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两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能够正确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初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字,请举手帮助更正。

自学检测一: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骇. ( ) 惶.急 ( ) 疮疤
..( ) ( ) 掳. ( ) 悚.( )
渴慕. ( ) 霹雳
..( ) 诘问
..( ) 惧惮.( ) 孤孀.( )
2.解释词语:
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惶急:
诘问:
惧惮:
震悚:
三、二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字。

时间10分钟。

自学检测二:
四、当堂训练:
1.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2.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五、课堂小结:
六、我的收获:
6.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导学案
设计:蔡钧审核:李招娣牛亦宁王萍花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

2.能够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过程,把握主题。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理解文章内容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并认真思考课后第一题,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自学检测一: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2.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从“阿长”的这些事可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过程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并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自学检测二:
1.课后第二题。

2.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3.读最后两段。

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五、我的收获:
6.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导学案
设计:蔡钧审核:李招娣牛亦宁王萍花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拓展延伸,感悟生活之美。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并认真以下问题,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自学检测一: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5.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三、感悟生活之美。

自学指导二:认真思考课后第四题,1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自学检测二:学习小组内互阅,指名朗读。

四、课堂小结:
五、我的收获: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学习目标:
1 . 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3.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4.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5.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6. 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7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完成目标:
一、我能知道。

鲁迅,原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朝花夕拾》是集,原题《》。

《朝花夕拾》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_》《》《》,《》记师恩,《》记友情,《》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二、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字词
(1)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3)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4)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5)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三、速读课文回答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复述课文竞赛。

四、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

思考并回答。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
-。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
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
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4)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6)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时,作者有哪些心理活动?能否设想一下,他对阿长说了哪些话?。

五、画出文中表达“我”对长妈妈感情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感情。

六、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语句,请你说说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七、请你以“美在____”的格式,寻找美点探究作品的魅力。

八、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物(300字左右)。

课堂小结
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背景资料
1、“阿长”
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

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
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3、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
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
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
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

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
原》半月刊上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字注音
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霹雳()辟头()画舫()
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

是鲁迅回忆()()()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
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
5、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二、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阿长;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后三件事详写;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淳朴、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1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
○2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因为《山海经》很难找,别人不能做,不愿做,而没有文化的阿长却能买到。

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对阿长崇敬和怀念;作用是点明中心。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用意是表明阿长与《山海经》都有相似之处:都有神秘莫测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童心。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用了先抑后扬;抑的是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扬的是“逼我”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作者从童年的眼光看的,不满她的切切查查、睡相不好,但从成年的眼光来看,作者还是持怀念态度的。

四、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表达作者对童年、阿长的怀念。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文中最后一段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文中写了关于阿长的几件事,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1称鲁迅“哥儿”,说明阿长有爱心
○2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她无文化
○3买来《山海经》说明她乐于助人。

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的记叙材料,发表精辟简赅的评论。

有时议论在叙述前边,这种议论起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有时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所有这些,在阅读中要时时留意。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
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教师越优秀,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课程: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如何区分高效和低效
教学上一节课,我已经要求你总结出自身存在的弱项,并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请你仔细思考,在下面列举的教学情景中高效和低效的教师将如何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实践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和其他学生聊天。

他这个举动非常明显,必须及时制止。

面对这个情形时,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出声响,这个声音越来越吵,并且影响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没有完成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

对这个学生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随便讲话。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她讲话,同学们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她讲话,午餐之前大家都应该安静等待的时候她也在讲话,在类似的其他场合她也经常随便讲话。

面对这个情形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学校准备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大家都不清楚这个项目效果如何。

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部分教师将被挑选出来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很可能十分艰苦。

面对新项目的挑战,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一定会明白:高效的教师一定是个冷静、专业、细心的教师。

你愿意做这样的教师吗?如果愿意,那么就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吧!
实践:
将你今天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处理方式哪些是低效的手段,哪些是高效的手段。

在这之后,你的教学技能将会变得更加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