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与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成像与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和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诊断疑似膝关节损伤的
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分析,这些患者都先后进行CT,磁共振及关节
镜检查,结果可以确定为有82例患者存在膝关节损伤。
然后就磁共振成像和CT
诊断这两种诊断方法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对患
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在82例确诊的患者损伤类型中,分别为韧带损伤21例,其中CT诊断15例,磁共振诊断21例;关节腔积液患者29例,其中CT诊断9例,磁共振诊断29例;骨折患者7例,CT及磁共振均显示并诊断;半月板损伤
的患者有25例,其中CT诊断10例,磁共振诊断25例;骨挫伤25例,全依靠
磁共振诊断,CT显示阴性。
相比较CT诊断,磁共振成像对骨挫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及关节腔积液的诊断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两者
对比差异显著,故磁共振在关节积液、膝关节骨挫伤、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
等诊断中显著优于CT,相比较CT诊断显特异性、敏感性、准确度更高,P值
<0.05,两者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
用磁共振成像和CT诊断方式,都能表现出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而磁共振成像相
对来说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准确性,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核共振成像;CT;膝关节损伤诊断;应用价值
前言:膝关节相比较其它人体关节,由于其活动率较高,且负荷较重,
因而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损伤。
膝关节损伤通常是由于较大
暴力所导致,患者疼痛感剧烈,因而很难对其进行查体检查,只能进行相应影像
学诊断。
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
意义。
传统临床诊断通常高采用X线光片以及关节造影等方式进行诊断,然而该
方式不能全面显示患者膝关节软骨、半月板以及韧带等解剖结构,诊断精确性不高。
磁共振成像和CT作为现代影像学的一项新技术,成像效果较好,诊断率较高。
对此,为了探究这两种诊断方式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
选择了10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选择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02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在这些患者中,女性患者有30例,男性患者
72例,患者年龄在2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
所有患者都为单侧发病,
患者表现为膝关节肿痛、弹响及功能障碍等症状[1]。
其中,左侧发病42例,右
侧发病60例,重物挤压损伤患者32例、交通伤害59例、踩踏伤患者3例、坠
落伤患者8例。
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镜标准诊断,确诊82例患者为膝关节损伤。
将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肝肾功能
障碍患者、糖尿病以及有骨折病史的患者给与排除。
2.采用方法
先后对患者进行CT及磁共振诊断,采用的设备为飞利浦公司生产的64
排螺旋CT检测仪。
利用该仪器对患者的整个膝关节部位进行扫描。
将仪器扫描
的参数设置为:1.38-1.5:1螺距、电流控制在200-250毫安、电压120千伏、厚度
控制在1.5毫米。
磁共振成像诊断采用北京万东公司生产的0.5tmri仪器,对患者
膝关节进行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膝部10至15度,将髌骨下缘与线圈中心对齐,
用软垫固定好膝关节,足先进入,将患侧膝关节置于磁体中央,对其进行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T1WI,T2WI及STIR体层成像[2]。
将扫描参数设置为:视野180
至200毫米、层间距2毫米、层厚5毫米、采集矩阵320*256、TR3600MS、
TE60MS。
CT及磁共振片均由两个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阅读,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3.观察指标
对CT和磁共振成像在患者膝关节损伤中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效果进
行比较。
患者通过关节镜进行病理确诊,比较CT和磁共振成像的特异性、敏感
性和准确性。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S19.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表明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确定患者膝关节损伤类型
对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确诊82例患者为膝关节损伤,韧带损伤21例,占比例为25%,关节腔积液患者29例,占36%,骨折患者7例,占8%,半月板
损伤的患者有25例,占31%,骨挫伤25例,占31%。
2.影像学特征
通过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诊断,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及韧带损伤
都主要表现为不同形状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
STIR呈高信号。
3.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
确诊82例患者为膝关节损伤,
分别为韧带损伤21例,其中CT诊断15例,磁共振诊断21例;关节腔积液患者29例,其中CT诊断9例,磁共振诊断29例;骨折患者7例,CT及磁共振均显
示并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有25例,其中CT诊断10例,磁共振诊断25例;
骨挫伤25例,全依靠磁共振诊断,CT显示阴性。
相比较CT诊断,磁共振成像对骨挫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及关节腔积液的诊断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敏
感性以及准确性,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
表1所示:
表 1 CT诊断与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膝关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
三、讨论
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由于其生物结构特殊、活动量大、负载较重,因而
容易受到外力影响发生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膝关节损伤通
常可以分成软组织损伤和骨结构损伤两种类型,其中,软组织包括关节软骨、半月板和韧带
或附近其他组织等。
在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损伤较为常见,其是由纤维软骨性组织的半月
状纤维软骨薄板,处于胫骨平台和股骨髁透明软骨之间。
在患者膝关节半月板和附近的关节
软骨损伤后需要及时进行修补,否则当软骨发生变形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切除,且预后效果不
理想。
临床中通过CT或x线平片即可检查出骨结构损伤,然而对于软骨组织损伤却很难检测。
关节镜能够直接对患者膝关节内部结构和损伤情况进行观察,但其属于有创性操作。
CT能够
对关节脱位和骨折进行检查,然而很难检查出软骨骨折与半月板损伤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相
对来说诊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显示出骨骼创伤,分辨率较好,能够对膝关节软组织有不同
的信号敏感度,有效判断出其损伤程度,因而该诊断方式具有更高准确性和敏感度和特异性。
本实验中,通过对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得出磁共振在关节积液、骨或软骨损伤、韧带
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等诊断中显著优于CT,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准确性较高,P值<0.05,
两者差异显著,因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庆成.磁共振和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J].实用医技杂志,2017,08:839-840.
[2]陈张敏.磁共振成像与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