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当前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预算绩效管理成为了贯彻新型财政的有效手段。

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促进政府绩效提升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本文将
从现状与问题两个方面探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情况。

一、现状分析
1.预算绩效管理逐渐普及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实行绩效预算编制、绩
效管理、绩效评价和绩效控制四个环节,使得预算使用效益得到改善,优质公共服务得以
提供。

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渗透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各个层级的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和审计
等环节,成为各级政府规范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监督、完善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2.政府绩效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从而实现政府绩效的提升。

目前在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优化和
改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政府工作报告实施综合效益考核办法》以及中央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推进等,都为政府绩效管理提
升作出了贡献。

二、问题分析
1.绩效目标设置存在盲目性
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把绩效目标的制定作为填报预算的一项常
规工作。

这些政府部门通常没有考虑到目标的科学性和实际可行性,甚至存在一些盲目性。

一旦目标设定过于简单,未考虑实际情况和各因素的复杂性,便会导致评价失真,无法达
到预期效果。

2.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
数据是准确的,评价是有针对性的。

目前,我国的评价体系仍存在不少不足,如指标选取
不够科学、评价权重不够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3.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管机制需要充分保障其有效性,但是目前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实现这一点。

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监管,包括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等多种形式,以有效防止出现政策、预算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促进政府绩效提升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是我国贯彻新型财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现状比较乐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