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3 两栖类、爬行类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栖类和爬行类(课后修改稿)
一.教学设计思路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的学习将为第4节“生物的分类”以及第五章“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教材中,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逐一介绍,而把脊椎动物放在无脊椎动物之前来学习,是因为学生在《科学》教材中已经学习过脊椎动物,对内容比较熟悉,这部分内容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解剖过鲫鱼,了解了鱼类的主要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区分两栖类和爬行类,重点围绕卵和肺的结构认识这两类动物适应水、陆环境。
教学从鱼类特征复习引入,继而学习两栖类和爬行类,而学生对这两类总是不能很好的区分,运用比较、观察、试错、资料补充等手段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从而认识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观察、触摸等方式归纳出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列举两栖类、爬行类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
3、通过对两栖类与爬行类动物的观察、比较,明白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4、通过对动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的了解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增进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体验生物进化的意义,培养科学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难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提供一只牛蛙,一只乌龟,分别装在透明的容器内.。
一个鸡蛋,放在塑料杯中,培养皿一个,供观察羊膜卵用。
2、课件PPT。
学生准备:查找箭毒蛙、大鲵、扬子鳄、巴西龟的资料,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两栖类和爬行类
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生殖方式体温
鱼类水中鳞片,有黏
液
鳃鳍卵生不恒定
牛蛙两栖类幼体水中
成体陆地
皮肤裸露
有黏液
幼体鳃
成体肺、皮
肤
幼体鳍
成体四肢
卵生不恒定
乌龟爬行类陆地表皮干燥,
有鳞片或
骨板
肺四肢卵生(羊膜
卵)
不恒定两栖类和爬行类学习单
班级姓名学号
一、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生殖方式体温鱼类
牛蛙
二、小组讨论:
像扬子鳄这样的濒危物种以及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