还 装 着 关 心 样 子 问 道: 杭世骏还没有死
“ 。“ 定制 , 内阁系满洲大学士领班 ” 各部院带领人员引见 , 朕降满洲旨意处居多 。 昔 皇 祖 时 , 凡遇满 洲尚书出差 , 俱系满洲侍郎 领 进 。 班 第 现 已 出 差 , 今 日 兵 部 引 见 人 员, 著 照 旧 例, 令舒赫德居首领
[ 卷2 乾隆十一年七月下庚申 1 6] 7 1, ” 进 。 嗣后 , 即照此遵行 。 先朝老臣 张 廷 玉 如 此 有 威 望 , 也只能委居于满洲大学 [ 卷2 乾隆十年五月下甲午 1 6] 4 1, 士讷亲 、 鄂尔泰等人之后。 杭世骏对“ 首崇满洲” 之制, 颇为不满, 曾公开批判道:
[ ] 《 卷1 破 除 满 汉 之 见》 1 0 ” 政治口号 。“ 风宪衙门 , 为百僚丰采 , 臣为朝廷得人计 , 不暇分满汉也 。 但是 , 实质上做
— —“ 为恪守不变的政策 — 首崇满洲 ” 是其行政和立法的基本原则 , 这也是所谓旗人本位主义政策 。 这 种政策是清廷为巩固其对中国的统治 , 所采取的一套保障旗人特殊统治地位的政策 。 其实施的原因 , “ 顺治帝曾解释道 : 太祖 、 太宗创业开基 , 收服诸国 , 朕入关讨贼 , 除暴救民 , 平定中原 , 统一四海 , 悉赖
内心深处真实想法 。 乾隆四十二年 , 高宗阅兵湖广 。 旗人海福与汉人洪昌运均为副将 , 年近致仕之 年, 湖广总督三宝要求乾 隆 帝 令 洪 昌 运 休 致 , 海 福 任 高 职。乾 隆 帝 表 示 反 对, 认 为 三 宝 偏 袒 满 洲, “ 。 但乾隆帝并没有处罚三宝 , 显分轩轾 ” 反而两年之后 , 三宝成为了东阁大学士 、 礼部 尚 书 , 总督湖
) , 顺治元年 ( 八旗入主中原 , 旗人 一 跃 成 为 中 国 的 统 治 阶 层 。 为 了 加 强 对 全 国 的 控 制 , 清 1 6 4 4 朝皇帝们不得不拉拢汉族上层人物 , 但这种联合是一种不平等关系 。 清朝统治者旨在扩大和巩固八旗的特权地位 。 尽管 , 有清一代 , 历代皇帝均反复高唱满汉一体的
一、 中枢机关
首先 , 旗人在中枢机构各种部门均受到重用 。 入关初 , 清廷设立内三院 , 即为内弘 文 院 、 内国史
中 国 古 代 史 元 明 清 史 研 究 314
院、 内秘书院 。 内三院仿照明朝内阁制度 , 设置承政之职, 但是同为承政, 旗人承政为一品大员, 汉 人承政仅为五品小吏 。 汤若 望 发 现 在 清 廷 中 较 高 的 官 缺 都 由 二 个 人 掌 握 , 一 个 满 人 和 一 个 汉 人。
一些汉族官僚曾对 “ 首崇满洲 ” 的政策发出挑战 。 顺治九年 , 世祖亲政之后 , 吏科给 事 中 魏 裔 介
[ 卷2 魏 裔 介 传》 5] 6 2《 “ 。 曾建议 : 督抚重臣宜慎选择 , 不宜专用辽左 旧 人 ” 顺治帝表示同意, 但未有具体措施。
“ 然而大多数人没有魏裔介的运气 , 大都未善终 。 顺治十年二月 , 詹事府少詹事李呈祥上 奏 陈 议 : 部 ” 院衙门 , 应裁去满官 , 专任汉人 。 顺治帝就此疏对大学士洪承畴 、 范文程 、 额色黑 、 宁完 我 、 陈名夏等 “ 曰: 李呈祥此疏 , 大不合理 。 夙昔满臣赞理庶政 , 并畋猎行阵之劳 , 是用得邀天眷 , 大业克成。彼时 可曾咨尔汉臣而为之乎 ? 朕不分满汉 , 一体 眷 遇 , 尔汉官奈何反生异意?若以理言首崇满洲, 固所
[ 卷1 满 汉 大 臣 班 次》 1] 3《 ” “ 若满 、 汉皆以大学士管 部 , 则 仍 满 先 汉 后。 到 雍 正 朝, 复 旧 制, 内 阁 僚 属, 除学士四 [ 卷4 1 1] ” 员、 中书舍人外 , 无汉官 。 雍正朝成立军机处 , 虽然使用大量汉人, 只因为汉人善于起草文件, [ 1 2] “ 。 在军机处之 始 , “ ” , “ 非满人所能办也 ” 即 含 满 正 汉 副 之 意。 乾隆十三年( 始定制满汉大 1 7 4 8) [ 1 3] 2 0 ” 学士各二员 。 遇岁时 、 庆节 、 朝会 , 侍班汉大学士位在满大学士下 。
的概括 , 可谓入木三分 。“ 汉官文武殊科 , 满官则文武互用 。 汉官官有常职 , 满官则官无定员 。 汉官职 掌相同者 , 品级无异 , 满洲则授官定品 , 兼论前程 。 汉官大臣兼加官阶 , 满洲止有本等职衔 。 汉官有九 品正从 , 满洲止于七品 , 并无正从 。 汉官论俸升迁 , 满洲或骤跻崇阶 , 或数年不转 。 汉官犯罪 , 重者革
[ 卷4《 汉 尚 书》 8] ” 佑, 刑部党崇雅 、 工部张凤翔 、 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房可壮 。 后惟陈 、 党二人拜相 。 尽管
陈 力 清 初 ﹃ 首 崇 满 洲 ﹄ 述 论
有少数人位居尚书之职 , 但地位也低于旗籍尚书 。“ 六部之权皆在尚书 , 侍郎不能与闻 , 故极庸猥者
[ 9] ” , 任之亦无不泰然也 。 尚书则满堂之权 又 重 于 汉 堂 。 雍正五年( 世宗以上谕的形式确定了 1 7 2 7)
[ 卷4《 杭 世 骏 逸 事》 1 7] 么? 由此可见 , 乾隆帝对当年杭世骏之折是多么耿耿于怀 !
其次 , 尽管清朝皇帝们反复宣扬满汉一视 、 中外一家 。 然而 , 旗人集团潜藏对汉人 的 猜 疑 , 致使 此政策之实行 , 仅流于形式的注重与政治上的号召 , 实质的作用相当有限 。 康熙帝曾致力 于 满 汉 一 “ 体, 但无意之间却流露出满汉畛域的观念 。 他 曾 语 重 心 长 地 告 诫 诸 位 皇 子 : 汉 人 心 不 齐, 如 满 洲、
315
历 史 学 报 二 ○ 一 五 年 第 一 期
[ 卷2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壬子 1 8] 7 0, ” 蒙古数十万人皆一心 。 朕临御多 年 , 每以汉人为难治, 以其不能一心之故。 在 [ 卷1 本 朝 时 事》 1 9] 3《 “ ” 宫廷 出 现 党 争 后 , 康熙帝居然说, 蛮子哪有一个好人。 虽为情急之言, 却更能表现出
[ ] 2 ” “ 满洲兵力 , 建功最多 , 劳苦实甚 ! 所以 , 一方面 , 首崇满洲 ” 是为了奖励功勋 , 给予八旗子弟崇高政
治地位 ; 另一方面 , 是为了防范汉人势力过盛 , 威胁八旗政权 。“ 国初重要位置 , 多为满人所占 , 虽有时
[ ] 3 ” 不尽然 , 乃为特别箝制汉人之势力而设 。 顺治朝工科理事官祁通格曾对清廷重满轻汉进行过全面
八旗24卷95学校二16卷329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下己卯所以边疆地区大吏和各地驻防八旗的官员如将军副都统参赞大臣16卷165乾隆七年四月下丁未乾隆帝解释边疆地区之所以重用旗人是因为旗人骑16卷365乾隆十五年五月下庚午这个理由言词昭昭冠冕堂皇但实质上却是16卷184乾隆八年二月癸巳部院以下各司的中层官员也是如此旗缺居多仅八旗27由28在雍正朝一些旗籍大臣也很敏感地看到了旗人与汉人大臣之间有很明显的民族分野今夫29
“ 意见不可先设 , 畛域不可太分 。 满洲才贤虽多 , 较之汉人 , 仅什之三四 。 天下巡抚 , 尚满汉参半, 总 督则汉人无一焉 , 何内满而外汉也 ? 三 江 两 浙 , 天 下 人 才 渊 薮。边 隅 之 士, 间 出 者 无 几。今 则 果 于 ” 用边省之人 , 不计其才 , 不计其操履 , 不 计 其 资 俸。而 十 年 不 调 者, 皆 江 浙 之 人, 岂非有意见畛域。 乾隆帝看完杭世骏的奏折大为震怒 。 但是 , 杭世 骏 道 出 了 有 目 共 睹 的 政 治 话 题 , 高宗又碍于“ 满汉
[ 6] “ 。来中国旅游的日本人也洞悉 但是 , 满人自然不能不略占优势 , 而主 要 工 作 , 则皆汉人担任了”

收稿日期 : 2 0 1 4 0 7 0 3 - - 作者简介 : 陈力 , 历史学博士 , 长江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讲师 。 ( ) , 基金项目 : 清朝八旗内部民族融合研究 ” 项目负责人 : 陈力 。 2 0 1 4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1 4 F Z S 0 2 6
“ 、 “ 、 “ , 东人 ” 旧人 ” 汉人 ” 之分 。“ 皇上为中国主 , 其视天下皆为一家 。 必别为之名曰 ‘ 东人’ 又曰‘ 旧 , ” 已歧而二之矣 。 从律法角度而言 , 李裀 无 罪 。 但 他 道 出 “ 首崇满洲” 之 实, 让统治者颜面尽失, 人’
[ 卷2 李 裀 传》 5] 4 4《 “ 。 一开始被定为死罪 。 最后 , 上 命 免 杖, 安置尚阳堡” 顺治十二年御史张嘉请求清廷停 [ 卷9 顺治十二年四月庚午 4] 1, 止设置满洲官差 , 被降级调 任 。 雍 正 朝, 汉人大宗中举人, 后 入 翰 林 院, 官 至 御 史, [ 卷5 1 5] “ 。因“ “ 。 曾奏言抨击朝廷 , 满洲官督抚者过多 ” 条陈失指 ” 之罪 , 罢归 ” 乾隆帝多次重申 : 我朝 的
[ 卷7 1 4] ” 宜也 。 想尔等多系明季之 臣 , 故 有 此 妄 言 尔。 刑 部 判 呈 祥 乱 政 之 罪, 应 斩 首。 顺 治 帝 免 其 死 [ 卷2 呈 祥 传》 5] 4 4《 罪, 流徙于盛京达八 年 之 久 。 顺 治 十 一 年, 给 事 中 李 裀 直 言 逃 人 法 之 弊 时, 认为大清有
历 史 学 报 二 ○ 一 五 年 第 一 期
清初 “ 首崇பைடு நூலகம்洲 ” 述论
陈 力
( ) 长江大学 文学院 , 湖北 荆州 4 3 4 0 2 3

摘 要: 在清朝 , 历代满洲统治者在表面上反复宣扬 满 汉 一 体 的 政 治 口 号 , 但实质上采用的却是“ 首崇
满洲 ” 的为政方针 。 他们从各个方面维持旗人集团的超国民地位 , 如在科举 、 入仕 、 升迁和政治待遇等方面 , 存 在着明显的满汉差异 。 这些政策虽导致了清朝社会形成满汉两极格局 , 但极大地巩固和加强了旗人集团的凝 聚力与向心力 。 “ ; 关键词 : 清朝 ; 首崇满洲 ” 满汉一体 ; 旗人集团 ( ) 中图分类号 : K 2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8 4 1 2 0 1 5 0 1 0 1 6 6 1 0 - - -
[ 卷3 三 宝 传》 5] 2 0《 北、 湖南如故 。
二、 六部权力格局
“ 清廷不仅在中枢机构重用旗人 , 部院下属各衙门 , 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 。 六部设立 后 , 顺治五 年以前无汉尚书 缺 , 四 年 以 前, 都 察 院 止 有 满 人 为 承 政, 后 始 以 汉 人 为 左 都 御 史, 所用亦多为贰
[ ] 卷8 顺治十一年五月戊午 4 3, ” 轻者降罚 , 满洲止有革罚 , 而无降处 。 如此异制 , 殊胜非满汉一体之意 。 在清朝 , 职,
对一些重大问题或有关八旗事务 , 汉籍大臣是不敢也不能轻易过问或质疑的 。 许多史书曾对此现象
[ ] 《 卷2 吴 正 治 传》 5 5 0 “ ” 进行评价 : 株连穷治 , 天下嚣然 , 而圈地建营房 , 凡涉旗务 , 汉大臣莫敢置喙 。
满洲大学士居首的制度 。“ 满洲居首之大学 士 , 在 前 行 走 外。其 余 大 学 士 行 走 班 次, 应按其补授之
[ 卷6 雍正五年九月乙亥 1 0] 1, ” 日, 前后行走 , 不必分别满 、 汉。 在此所谓的 “ 不 必 分 别 满、 汉” 是 有 前 提 的, 就是以
满洲大学士居首 。“ 本朝定制 , 各部满尚书在 汉 尚 书 之 前 , 大学士管部者, 虽汉人亦列满尚书之前。
2015 年第 1 期第 166 - 175 页 原发期刊 -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7] “ ” 到: 太祖兴满洲 , 一统汉土 , 不能信任汉人 , 诸官必并置满汉人 , 以持权衡 。
顺治八年 , 世祖亲政之后 , 撤销了内三院 , 改设六部 。 六部的首脑由原内三院满汉 大 学 士 兼 任 , 内阁制度正式运行 。 内阁大学士在表面上可以平起平坐 , 但实际上汉人大学士只是陪衬 而 已 , 其地 位远在旗籍大学士之下 。“ 顺治初 , 始设汉 尚 书 。 吏 部 陈 名 夏 、 户 部 谢 启 光、 礼 部 李 若 琳、 兵部刘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