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人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 %的Mg (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A.0.3 B.0.4 C.0.5 D.0.6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X,65%的硝酸含水为35%,72%的硝酸酸镁溶液含水为28%,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则硝酸中水
0.35m1-X= (m1-X)×0.025,则m1= 3X硝酸镁中水0.28m2+X= (m2+X)× 0.4,解得m2=5X,故二者的比值为0.6,故选D。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3.配制一定溶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一定偏小的操作是
()
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刻度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
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
【来源】【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
量水时俯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6%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40g甲物质
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增长较缓慢,交点表示甲乙两种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
【详解】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4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40g甲物质,故A不正确;
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不正确;
C、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5.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甲、乙,图中 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 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a 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该温度时,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D.该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该温度下,a点之前,b点以后,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该温度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25,可计算出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该温度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5,可计算甲的溶解度是50g。
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 .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来源】【区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 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 不正确;
B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 不正确;
C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 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C 正确;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 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 .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
C .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 .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三塘铺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分析错误操作对溶质与溶剂的影响,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KCl 和 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50
KCl34.037.040.042.6
溶解度 S/g
KNO331.645.863.985.5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
C.40℃时,5gKCl 加入 10g 水中,可得到 33.3%的溶液
D.50℃时,30g KNO3加入 50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 30℃,有晶体析出
【来源】四川省渠县崇德实验学校2019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
【详解】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A正确,故
A不符合题意;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5gKCl 加入10g水中,溶解的质量为
40g
10g=4g
100g
⨯则可
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4g
100%28.6%
14g
⨯≈,C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所以30gKNO3加入 50g水,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 30℃,硝酸钾的溶解度只有45.8g,50g水中只能溶解22.9g,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正确,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
C.t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来源】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出: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60克饱和溶液;t2°C 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故选D.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10.现有100mL 20%的硫酸,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 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20%的硫酸溶液100mL中含溶质质量=100mL×1.14g/cm3×20%≠20g,故A不正确;
B、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是2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20:100≠1:4,故B不正确;
C、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是2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0:(100﹣20)=1:4≠1:5,故C不正确;
D、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20g,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00:(100﹣20)=5:4,故D正确。
故选:D。
11.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3月调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而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M放于100g水中时,M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t2℃时,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N放于100g水中时,N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时,M的不饱和溶液就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但降温至t1℃时,仍为不饱和溶液;而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时,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此题易错点在B选项。
甲、乙的饱和溶液并未强调质量相等,所以从t2℃降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无法确定。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3.如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来源】2016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使饱和溶液结晶析出的方法;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A、图中A点的温度为t1℃,此时M溶液已达到饱和,在N曲线的下方,N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温度高于t2℃时,N的溶解度大于M的溶解度,且N的溶解度变化要比M的溶解度大,且不知M、N二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不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均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且两者的溶解度相等,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0℃时,M、N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M>N,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2019届化学模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A。
15.下图表示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B.t1℃时,在 50g 水里加入 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得到60g 溶液
C.t1℃时,将KNO3和NaNO3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硝酸钾一定多于硝酸钠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第二次网上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带解析)【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知,t1℃时,KNO3溶解度为20g,应得到60g溶液,故正确。
C、由于t1℃时,两者溶解度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故C错误。
D、由于没有量的限制,无法确定,故D错误。
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湘潭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
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
只能溶解25g甲物质,所以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g
25g+50g
×100%=33.3%,故B
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18.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张掖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
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19.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宁波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甲物质没有溶解完而乙物质溶解完,所以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小,选项A错误;
B、根据丙中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B错误;
C、由20℃时甲的溶解度小,可以确定,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选项C正确;
D、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选项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来源】新疆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乡中学2019届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九年级化学试卷【答案】D
【解析】
【详解】
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错误;
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
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
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
21.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来源】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C说法正确;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
选D。
考点: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点评: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以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40℃以后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2.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新疆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乡中学2019年第二学期二模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分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减小,故A正确;
B、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B不正确;
C、降温时,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而硝酸钾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由于降温而使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结晶析出,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2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来源】2016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C说法错误。
考点:物质溶解度曲线。
2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
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